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杨倩 刘周 邹丽艳 罗虹虹 吴卫星 姬红 肖嘉辉 罗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模体实验和体内人体试验,探究临床剂量钆(Gd)对比剂对酰胺质子转移效应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参考临床剂量,向24个装有鸡蛋清的试管中放入不同剂量的Gd对比剂制成体模,对体模进行磁共振扫描,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对体模进行三次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体内试验通过对19名脑肿瘤患者进行对比剂注射前后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扫描。使用MATLAB软件计算每个试管以及大脑不同区域,包括整个脑组织、外周水肿、肿瘤区域、脑白质和脑灰质的APT值,通过余弦相似度量化对比剂增强前后APT图像的相似性,配对t检验比较对比剂增强前后APT值的差异。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三次扫描APT值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且随着MRI对比剂浓度的增加,体模中各管的平均APT值呈下降趋势。当加入的Gd剂量小于1 μL时,APT值的平均值保持相对稳定,并在12%左右波动(范围为11.61%~13.42%)。但当Gd添加剂量超过1 μL时,蛋清的APT值显著降低。直到添加剂量达到20 μL左右,APT值的下降逐渐稳定在2%左右(范围为1.88%~2.13%)。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整个脑组织和脑灰质以及非强化肿瘤病灶而言,对比剂增强前后病灶APT值没有显著变化(P=0.18、0.21、0.53);对于脑白质和强化肿瘤病灶,对比剂增强前后APT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实验和体内试验均证实,对比剂增强以后,APT信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强化比较明显的病灶。因此在进行临床扫描方案设计时,为避免对比剂对APT信号的影响,应该在注射对比剂前进行APT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钆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尽管我们对失眠的性质、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展,但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病理生理学模型。现如今,最为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PI是一种过度觉醒状态的表现。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方法来测量大脑中各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的含量,新兴的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甚至可以区别测量左右脑特定脑区域的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浓度,这为PI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以磁共振波谱为手段,研究原发性失眠各个脑区域不同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的各项研究结果及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P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磁共振波谱 神经递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加权成像、影像组学评估腮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及分型,规划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然后分别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和作用。结果:100患者共累及115个髋关节,磁共振组检测出108例阳性,检出率高达93.91%,CT组检测出90例阳性,检出率为78.26%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数据相比存在差异(χ2=11.764,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磁共振和CT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结论:和CT相比,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率更高,更加安全有效,避免患者延误病情,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保证预后,促使患者尽快回归健康生活。

  • 标签: 磁共振 股骨头 坏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护理干预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幽闭恐惧症患者78例,以上患者均将行磁共振检查,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9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39例,采取检查前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和检查过程中恐惧症状。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查配合度优于对照组,检查过程恐惧症状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幽闭恐惧症 磁共振检查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下,对患者的疾病检出意义。方法:针对我院80例肝脏检查患者予以样本选取,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19.10~2022.02时间段,随机性规范分组,通过分组模式对照分析扫描方案干预效果,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Dd-DTPA MR增强扫描,4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Gd-EOB-DTPA MR增强扫描,统计纳入不同干预组患者(1)呼吸伪影分值;(2)动脉期呼吸伪影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呼吸伪影分值、动脉期呼吸伪影率统计,在此期间,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各项测定值指标更优,(P<0.05)。结论:肝脏检查患者在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下,易出现动脉期伪影,对此检查过程当中,应对屏气时间进行降低以及单期扫描可积极改善Dd-DTPA MR增强扫描质量。

