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室内出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2%。方法抽取中心医院做侧脑室外引流术的45例脑室内出患者,按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引流管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7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室内出患者经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后,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和引流管护理,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引流术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颅内出的原因。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卒中单元纳入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颅内出的原因。结果30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AIS,且30例患者支架取栓手术均成功,3例患者术后出现了症状性颅内出(sICH),发生率为10%(3/30)。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抗凝治疗更容易发生sICH。结论高龄、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抗凝治疗者更容易发生sICH。因此临床应当做好病情评估、相关并发症风险控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颅内出血 病因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颅脑外伤颅内出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相关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40例颅脑外伤颅内出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痊愈31例,好转9例,死亡0例。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全面细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分析对脑室内出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室内出,需要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108例,要对这108例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按照两组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时,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颅内出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颅内出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鼻胃管组患者给予普通鼻胃管;鼻空肠管组患者给予鼻空肠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严重程度、达到目标营养量的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鼻空肠管组患者肺部感染(CPIS)评分、达到目标营养量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优于鼻胃管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死亡率相似,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行鼻空肠营养能减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早日达到目标营养量、缩短入住ICU时间,但对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 标签: 颅内出血 幽门后营养 卒中相关性肺炎 CP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颅内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创伤性颅内出患者66例,时间范围2020年6月-2022年8月。视护理方案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予预见性护理、基础护理,比对护理成果。结果: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护理满意度为96.97%,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创伤性颅内出血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友病儿童发生颅内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 抽选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颅内出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10例患儿颅内出均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前囟平坦,生命体征稳定,颅内压降至正常;患儿呼吸平稳,未出现缺氧及呼吸暂停现象;患儿能得到每日所需的营养及水分;患儿均未发生感染,体温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护理满意度达97.1%(9/10)。结论 对颅内出的儿童及时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促使儿童颅内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友病儿童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颅内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创伤性颅内出患者66例,时间范围2020年6月-2022年8月。视护理方案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予预见性护理、基础护理,比对护理成果。结果: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护理满意度为96.97%,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创伤性颅内出血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果:纳入范围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在颅内出患者4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开展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死亡率、再次出血率、FIM及FA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死亡率、再次出血率更低,与对照组数据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两组治疗前FIM及FAM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IM及FAM评分改善情况更优,与对照组数据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对样本生存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分级护理 个性化护理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1岁2个月婴幼儿左侧颈、胸及腋窝大面积静脉血管畸形伴内出的重症病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治疗流程。详细、准确、及时地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评估手术治疗利弊,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婴儿 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PIVH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PIVH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超早产儿中共发生PIVH 101例(33.2%),其中重度(Ⅲ~Ⅳ级)PIVH 44例(14.5%)。出生体重<750 g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0.6%,重度PIVH发生率31.0%;胎龄<26周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1.4%,重度PIVH发生率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增加(OR=0.697,95%CI 0.543~0.895,P=0.005)是超早产儿PIVH的保护因素,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增加(OR=1.121,95%CI 1.007~1.249,P=0.037)、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373,95%CI 1.040~1.812,P=0.025)是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儿PIVH及重度PIVH发生率高,胎龄小、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增加发生PIVH的风险。

  • 标签: 超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并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鉴于新生儿生理特点,治疗意义重大。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例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新生儿,出生后1 h,男性。精准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达到临床根治,效果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形美观。

  • 标签: 新生儿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颅内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251例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术患者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机械取栓后颅内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年龄(OR=1.303,95% CI:1.184~1.433)、梗死至血管再通时间(OR=4.306,95% CI:2.497~7.425)、术前NIHSS评分(OR=7.584,95% CI:2.221~25.900)、术前CT低密度病灶(OR=7.954,95% CI:1.176~53.792)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颅内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4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机械取栓后颅内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证明模型预测精准度良好,ROC曲线分析计算ACU值=0.966。结论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及区分度,预测能力良好,可以提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颅内出诊断效能。

  • 标签: 脑梗死 机械取栓 颅内出血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少量多次输血在抢救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治疗的5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患儿,对患儿进行维生素K1补充、对症治疗的同时,以少量多次输血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儿病死率、致残率。结果58例患儿中死亡率为12.07%,致残率为21.57%。结论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患儿致残率、死亡率较低,说明少量多次输血可抢救患儿生命、提升预后效果,且此方法操作简单、血源易得,是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输血 维生素K 缺乏症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应用脑室外引流人工脑脊液置换冲洗治疗脑室出血40例患者,并且与28例继发脑室出血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意义,人工脑脊液置换方法提高了治愈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问题,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对病人损害小,便于推广,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工脑脊液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颅内出患儿,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颅内出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颅内出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51.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神经节苷脂钠 颅内出血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其中10例伴有低血钙)的诊治方法。方法: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头部CT或MRI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低血钙惊厥可诱发或加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在治疗时应给予补充钙剂。

  • 标签: 低血钙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疑似脑室周围-脑室内出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要接受颅脑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超声诊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诊断中的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