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综合呼吸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纳入患者共计为6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0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展开综合呼吸康复护理,即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锌剂联合叶酸方法对于治疗小儿腹泻的安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以80例患有小儿腹泻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我院的时间保持在2018年7月~2019年1月,将上述小儿平均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的两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锌铁联合叶酸治疗的两种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安全和有效。结果:采用锌剂联合叶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97.5%)明显好于常规治疗方法(75.0%),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锌剂 叶酸 小儿腹泻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粘连肠梗阻患者,分为比较组(27名)和研究组(30名)。比较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肠梗阻导管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 比较组中15名显效(55.6%),6名有效(22.2%),6名无效(22.2%);研究组中24名显效(80.0%),5名有效(16.7%),1名无效(3.3%)。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比较组77.8%(21/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联合两霉素B滴眼液对真菌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真菌角膜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两霉素B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联合两霉素B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滴眼液 真菌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区域淋巴结清扫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均曾行根治前列腺切除术并进入mCRPC阶段。患者行根治前列腺切除术时平均年龄65.5(54~79)岁。从根治术至患者进展至mCRPC的中位时间为32 (4~96)个月,从诊断mCRPC至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中位时间为4 (1~43)个月。区域淋巴结清扫前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4(2.00~22.15) ng/ml。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局限于盆腔或者腹膜后的转移淋巴结,并均排除其他部位的转移;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1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盆腔及腹膜后均有淋巴结转移3例。区域淋巴结清扫前18例应用药物去势联合第一代抗雄药物治疗,4例采用药物去势联合阿比特龙治疗。根据转移淋巴结位置决定清扫范围,闭孔区淋巴结及髂外、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者清扫范围包括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闭孔区淋巴脂肪组织;髂总、盆底淋巴结转移者,在原有清扫范围的基础上增加髂总血管周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至主动脉分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切除位于肾动脉和主动脉分叉之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分析术后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术后PSA缓解率、PSA进展时间。结果本组22例中,6例行单侧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同时行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例行单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示19例(86.3%)淋巴结阳性,平均每例清扫9.8(3~29)枚淋巴结,平均4.1(0~12)枚阳性。22例均在淋巴结清扫后继续沿用之前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7例淋巴漏;5例术后发热,其中1例通过体液培养证实存在盆腔细菌感染;1例因转移淋巴结侵犯血管导致术中大出血,术中予及时止血;1例肠梗阻;1例体表伤口感染。6例淋巴漏在术后1个月内自愈,1例淋巴漏在术后3个月时自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6~48)个月。17例(77.3%)术后达到PSA缓解,其中9例后续发生PSA进展,中位PSA进展时间为12(2~3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术时PSA值(P=0.029)、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淋巴结转移部位(P=0.005)与术后PSA进展时间相关。结论对于单纯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灶可通过手术切除的mCRPC患者,采用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以延缓后线药物治疗的开始时间,并发症相对可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放疗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含氟尿嘧啶(5-FU)方案对比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对非转移肛管鳞癌患者放射肠损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根治放化疗的非转移肛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初治的肛管及肛周鳞癌;(2)已完成根治放疗或放化疗;(3)放疗前肿瘤可评估。排除标准:(1)治疗前无影像评估,无法确定肿瘤分期;(2)患者在放(化)疗前已行局部或根治切除;(3)治疗前或放化疗期间发生远处转移;(4)复发肛管鳞癌。共纳入患者5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8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例),根据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5-FU化疗组(34例)和TP化疗组(21例)。比较两组放射肠损伤评估情况、血液学毒性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析化疗方案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急慢性放射肠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放射肠损伤的评估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结果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共有45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肠损伤,1级18例(32.7%),2级22例(40.0%),3级5例(9.1%);无患者发生慢性放射肠损伤。34例5-FU化疗组的患者中,21例(61.8%)发生2~3级放射肠损伤反应,高于TP化疗组(6/2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0.017)。多因素分析显示,5-FU化疗是放射肠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HR=4.038,95% CI:1.250~13.045,P=0.020)。中位随访26(5~94)个月,TP化疗组及5-FU化疗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8%和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患者DFS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及有无诱导化疗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50岁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8.301,95% CI:1.130~60.996,P=0.038)。结论对于非转移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较5-FU方案可降低放射肠损伤的发生率,但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 标签: 肛管鳞癌,非转移性 放化疗 放射性肠损伤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腔内电刺激(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治疗神经源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患者膀胱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采用前瞻、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神经源U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已确诊为神经源UAB,且病程>3个月;既往常规进行间歇导尿排空膀胱,或具有间歇导尿指征(残余尿量占功能膀胱容量>40%)的患者;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能够与研究者良好交流并愿意遵照整个试验要求者;在IVES治疗前未接受过除口服药外的其他治疗方法。