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在MRI上特征性的病变分布和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由MRI诊断的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例及特征性MRI表现。结果双侧枕顶叶对称性分布的蝴蝶形病灶,病变由下向上、向前发展,累及颞、额叶。结论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及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无骨性伪影等优点,可清楚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 标签: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脑白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单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偶有双侧腰背部不适,无尿频、尿痛、尿急,无血尿、脓尿。查体:血压119/76mmHg,辅助检查:皮质醇、醛固酮及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未见异常。EKG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右侧肾上腺 苦杏仁酸 脓尿 非功能性肿瘤
  • 简介:肾上腺淋巴管瘤(adrenallymphangioma)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1]。国外自2000年以后方开始有专门的文献报道,国内的文献报道亦多为个例报道。故目前对其病因及诊治方式尚不明了,通常认为肾上腺淋巴管瘤属于无功能的肾上腺囊肿范畴。本单位近期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因“间断性右侧腰腹部隐痛不适2周余”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平扫发现肝脏

  • 标签: 右肾上腺 肾上腺良性肿瘤 淋巴管瘤 肾上腺囊肿 个例报道 ADRENAL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理想血压、血压正常高值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水平,了解血压与血浆ATⅠ、ATⅡ及ADM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纳入健康志愿者(理想血压组)4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4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TⅠ、ATⅡ和ADM水平。结果三组间AT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理想血压组相比,高值组和高血压组ATⅡ和ADM均较高(P〈0.05),尤其以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ATⅠ与血压无关ATⅡ和ADM随血压升高而水平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肾上腺髓质素 正常高值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神经节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随访6~6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对于无明显症状、肿瘤体积较小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短期内可随访观察,但手术切除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髓样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肾上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增生7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肾上腺病变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62例病人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密切配合。结果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情绪稳定,配合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满意度高。结论围手术期良好的手术配合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明确指出,去甲肾上腺素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早期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低血压时的首选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并推荐所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放置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使用注射泵连续中心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由于注射器容量或配制药物时效的限制,需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注射器及泵入管路。而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时,流速的中断、降低或瞬时的推注都会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所以,保证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有效的泵入即做好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的相关护理对休克患者极为重要。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微量泵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lymphoma,AL)的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的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与MRI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之间确诊的10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病理、手术结论作为金标准,分析确定应用CT与MRI诊断的实际价值,希望为今后诊断肾上腺肿瘤提供标准和根据。结果:在本次实验中,经过手术或者病理检验确定后,有71例良性肿瘤患者,29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应用CT与MRI检查后,CT检查定位精度较高,而MRI定性精度较高,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差异。结论:在目前临床上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中,CT与MRI是主要的方法,对于肿瘤良恶性、位置的判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CT诊断 MRI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去甲肾上腺素调制大鼠大脑皮层躯体感觉I区神经元诱发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和记录技术,微电泳注射方法,以及对大脑皮层躯体感觉I区隐神经诱发的单位放电过程作标准化互协方差函数处理,观察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和心得宁(又拮抗β1受体)前和微电泳过程中放电过程的变化。结果:(1)当大剂量(80nA)去甲肾上腺素使皮层感觉I区隐神经诱发的单位放电的积分值加大(P<0.001),对其产生易化效应时,微电泳心得安和心得宁都能阻断这种易化作用,使皮层感觉I区隐神经诱发的单位放电积分值不发生变化(与对照比较,P>0.05),两者的拮抗效应相同;(2)当小剂量(20nA)去甲肾上腺素使皮层感觉I区隐神经诱发的单位放电的积分值减小(P<0.001),对其产生抑制效应时,微电泳心得安和心得宁都只能部分阻断这种效应,使积分值朝着恢复到微电泳前水平的方向变化,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鼠大脑皮层躯体感觉I区神经元诱发电活动的易化作用是通过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来介导的,而抑制诱恨放电的作用可能也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 标签: 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躯体感觉皮层 神经元电活动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46例予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时间指标及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多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予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40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CS评分、Barthel、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开颅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NIHS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微创血肿碎吸术 传统开颅手术 外伤性颅脑血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比较两组血肿量、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肿量、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并发症和血肿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 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