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82例新生肺炎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每组均为 4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新生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新生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生肺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生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无缝隙护理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支原体肺炎实验室及临床分析。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107例新生肺炎中通过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检测、冷凝集试验、X线胸片检查出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新生肺炎107例中检测出肺炎支原体肺炎23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快速检测卡检测23例,均阳性。其中男12例,女11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2例;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新生肺炎107例中检测出肺炎支原体肺炎23例(占21.4%),男性多与女性,治愈率达86.9%。死亡率13%。

  • 标签: 新生儿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新生新生肺炎患儿的病原学,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病房住院的新生肺炎患者63例,行痰培养,采用血标本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或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新生肺炎病原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白杆菌(40.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6.21%),鲍曼不动杆菌(2.70%),销绿假单胞菌(2.70%),白色链珠菌(2.70%),呼吸道合胞病毒(8.11%).结论我院新生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3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第4位,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新生肺炎血气分析变化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采集新生肺炎病患77例作为研究组;采集新生肺炎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气分析以及Na+、Cl-、K+。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及Na+、Cl-、K+结果比较PaO2、pH、TCO2,P<0.01;而PaCO2、BB、BE,P<0.0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Na+、Cl-、K+。结果比较,P<0.0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HCO3-比较,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组77例新生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现象。结论对于新生肺炎血气分析以及相关Na+、Cl-、K+检测结果比较,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对新生肺炎患儿进行相应的血气分析十分必要,同时,血气分析结果还更加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血气分析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110例新生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10例患儿肺炎的临床表现,总结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方法,以此减少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110例患儿中有72例日龄小于7天,为吸入性肺炎,病死率极高,其他38例患儿日龄处于8~28天,为感染性肺炎。对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与分析后,采取有效的预防。结论通过临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新生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2-8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新生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系统治疗及护理,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细致、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新生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的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胃出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新生肺炎患儿通过合理喂养、维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结论新生加强监护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吸入性肺炎行X线检查疗效。方法调取我科室76例吸入性肺炎新生X线资料;评估行X线检查后病程实况及相应X线表现。结果乳类物、胎粪、羊水吸入性肺炎患儿各4例、21例、51例。轻度X线表现两侧肺纹理显著增粗,并以放射状形态,从肺门向肺野外带延伸,两下肺野病变明显,存在轻度肺气肿;中度X线表现两侧肺纹理显著增粗,周边分布可见斑块密度增深影,肺气肿明显,肺野透亮度增强,两侧横膈下压,肺门区、两下肺野病变明显;重度X线表现两肺均有斑块与结节密度增深影不均匀分布。结论对吸入性肺炎新生行X线检查,能够有效评定患儿病况程度及预后措施,因此可以大力推及。

  • 标签: 新生儿 吸入性肺炎 X线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新生肺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新生肺炎患儿112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X线检查;研究组接受了床边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肺部超声检查超声特征可见,不同程度B线声像56例(100%),肺实变38例(67.86%),支气管充气征20例(35.71%),肺泡间质综合征22例(39.29%),胸腔积液2例(3.57%),肺滑动征消失2例(3.57%)。结论 床旁超声可提高新生肺炎的检出率,并可通过典型的超声特征辅助诊断,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新生儿肺炎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剩余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75.00%更高;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肺炎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肺炎的危害极大,需要及时诊断与治疗来促进预后。本研究予以超声诊断,探究该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院的新生中选择,符合标准并入组的患者62例,分别予以肺部超声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本研究诊断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结果: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相比较,肺部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诊断效能比较,肺部超声检查优于胸部X线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肺炎临床诊断中使用肺部超声,能够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肺部超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反复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新生肺炎患者80例。性别1-29d,平均性别(5.2±2.1)d;男46例,女34例;发病2-10天,平均(5.0±2.3)d。本组均采用常规退热、消炎止咳治疗措施,静脉滴注沐舒坦,7.0mg/次,2次/d,6d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mg悬液,加入20ml生理盐水,15min/次,2次/d。结果:本组,痊愈2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本组,退热时间2.4±0.8天,肺啰音消失时间3.9±1.5天。本组,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4.0%。以肺炎反复发热做为因变量,临床指标做为自变量,进行高危因素Logistic分析,将性别、早产、羊水吸入、营养状况个因素赋值,结果显示,羊水吸入与营养状况差是导致新生肺炎反复发热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肺炎反复发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重点关注羊水吸入和营养状况差的新生,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有较少的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沐舒坦 治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