排除标准:尿动力学检查中,膀胱顺应过低(<20 ml/cmH2O)者;合并流出道机械梗阻者;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症状泌尿系感染未治愈者;合并肾积水或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者;膀胱及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认知能力障碍者;孕妇或准备怀孕者;膀胱黏膜损伤患者;体内已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试验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研究的其他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经尿道插入双极导管电极进行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电路为断路的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IVES的刺激参数:双向方波,强度1~30 mA,频率10~20 Hz,脉宽200μs,每天治疗1次,每次持续30 min,连续治疗20个工作日。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残余尿量、排空效率、24 h间歇导尿次数、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美国泌尿协会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AUA-SI-QOL),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共50例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男/女:16/10例与13/11例,P=0.598)、年龄[(40.7±13.5)岁与(38.5±12.3)岁,P=0.543]、病程[0.71(0.42,1.63)年与0.79(0.42,1.50)年,P=0.695]、残余尿量[300(193,400)ml与325(178,380)ml,P=0.724]、排空效率[17%(0,47.8)%与21%(0,38.0)%,P=0.960]、24h间歇导尿次数[4(2,4)次与3(2,4)次,P=0.692]、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25.8±74.3)ml与(307.5±75.0)ml,P=0.391]和AUA-SI-QOL [5(4,5)分与4(4,5)分,P=0.3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末,试验组残余尿量[250(40,350)ml与300(200,390)ml,P=0.034]、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276.5±68.8)ml与(315.4±67.3)ml,P=0.049]和AUA-SI-QOL[4(2,4)分与4(3,5)分,P=0.0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空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14.5,84.5)%与18%(0,35.8)%,P=0.041]。24 h间歇导尿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次与3(2,4)次,P=0.174]。对照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325(178,380)ml与300(200,390)ml,P=0.832]、排空效率[21%(0,38.0)%与18%(0,35.8)%,P=0.943]、24h间歇导尿次数[3(2,4)次与3(2,4)次,P=0.239]、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07.5±75.0)ml与(315.4±67.3)ml,P=0.257]和AUA-SI-QOL[4(4,5)分与4(3,5)分,P=0.1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300(193,400)ml与250(40,350)ml,P<0.001]、排空效率[17%(0,47.8)%与33%(14.5,84.5)%,P<0.001]、24 h间歇导尿次数[4(2,4)次与3(1,4)次,P=0.011]、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25.8±74.3)ml与(276.5±68.8)ml,P<0.001]和AUA-SI-QOL[5(4,5)分与4(2,4)分,P<0.001]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1例腹部不适,对照组出现1例尿道不适,分别经调整刺激强度和导管位置后不适感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神经源UAB患者的膀胱排空效率,改善膀胱感觉,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易行。

  • 标签: 神经源性 膀胱腔内电刺激 膀胱活动低下症 残余尿量 膀胱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同期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一期均采取俯卧位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双镜联合组),另外15例采取截石位单一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148.33±14.95)min]高于对照组[(98.29±19.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住院时间[(8.23±1.05)d]高于对照组[(8.07±2.3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2/15)]与对照组[6.7%(1/1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结石清除率[93.3%(14/15)]高于对照组[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可提升结石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类患者采用俯卧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的优点,同期处理结石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及对检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收免疫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结果:质量管控措施后,有效减少了失误率,进一步促进了检验结果可靠及准确的提高。结论:在免疫检验中,质量控制的落实,减少或规避了干扰因素,可为检验结果提供保障,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与安全。方法52例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无效的活动中重度TAO患者,给予MMF 0.5 g,口服,bid治疗。评估TAO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3项包括临床疾病活动评分(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AS)、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受限、视力等改善称为总体有效。结果治疗12周后,TAO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5.0%;24周后显著增高至88.5%。第12周末,患者的CAS从(5.06±1.21)下降到(2.52±1.13),而后在第24周末时继续下降至(2.02±0.9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2周和24周有效率分别为82.7%、90.4%。另外,经过12周的治疗,58.1%患者的复视症状明显改善,24周后有效率达到了74.2%。同时,患者的突眼度在第12周末和第24周末均明显下降,有效率分别为53.8%、69.2%。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霉酚酸酯用于治疗激素抵抗性活动中重度TAO疗效显著且安全良好。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霉酚酸酯 糖皮质激素抵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比较复苏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与复苏剖胸术(RT)治疗不可压迫躯干出血(NCTH)的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REBOA与RT治疗NCTH患者预后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入院时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REBOA组与RT组,并对各组的预后程度进行评价,观察REBOA与RT治疗NCTH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剖腹手术再发生率、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手术区域病死率差异。采用Egger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纳入2篇前瞻研究和4篇回顾研究,共2 588例研究对象,其中REBOA组1 591例,RT组997例。在病死率(I2=68%,OR=0.33,95%CI 0.26~0.42,P<0.01)、术后剖腹手术再发生率(I2=76%,OR=1.41,95%CI 1.11~1.77,P<0.01)和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I2=84%,OR=0.76,95%CI 0.59~0.99,P<0.05)方面,REBOA组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CU室REBOA组病死率与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83%,OR=0.69,95%CI 0.45~1.05,P>0.05),急诊室REBOA组病死率低于RT组(I2=94%,OR=0.52,95%CI 0.38~0.70,P<0.01)。Egger检验显示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与RT治疗相比,REBOA治疗NCTH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但是增加了患者的剖腹手术再发生率,同时急诊室比ICU更适合作为REBOA常备的手术区域。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气囊阻塞 胸廓切开术 休克,创伤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可行和安全及有效。方法:选择2019.02月-2020.03月到本院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共110例,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10/55(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29/55(52.727%);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 结直肠癌 肝脏转移 不良反应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选择门静脉栓塞(SPVE)后手术切除治疗大肝癌的可行、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肝胆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7例TACE联合SPVE治疗的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59.17±10.30)岁。