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延续性护理对脑出血恢复期并发静脉的预防效果 。 方法: 50例在我院度过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实验时间: 2017年 3月到 2018年 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样本容量 2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结论: 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使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避免静脉发生,在未来临床中可积极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出血恢复期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评价
  • 作者: 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通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4)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疗(CDT)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彩超和造影术对血栓的溶解率进行计算,并对手术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彩超和造影术的0.5-2年的随访,对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为88%;通过对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其DVT的通畅率分别为94%、91%、85%和83%,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4%,24个月后发生率为17%。结论:CD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VT的手段,安全性较高,使用该种方式患者PTS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静脉( DVT)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02月 -2019年 02月间的宫颈癌患者,共 70例,经计算机的筛选后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 35例,在宫颈癌术后,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结合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护理,比对下肢 DVT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下肢 DVT发生率 [观察组( 2.86%)<对照组( 22.86%) ], P< 0.05;观察组 PT(凝血酶原时间)、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 D-D( D-二聚体)和 Fbg(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护理中,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预防下肢 DVT,改善凝血功能,推荐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 术后预防 DVT
  • 简介: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本院行下肢骨折术诊治病患中选取62例为本研究对象,分至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临床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行比对。结果经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临床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于统计学领域而言,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至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中,病患术后恢复状态良好,静脉产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护理干预与常规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3月— 2018年 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 109例,选择年龄> 55岁患者 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静脉发生率两组术后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 。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下肢骨折并发症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下肢静脉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1-2019.01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 股骨颈骨折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常规护理法 ) 以及观察组( 30 例,中医护理法),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且静脉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起 到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专项识别教学在脊柱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的80例脊柱骨折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予以无接受护士专项识别教学的护士进行护理,专项识别组给予接受护士专项识别教学的护士进行护理。结果专项识别组满意问卷测评值、凝血相关指标、护士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性护理质量、患者住院时间、下肢静脉形成比例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脊柱骨折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获益匪浅。

  • 标签: 护士专项识别教学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到2019年1月到我院骨科接受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86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形成下肢静脉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之间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成立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间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静脉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发生率2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在基础护理上行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静脉的发生,同时可提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

  • 标签: ICU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预防,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在两组静脉塞率与总有满意率、患者负面情绪水平的比较中,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负面情绪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腹腔镜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处理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在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与畸形等评分上,试验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试验组为0.00%,显著少于参照组1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下肢静脉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整体护理恢复情况更为理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静脉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重视开展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n=40)静脉率、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依从率及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形成1例,占2.5%;对照组6例,占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7.5%。观察组遵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视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静脉形成风险,改善下肢功能,增强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下肢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1-2019.01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法)以及观察组(30例,中医护理法),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静脉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起到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医学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下肢周径差值。结果实验组的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下肢腿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会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产生下肢静脉的概率,病人的生活质量优良,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因此,循证护理手段应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重症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 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3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处理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在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与畸形等评分上,试验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试验组为 0.00%,显著少于参照组 1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下肢静脉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整体护理恢复情况更为理想。

  • 标签: [ ]综合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