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个案追踪法在危重患者安全管理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追踪管理小组,针对不良事件给予系统性追踪,不良事件的危险程度进行安全分析,并给与针对性处理,对相关性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或增订,并采取持续性改进。结果在护理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应用追踪法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危重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护理,与应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危重患者中应用追踪管理法,能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保障。

  • 标签: 追踪法 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 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01至2016-01期间本院院前急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研究组患者同时加以2ml盐酸纳洛酮溶液静脉注射,评估2组患者实施急救前后病情程度,同时统计患者急救成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急救措施进行纠正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p<0.05),但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仍无明显差别,p>0.05。但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在院前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进行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危重病人 纳洛酮 院前抢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侵入性操作频率与院感率进行分析。结果对急危重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频率高,倾入操作种类多样,院感率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极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无菌操作技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加强消毒,有效降低患者因倾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减低院感发生率。

  • 标签: 急诊 急危重症 倾入性操作 消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急诊抢救的危重患者21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12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6例),对观察组使用全程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86.79%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4.53%,两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程度89.62%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79.25%,两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全程护理的方法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并且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全麻在急危重病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危重病腹部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200例,给予常规盲探或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改良组患者200例,给予快速诱导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成功救治比例、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清醒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而插管时间、死亡比例少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显著高于改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患者需要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可视喉镜下插管,能够明显的缩短插管时间、明显增加插管成功比例、有效降低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明显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平稳各项生命体征,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 标签: 静脉麻醉 急危重 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研讨,设计针对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干预措施,评价在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8例小儿危重病患者,收集完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组,行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行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护理后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的指标评定。结果研究组患儿疾病控制理想,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护理的循证证据,对危险较大的患儿提供更为细致的个体化护理。

  • 标签: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 评估 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神级内科收治并诊断的危重患者92例,给予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43%,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

  • 标签: 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这段期间内,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重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10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流程实施抢救。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护理风险,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抢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患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其全面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患确诊后,进行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没有变成传染源。其中有3例病患在住院时出现了院内感染,感染率是3.9%。结论医院要严格依照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将传染病遏制在萌芽当中。我院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患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全部康复出院,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科门诊接诊的危重病患儿共计94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每组47例。实验组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3%,对照组为44.68%。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为72.3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病情好转时间,试验组(1.7±1.0)d明显短于对照组(2.4±1.6)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小儿护理中积极引入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通过对近年文献关于ECMO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探讨ECMO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结论无论是婴幼儿或成人,多种病因致严重地急性心肺功能障碍,而心肺功能有恢复的可能时,ECMO均可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为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为急诊CPR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支持方法。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氧供 循环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78例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89例。两组患者转运前均经过责任医生评估可以转运。对照组院内转运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院内转运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1%(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结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CU有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心率(HR)、血气(pH、PaCO2、PaO2)、临床表现。结果32例患者有创通气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30/32),2例患者死亡。结论使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明显减轻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度过缺氧危险期,成功挽回多数患者的生命。

  • 标签: CCU有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