分析患者SPVE后与TACE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联合栓塞1个月后肿瘤反应、手术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中,SPVE术后第1、3天的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TACE术后[第1天:191.4(30.5~1 966.4)IU/L比125.3(35.7 L~846.2)IU/L,第3天:298.5(24.6~1 334.2)IU/L比208.6(21.6~775.6)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栓塞术后1个月,肿瘤长径5~10 cm的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33.3%),部分缓解3例(50.0%),病情稳定1例(16.6%);肿瘤长径>10 cm的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9.1%),部分缓解4例(36.4%),病情稳定5例(45.5%),病情进展1例(9.1%)。最终1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评估,治疗前中位残余肝体积329.5(284.9~365.7)ml,经联合栓塞后术前中位残余肝体积415.6(354.7~718.8)ml,中位增生比例28.1%(14.1%~51.3%)。8例患者最终接受了手术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7(7~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7(7~42)个月。结论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大肝癌患者,术前TACE联合SPVE对控制肿瘤进展、促进残肝增生、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门静脉栓塞术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系统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及机制探讨。方法招募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90例(慢阻肺组),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71±9)岁;招募同期体检中心的50名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2名,女18名,年龄(68±7)岁。所有入组对象均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根据胸部螺旋CT检查完成肺部低衰减区域的百分比(LAA%)及腰1椎体CT值(L1-CT)的测定,根据LAA%测量值将慢阻肺患者分为非肺气肿组(36例)、轻中度肺气肿组(32例)和重度肺气肿组(2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L1-CT值和LAA%、外周血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慢阻肺组L1-CT(107±32)HU值与对照组(153±30)HU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患者LAA%越高,L1-CT值越低,组间L1-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肺气肿组的患者相比,肺气肿组(轻中度+重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1-CT值与LAA%、PLR、NLR及CRP均呈负相关,与血清钙、磷浓度无明显相关。结论慢阻肺患者骨密度与肺气肿程度呈负相关,与慢阻肺疾病本身导致的系统炎症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系统性炎症 骨密度 肺气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治疗措施改善慢性阻塞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反流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揭西县龙潭镇卫生院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反流食管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COPD治疗应对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年中年住院次数、年住院总天数、治疗前后RE的分级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略有下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明显上升,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对性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溃疡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溃疡结肠炎患者共96例,施行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对比,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和Ⅰ组比较,Ⅱ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心理状态较佳,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溃疡结肠炎患者中,延续护理服务的使用,可显著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可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反流食管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7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结果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其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要优于护理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反流食管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显著降低,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腰椎退行变行CR与CT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做为研究时间段,在研究时间段内自愿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腰椎退行变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CR诊断,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腰椎序列变化、腰椎间隙变化、椎体骨质变化、其他原因)对比以及检查准确率。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CT诊断后,腰椎序列变化检出53例,检出率88.33%,腰椎间隙变化检出55例,检出率91.67%,椎体骨质变化检出53例,检出率88.33%,其他原因检出58例,检出率96.67%,与对照组CR诊断结果对比,腰椎序列变化检出23例,检出率38.33%,腰椎间隙变化检出43例,检出率71.67%,椎体骨质变化检出23例,检出率38.33%,其他原因检出35例,检出率58.33%,两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实施CT诊断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CT诊断方式运用在老年腰椎退行变行诊断当中,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检出,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行 CR诊断 CT诊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基因多态与汉族男性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之间的关联,为早期识别和干预酒精使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4例汉族AUD患者(病例组)和310例正常人(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HapMap数据库获得HDAC2基因的13个SNP位点,采用Agena 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法对两组进行基因分型。SPSS 25.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以及单倍体分析,利用置换次数为50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多重检验矫正。结果HDAC2基因3个SNP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在5种不同遗传模型中分析这3个位点,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三个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AUD存在显著相关(P=0.033,T/T与C/C-C/T基因型比较,OR=1.78,95%CI: 1.05~3.03;P=0.032,T/T与C/C-C/T基因型比较,OR=1.79,95%CI: 1.05~3.03;P=0.022,G/G与C/C-C/G基因型比较,OR=1.85,95%CI: 1.09~3.13)。构建7个SNP单倍型,其中GATCTGCCAAT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关联比值比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2基因多态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以及GATCTGCCAATAA单倍型与汉族男性人群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病具有相关,HDAC2基因是AUD易感基因之一。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基因多态性 酒精使用障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流感相关肺曲霉病(IAPA)的报道逐年增加,延迟诊治是导致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增强临床医生对IAPA的认识,提高对IAPA的诊治能力,本文对IAPA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