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CT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亦是当前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针对临床实践中一线医师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CTD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高血压,肺性 早期筛查 危险分层 达标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中,某医院选取了100名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在其院接受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数据。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一般性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实施高压氧治疗。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常规组中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劣势与实验组中的患者。实验组中患者有着较快的康复趋势,并且出现不良并发症的人数也相对较少。结论:在临床进行相关治疗过程中,采用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优势,患者的康复概率与康复趋势较为明显,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严重后遗症的人数较少,具有临床治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临床治疗效果 神经外科 重型脑颅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INCPH)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ICPH 23例,病毒性肝炎伴失代偿性肝硬化21例。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同时分析了23例NICPH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INCPH组以女性为主,年龄较小,而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以男性为主,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例INCPH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主要表现肝细胞排列基本正常,无假小叶形成,门静脉无血栓形成,小叶内静脉和中静脉扩张,门静脉区域扩张,肝窦扩张,和肝细胞区域的水样变化。结论INCPH与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在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指标上有一定差异,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诊断尚需结合肝病理检查进行。

  • 标签: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 病毒性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在防止外渗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静脉套管针,同时分析静脉套管针的使用方法以及其注射速度对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 年1月—2018 年10月期间作为研究时间段,调取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200 例接受 CT 进行分组并对其研究分析,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率为 2.36%,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为 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静脉套管针以及其在合理的注射速度内对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现象的出现有十分好的制止作用,能使造影剂外渗率减低的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套管针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静脉高血压是一种由于心脏病变或静脉扩张引起的血压升高问题,多由原发性静脉曲张引起。如果静脉血压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出现严重的心脏功能问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时有必要通过介入手术进行干预[1]。本文根据本院进行的2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为实例,介绍静脉栓塞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框架的构建思路。

  • 标签: 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 高血压 介入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靳三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各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靳三针联合治疗。结果:试验后,前者的简式Fugl-Meyer评分要比后者低,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实验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断流术诊疗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5例,均采用急诊断流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3 h内消化道大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100%。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多种治疗方法,急诊手术具有独特的止血优势,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首选术式。合理选择适应证,果敢手术,确切断流,是急诊手术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断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2例行脾切除术的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比,观察组预后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脑部疾病患者的护理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脑部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ICAM-1、sVCAM-1、FIB、T-PA、PAI、DD、T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部疾病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脑部疾病 昏迷患者 护理作用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小儿高原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以8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西藏本地藏族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酚妥拉明、米力农、呋塞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力分级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力(PAP)水平降低,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水平升高,观察组PAP水平低于对照组,CO、CI、PaO2、O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动脉压分级I级占比高于对照组,II级、III级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西地那非 小儿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不同治疗模式进行调研,对比常规治疗与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与差异性。方法:实验选取2018年01月到2021年05月期间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研。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98例参与试验的病人进行客观分组,每组均分得4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总结治疗结果。结果:相比之下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反之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疾病治疗中,同期选用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胆囊切除术三种术式联合方案,此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 标签: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胆囊切除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应用奥马哈系统护理(OS)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OS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OS组患者应用奥马哈系统护理进行干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与常规组相比,OS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应用奥马哈系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门静脉高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马哈系统护理 门静脉高压 TIPS治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碘含量,并绘制碘分布图,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对青海省所有县(市、区)以乡(镇、街道,简称乡)为单位,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测定碘含量、计算碘中位数,并绘制青海省碘分布图。结果在392个乡共采集水样1 836份,碘中位数为1.7 μg/L;碘中位数< 5 μg/L的乡占80.6%(316/392),碘中位数在5 ~ 10 μg/L的乡占17.1%(67/392),碘中位数> 10 μg/L的乡占2.3%(9/392),乡级碘中位数最高为24.8 μg/L。根据调查结果,成功绘制了青海省碘分布图、青海省西宁市碘分布图和青海省海东市碘分布图。结论青海省全境外环境普遍缺碘,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应持续实施,参照碘分布图,引导群众科学补碘。