  • 标签: []普美显 磁共振 肝脏 增强扫描方案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不同方法诊断肩袖损伤的检出率及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经X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肩袖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2.00%(36/50)、96.00%(48/50),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则其与关节镜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80.56%(29/36)、95.83%(46/48);无论是检出率还是与关节镜的符合率,均有磁共振成像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诊断的准确率高,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肩袖损伤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下,对患者的疾病检出意义。方法:针对我院80例肝脏检查患者予以样本选取,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19.10~2022.02时间段,随机性规范分组,通过分组模式对照分析扫描方案干预效果,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Dd-DTPA MR增强扫描,4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Gd-EOB-DTPA MR增强扫描,统计纳入不同干预组患者(1)呼吸伪影分值;(2)动脉期呼吸伪影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呼吸伪影分值、动脉期呼吸伪影率统计,在此期间,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各项测定值指标更优,(P<0.05)。结论:肝脏检查患者在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下,易出现动脉期伪影,对此检查过程当中,应对屏气时间进行降低以及单期扫描可积极改善Dd-DTPA MR增强扫描质量。

  • 标签: []普美显 磁共振 肝脏 增强扫描方案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卵巢癌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磁共振联合超声诊断、单独应用磁共振诊断,总结患者的确诊率。结果:实验组在确诊率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磁共振 超声 卵巢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扫描时间,提高颞颌关节组成结构及病变细节的分辨率,动静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32通道头颈高分辨线圈,双侧同时扫描静态闭口、张口的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快速动态扫描单侧正矢状位。结果  高分辨静态颞颌关节结构显示清晰,双侧同时扫描无交叉伪影,快速动态扫描能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运动过程。结论  高分辨静态及快速动态颞颌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法,能更清晰地分辨颞颌关节组成结构及病变细节,FOV为10cmx10cm冠位成像,双侧同时扫描,提升了扫描速度,小FOV规避了交叉伪影,结合快速动态采集,提高了颞颌关节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高分辨 扫描速度 小FOV 无交叉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并进行对比,探究急性胰腺炎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CT(CT检查诊断)组和磁共振组(磁共振检查诊断)各71例,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两组患者诊断影像改变情况(胰腺体积改变、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等)。结果磁共振组诊断准确率为98.59%,高于CT组的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测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组敏感度高于CT组;磁共振组发现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胰腺炎上准确性更高,同时可观察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CT 磁共振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小肝癌患者,共计500例,利用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50例,观察组250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组采取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分别观察研究两组患者肝内、肝外病灶阳性诊断率。结果:观察组阳性诊断率97.2%,对照组阳性诊断率7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小肝癌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但仍存在不足,可将两种方式综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小肝癌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临床司法鉴定之中通过MRI技术针对伤者展开复查诊断,来鉴定出患者损伤的性质、损伤时间以及新鲜程度,分析出MRI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运用MRI针对患者的损伤时间、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性质,具有较高可靠性,可以为司法鉴定提供十分科学与客观的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临床鉴定 损伤鉴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时段我院收治的15例(30侧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从关节盘移位和变形角度分析,这些患者已经被诊断出关节可复性盘前移8侧,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2侧,现在对这些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并计算检测准确率。结果:30侧关节均获得了清晰的磁共振图像,再这其中可见关节可复性盘前移7侧,检测准确率为87.5%;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1侧,检测准确率为91.67%。结论:磁共振成像能直观显示颞下颌关节内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其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疗提供了直观且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诊疗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3例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来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对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定患者的损伤机制,辅助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分析,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受伤时间、积液性质以及存在的一些隐匿性损伤,更好的为患者的伤情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临床上也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临床鉴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焦虑因素对盆腔增强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2021年1-12月收集本院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150人,通过对患者进行状态焦虑(S-AI)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将分值30分以上的患者44人视为存在焦虑状态(实验组)。对比两组盆腔磁共振增强检查并记录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双侧髂血管动脉期平均信号强度及检查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磁共振盆腔增强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双侧髂血管动脉期平均信号强度及检查时间等数据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存在焦虑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磁共振盆腔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具有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过程中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是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由多名放射科医师进行子宫内膜癌表现分析,共同达成一致后进行分析意见,不统一时由上级医师评估,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与术前磁共振成像分期的一致性,从而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显示,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不同分期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整体表现一致性较强。得到的结论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取得较术后病理检查较一致的分期结果,能够为术前评估提供良好的参考,证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出现分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