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产生的危害以及临床的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针对疾病危害性进行分析,临床研究具体方法展开护理干预,对相关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结果在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表现出疾病中轻度的患者72例,表现出疾病中度的患者56例,表现出疾病重度的患者32例,患者的睡眠质量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控制,最终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危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氧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一共有24例,对24例患者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对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的SpO2(血氧饱和度)与治疗之前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的动脉血气与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使患者缺氧得到显著改善,进而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OPD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氧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2009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5天以上的164例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住院时间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中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护理工作方面强化教育、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改良条件是预防和减少重症监护室内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呼吸道 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探究护理工作的进展;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78例因呼吸衰竭而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鼻咽干燥、胃肠胀气、面罩压迫、排痰障碍、误吸、气压伤、睡眠时低通气、恐惧。针对上述不良反应,我院积极进行有效护理,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得到缓解,通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针对无创通气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护理工作的研究进展是强化患者教育、选取适当的连接方法、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人机同步。

  • 标签: 无创通气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NRDS入组。选择经鼻持续正压(NCPAP)为主的方式治疗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8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转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9.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可以缩短疗程。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密闭式吸痰冲洗装置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滴注式冲洗,对照组采用手推式冲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冲洗过程中有无呛咳反应,冲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冲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发生呛咳反应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冲洗前后实验组HR和SPO2的变化小于对照组HR和SPO2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不同冲洗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具有差异性,使用滴注式冲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时间缩短,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加速康复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入本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作对象,按气道管理措施差异分组,各3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管理,实验组于此基础展开加速康复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APACHEⅡ评分。结果管理后,实验组机械通气(5.31±1.12)d,ICU治疗(8.16±1.00)d,分别比对照组(7.40±1.20)d及(11.14±1.60)d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APACHEⅡ(12.11±2.18)分,比对照组(16.27±2.79)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展开加速康复管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其APACHEⅡ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加速康复管理措施 常规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的4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以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低,住院时间短,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医院接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70例,都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然后记录患者的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恢复。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其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整个治疗过程给患者一种舒适的感觉,并且治疗费用低是患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对COPD患者的预后起积极作用,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患者平稳脱机。

  • 标签: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接待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常规吸氧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内科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及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气进行分析,其中研究组PH明显回升,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两组的变化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也比较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最终降低值都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而言,若能及早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那么便能很好的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同时还能改善肺部功能及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住院天数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无创正压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0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48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外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与脑外伤严重程度、类型以及硬脑膜的完整性有密切相关,主要发作形式为局限性发作,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癫痫发作。结论脑外伤后在急性期尽早正确处理和通过手术消除潜在的癫痫病因可以降低癫痫发生率,系统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癫痫发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例均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并予以BiPAP无创机械通气和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及机械通气治疗后2h、1d、3d的动脉血气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上指标在1周内改善呈上升趋势,且在治疗后3d改善较明显。结论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指标,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率,减轻患者疾痛和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iPAP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栓塞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于2002年发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诊治指南》,指出OSAHS表现为睡眠时的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发生反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的紊乱。睡眠结构紊乱是OSAHS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了解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对于认识OSAHS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睡眠结构影响的研究做综述,以提高对该病危害的认识。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研究(Research) 睡眠结构(sleep structur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监测膈肌增厚率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60例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患者,比较撤机成功组与困难组的膈肌增厚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并通过ROC评价膈肌增厚率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重症患者60例,其中撤机困难或发生再次插管18例,顺利撤机42例,发生撤机困难或再次插管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顺利撤机组(P<0.05)。成功撤机组的膈肌增厚率1.23±0.22,撤机困难组的膈肌增厚率1.13±0.17,其于成功撤机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BT1小时为标准,ROC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12,以此为节点预测重症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为72.9%。结论超声监测膈肌增厚率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膈肌增厚率 机械通气 超声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的间歇低氧导致肝损伤的机制加以综述。研究领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致肝损伤的机制。结果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对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结论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可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在其慢性肝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间歇低氧 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氧化应激 NF-&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围、性别、肥胖与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因打鼾到我院呼吸内科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的13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AHI结果分为4组,同时测量颈围、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分析上述指标和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OSAHS患者当中男性多于女性,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围和体重指数明显增加,颈围在轻、中、重度OSAHS组与单纯鼾症组,重度OSAHS组与轻、中度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指数在轻、中、重度OSAHS组与单纯鼾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最低氧饱和度、睡眠时基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降低,夜间最长窒息时间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延长。结论OSAHS在打鼾人群中患病率高,肥胖和颈短粗是OSAHS的易患因素,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鼾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危险因素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临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6.66±4.44)次/分钟、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71±10.54)mmHg、24小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44±3.05)mmHg、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54±0.21)天、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44±1.22)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