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分析在昏迷患者家属中 实施运动标准化 教育 的临床效果。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0 日 期间 ICU 收治的昏迷患者家属 87 人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宣教,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标准化教育 , 比较两组家属在探视期间为昏迷患者实施运动的准确率、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 观察组患者家属运动准确率 、 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下肢深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针对患者家属采取积极有效的运动标准化教育 具有显著作用 。

  • 标签: 踝泵运动 标准化教育 患者家属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在心外ICU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心脏外科ICU收治的24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运动。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0%)、足下垂(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应用于心外ICU术后患者的早期心脏康复,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泵运动 心脏外科ICU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昏迷患者实施运动对足下垂和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枣庄市某三甲医院ICU从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68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对比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和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功能评分和压疮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足下垂和压疮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泵运动,ICU,昏迷,足下垂,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对骨科老年患者运动认知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骨伤五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骨科护理及运动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执行率和达标率。    结果: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运动执行率和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模式健康教育 骨科 老年 踝泵运动 执行 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总结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订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医脉通、国际糖尿病工作组、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糖尿病协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证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4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6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围绕糖尿病患者运动评估、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运动安全5个方面共总结出1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糖尿病患者全身及局部血管、神经病变,溃疡等的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保证患者运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足 运动治疗 循证护理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长期的运动疲劳给运动员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疲劳的产生机制总结出消除疲劳的对策— —中药泡脚。

  • 标签: 疲劳 中药 泡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康复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入组前、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儿进行足底压力测量、GMFM-88项站立及走跑跳两项评估。结果①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NCPM组和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ICP+FFCP)百分比、FFP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4个月后,NCPM组与CPM组MMF压力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FFCP)百分比及FFP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M组相比,CPM组MMF压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P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踝关节CPM治疗脑瘫患儿外翻疗效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踝关节CPM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足外翻 脑性瘫痪 足底压力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访谈法,根据解剖学知识,按24式太极拳套路顺序和步型转换统计运动方式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4式太极拳中八种踝关节运动方式都存在,其中以背伸和跖屈为主,分别占48.03%和34.50%,练习24式太极拳可改善的跖屈和背伸肌肌力;但24式太极拳中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方式较少,各占0.87%,可以和其他运动方式编排所需组合;跖屈、背伸、内旋、外旋主要集中在丁字步和弓步转换上;提膝和仆步转换中包含六种踝关节运动方式,其中内收和内翻为该步型转换独有。

  • 标签: 24式太极拳 足踝关节 运动方式 步型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骨干113例(ⅢB型91例,ⅢC型22例),胫骨远端4例(ⅢB型3例,ⅢC型1例),部43例(ⅢB型37例,Ⅲ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7h,平均12.7h.彻底清创后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关键创面,选择外固定支架(121例)、钢板(20例)、螺钉或克氏针(14例)及髓内钉(5例)确定性固定骨折,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d(9~76d),关键创面均经初次手术获得修复.除1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主诉伤肢持续性疼痛而截肢外,其余159例保肢成功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21.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或持续的骨感染,骨性愈合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标准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及骨折固定技术一期修复与重建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部开放性骨折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灵活;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行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0例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2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4个月,除一例术前合并有脊髓损伤伴截瘫感觉差,踝关节活动大部分丧失外,其余病例皮瓣外形理想,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结论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部软组织缺损并骨、肌腱、关节外露创面,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则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 足踝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肱指数(ABI)检测在糖尿病病筛查及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73例,根据是否发生糖尿病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95例,糖尿病病组78例(糖尿病病分级2~5级),对其ABI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分级糖尿病病患者的ABI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病组的ABI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分级糖尿病病患者的ABI比较显示,糖尿病病分级越高,ABI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检测用于糖尿病病筛查中具有较高价值,也能对糖尿病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对预后及转诊提供参考依据,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糖尿病足病 踝肱指数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2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2例病人,皮瓣切取面积最小6.5cm×8.0cm,最大10.0cm×18.0cm。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皮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带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下段及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带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缘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完全修复。随访6个月至3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设计简单,能理想地修复小腿下段、部及足部皮肤缺损。

  • 标签: 皮瓣修复术 隐神经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同步矫形器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时-空参数和关节角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支具组(n=10)和联合组(n=12)。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支具组则增加佩戴AFO行步态训练,联合组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且在FES治疗的同时佩戴AFO行步态训练。3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下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量表(BRL)、步行功能评定表(FAC)对其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同时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获取3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其治疗前、后偏瘫步态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LE、FAC、BRL评分、时-空参数和各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MA-LE评分[(28.42±1.38)分]、FAC评分[(4.33±0.49)分]、BRL评分[(5.41±0.67)分]、步频[(79.58±19.08)步/min]、步速[(56.97±19.08)cm/s]、步幅[(77.33±15.20)cm]、步行周期[(1.42±0.29)s]、双支撑相[(34.00±5.39)%]以及髋、膝、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支具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的同时行矫形器步态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和步行功能,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足下垂 足内翻 步态
  • 简介: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 0 【摘要】目的 探析震动感觉阈值、肱指数测定与糖尿病的预防护理。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0 月在院治疗的 60 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监测和预防护理,用相关仪器计算震动感觉 阈值和肱指数,还要比较糖尿病情况 。结果: 预防护理 后,患者的糖尿病情况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后统计学意义明显 ( P< 0.05 )。结论: 震动感觉阈值、肱指数测定和预防护理同时使用能减少糖尿病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健康,推广价值大。

  • 标签: 震动感觉阈值 踝肱指数 糖尿病足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震动感觉阈值、肱指数测定在糖尿病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糖尿病患者320例,分别对其进行ABI、VPT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一个月后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患者行为改变情况。结果320(100%)例患者均能做到不跷二郎腿,307(96%)例能每日用温水洗脚,288(90%)例患者能正确穿鞋袜,262(82%)例能每日检查双,250(78%)例能正确修剪趾甲。结论在震动感觉阈值、肱指数测定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提供了客观指标,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震动感觉阈值 踝肱指数测定 糖尿病足 健康教育
  • 作者: 张雅芝 王颖 褚彦香 屈晓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证据,并对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3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BMJ最佳临床实践、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UpToDate关于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篇;最终总结了10条最佳证据。结论运动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之一,其最佳证据的总结可为提高医护人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水平、规范预防行为和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供借鉴。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踝泵运动 预防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