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鼻塞式持续正压吸氧治疗新生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探究新生重症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重症肺炎新生患儿2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罩吸氧治疗,氧流量为每分钟4-6L;治疗组患儿进行鼻塞式CPAP治疗,将供气流量调整为每分钟5-7L,压力设定为3-6cmH2O,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天数、肺部啰音、面色发绀以及呼吸困难等体征的消失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例患儿的住院天数、肺部啰音、面色发绀以及呼吸困难等指标消失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正压吸氧治疗治疗新生重症肺炎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新生儿 持续正压吸氧 CPA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新生肺炎应用辐射台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新生肺炎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53例新生肺炎患儿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儿给予基础性治疗方案,配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辐射台治疗方案,配合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肺炎应用辐射台的临床效果突出,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新生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例数均等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8.7%,明显低于观察组(97.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观察组为10.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肺炎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丙种球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感染性肺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新生感染性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混合感染组35例,其他组110例,选取同时期220例健康新生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中,通过对血清中CRP、WBC、PCT进行测定,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指导抗生素用药、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57例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46例,好转8例,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结论明确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产后感染性肺炎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疗法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患有肺炎新生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6例,治疗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即明显提高新生肺炎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新生肺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科收治的80例新生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新生肺炎患儿治疗时间,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新生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新生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肺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让患儿体温更快的恢复正常,减少复发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新生儿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7%)及副流感病毒3(PIV3)(23.3%)为主。结论新生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新生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00例新生肺炎患儿,进行负压抽吸患儿深部痰标本,采用常规培养法,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送检标本中痰培养阳性标本为28例,阳性率为28.00%.其中革兰阴性菌21例,占75.OO%,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5例,占17.86%,菌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2例,占7.14%,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和酵母样菌.药敏试验结果为革兰阴性菌对氧氟沙星、红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唑林等较为敏感.结论新生肺炎病原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应通过药敏分析采用针对各类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治疗新生肺炎.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菌检测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细节护理在新生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确诊的新生肺炎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给予对照组新生肺炎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新生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和患儿治愈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新生儿肺炎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重型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生救治过程。患儿男,22 d,2020年2月22日因"间断发热18 d"由外院转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患儿父母一直武汉居住,分娩前9 d从武汉回到信阳,因母亲疑似COVID-19于孕38周行剖宫产分娩,产后2 d确诊COVID-19。新生生后5 d内其父亲和外祖父、外祖母相继确诊。患儿生后5 d出现发热,伴呛咳;生后6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外院治疗18 d后仍间断发热,鼻导管吸氧,停氧后经皮氧饱和度降至79%,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本院。入院后仍有咳嗽,偶有呛咳,鼻导管吸氧下呼吸稍促,心率快,尿量偏少,肝右肋下触及2 cm。入院后,患儿诊断为重型COVID-19,伴有高钾血症,胸部CT示肺部炎症,心脏彩超示房间隔缺损,血常规示贫血,给予隔离病房、暖箱内隔离,以及吸氧、强心、输血及抗病毒等治疗后,患儿反应好,吃奶好,无发热,无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出院标准,住院14 d后治愈出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吸入性肺炎行仰卧位护理对病情控制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59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仰卧位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俯卧位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吸入性肺炎行仰卧位护理,可引流呼吸道内分泌物,解除患儿不适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俯卧位 病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在新生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肺炎患儿中选取7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22%,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86%,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77.14%;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患儿家属总满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肺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儿家属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肺炎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时段内收治的新生肺炎患儿共 53例,划分为常规组( 26例)、优质组( 2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优质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患儿总有效率、肺炎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76.92%,优质组为 96.3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优质组肺炎症状改善时间明显较短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新生肺炎患儿,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增强治疗总有效率,还可缩短肺炎症状改善时间,应加大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优质护理 总有效率 肺炎症状改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