  • 标签: 缺乏症 饮用水 水碘 分布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肺部超声彗尾征及血管外肺指数(EVLWI)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入选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应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0、24、48、72 h 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同一时间点经胸肺部超声检查,计算双肺(胸骨旁、锁骨中线、腋前线到腋中线)彗尾征总数;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如pH值、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2/FiO2)等,对彗尾征数目与EVLW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28 d转归作为预后终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彗尾征数目、EVLWI等变量与预后结局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预后。结果60例脓毒症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31~83岁,平均(64.3±15.5)岁;肺部感染35例,腹腔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肠道感染3例,脑膜炎1例,蜂窝织炎1例,多发伤1例;8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8 d存活40例(66.7%),死亡20例(3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彗尾征数目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944,P<0.001)。不同原发感染灶脓毒症患者彗尾征数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17.714,P<0.001),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彗尾征数目〔19(13,27)条〕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感染患者;并发ARDS患者的彗尾征数目显著多于未合并ARDS患者〔条:27(19,30)比15(9,24),H=25.38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肺部超声彗尾征数目、PVPI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772(1.161~99.851)、2.360(1.070~5.202)、2.042(1.152~3.622),均P<0.05〕。基于肺部超声彗尾征和EVLWI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准确率达90.0%,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94.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0.018,95%CI为0.912~0.975,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肺部超声彗尾征与PiCCO监测的EVLWI具有高度相关性;肺部超声彗尾征联合EVLWI可以更好地提高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 标签: 脓毒症 超声检查 彗尾征 血管外肺水 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1月—2019年8月,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磨削痂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的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7例、女17例)和单纯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5例、女19例),其年龄分别为(31±16)、(35±17)岁。每3~5天换药1次,对于创面超过21 d未愈合者或未超过21 d但创面位于关节部位后期可能影响功能活动者,取自体躯干或大腿刃厚或中厚皮片行植皮术。术后持续动态观察创面大体情况直至创面愈合;术后前4次换药时评估敷料粘连程度并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计算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计算入院时及术后3、6、15 d换药时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记录换药次数,计算手术植皮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增生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术后观察期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较容易去除、疼痛轻微,创面湿润且分泌物较少,创面愈合较快;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去除时粘连较明显、疼痛感较强、有渗血,创面分泌物多于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创面愈合较慢。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比较,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术后前4次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与疼痛NRS评分均明显降低(χ2=52.625,Z=-10.854,P<0.01);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t=10.347、41.150、167.627,P<0.01);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在入院时及术后3 d换药时无明显变化(P>0.05),于术后6、15 d换药时明显降低(χ2=15.616、15.226,P<0.01);换药次数明显减少(t=-11.986,P<0.01);手术植皮率明显降低(χ2=35.850,P<0.01)。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7.6±2.8)d,明显短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的(27.1±3.0)d(t=-21.288,P<0.01)。随访6个月,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瘢痕增生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Z=-11.287,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凡士林油纱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涂覆凝胶敷料的凡士林油纱覆盖保湿作用明显,可明显减轻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和患者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感染率和手术植皮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有效减轻瘢痕增生。

  • 标签: 烧伤 水凝胶 伤口愈合 敷料 磨削痂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征峰。在HA-DA和HA-PBA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丙烯酰胺,制备质量分数为10%、15%、20%丙烯酰胺的黏性凝胶。观察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凝胶在37 ℃下倾斜状态和倒立状态的成胶情况,旋转流变仪检测前述3种黏性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凝胶中加入纳米银离子,制备含银黏性凝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含银黏性凝胶释放的银离子浓度,并计算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样本数为5)。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黏性凝胶组及含银黏性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2、3 d细胞存活情况(样本数为5)。取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其背部建立48个接种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悬液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每只小鼠2个创面。将创面分成生理盐水组、黏性凝胶组、含银黏性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每组16个创面,且每只小鼠的2个创面纳入不同组。伤后3、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观察并计数创面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并分析创面上皮化的表皮厚度和胶原纤维的光密度;伤后3、7、10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指标各时间点创面数均为4个。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HA-PBA在波数为1 369、1 425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苯硼酸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HA-DA在波数为1 516、1 431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多巴胺已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凝胶在37 ℃下,无论是倾斜还是倒立时都保持稳定不流动的凝胶状态。随着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黏性凝胶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丙烯酰胺含量黏性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振荡频率或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且储存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含银黏性凝胶中银离子释放长达7 d,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最高达65%。培养1、2、3 d,含银黏性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和黏性凝胶组(P<0.05或P<0.01);培养1 d,黏性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P<0.01)。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3组小鼠创面均不断缩小。伤后3、7、10、14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0±3.6)%、(75.3±6.9)%、(93.3±1.2)%、(96.7±0.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21.8±6.4)%、(53.9±8.2)%、(72.0±7.8)%、(92.5±0.4)%(P<0.01)。伤后3、14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黏性凝胶组的(43.5±2.4)%、(94.1±1.5)%(P<0.05);伤后3、10 d,黏性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3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及黏性凝胶组(P<0.01),黏性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14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基本上皮化且表皮厚度更厚,胶原蛋白含量较其他2组明显增多且胶原排列更加有序;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的表皮厚度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胶原纤维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伤后3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黏性凝胶组创面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7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0 d,含银黏性凝胶组创面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且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黏性凝胶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含银黏性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弹性,可以持续释放银离子,有助于加速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生物毒性较低,可以促进创面再上皮化、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可能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与消退。

  • 标签: 伤口愈合 水凝胶 透明质酸 纳米银 再上皮化 胶原沉积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碘化物指标的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的修订方法。方法2019年7 - 9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地方病预防控制科实验室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中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简称原标准方法)的修订方法(生活饮用水中碘化物的检测-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简称修订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标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实际水样测定。结果修订方法线性范围为0 ~ 20.0 μg/L,相关系数范围为- 0.999 4 ~ 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231 μg/L。低、中、高碘含量水样6次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4% ~ 9.6%。低、中碘含量水样回收率范围为89.0% ~ 108.0%。水中碘成分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检测结果均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应用修订方法与原标准方法分别对12份末梢进行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75,P > 0.05)。结论修订方法具有良好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简便易操作,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修订 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oley尿管囊联合大、小剂量雌激素用于宫腔粘连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宫腔粘连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大剂量组采用Foley尿管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小剂量组采用Foley尿管囊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小剂量组患者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和大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升高,P

  • 标签: []Foleyr尿管水囊 小剂量雌激素 宫腔粘连 辅助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