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产科手术中腹腔内出患者运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产科手术中腹腔内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和对照组(异体输血治疗)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6.15%)较低(P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产科手术 腹腔内出血 临床疗效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颅内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方法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时间:2020.1-2023.1;选择例数:98例;分组方式:随机分组;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占比。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概率。

  • 标签: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患者中进行随机选取,选取的例数为88例,给予上述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为4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皮疹的情况更低,P<0.05。结论: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颅内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2例采用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痊愈33例,好转1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4.2%,治愈率63.4%。结论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颅内出治疗中效果良好,提高了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持续颅内血肿引流 颅内血肿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外孕急性腹腔内出患者术中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所收治的拟行手术的宫外孕且已出现失血性休克体征患者180例。94例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HSH组),86例使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S组),观察脉搏、血压、尿量变化,并进行分析对比,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电解质。结果患者在用HSH后在较短时间内(5~30min)生命体征明显改善,增高的脉搏次数明显下降,收缩压及舒张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收缩压较显著),尿量有所增加,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电解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早期应用能够迅速提升血压,改善病人的休克状态,提高宫外孕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性脑室内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就诊,近期(2015年2月—2016年10月时期)收治确定诊断的64例患者按照方案的区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配合传统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将两组患者脑室内积血清除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从血肿被清除情况看,治疗组在第五天清除率最高,对照组在第七天清除率最高。治疗组有13例恢复可,12例中级残,2例死亡;对照组3例恢复可,5例中级残,8例死亡,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加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的疗效,提高患病初期血肿清除程度,减少病程长度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侧脑室引流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血红素加氧酶-1(HO-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颅内出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颅内出新生儿50例为观察组,其中Ⅰ型15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另抽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行脑脊液HO-1检查及外周血NLR检测,比较其检测值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脑脊液HO-1水平及外周血NLR值分别为(685.42±86.37)ng/L、2.79±1.22,均高于对照组(t=22.164、7.465,P<0.05)。颅内出新生儿HO-1及NLR值与出血型级、急性出血期呈正相关(r=0.926、0.894、0.866、0.617,P<0.05)。结论炎症反应和新生儿颅内出关系密切,外周血NLR、脑脊液HO-1联合检测能反映患儿病情进展程度及恢复效果。

  • 标签: 颅内出血 血红素加氧酶-1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颅内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AB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6%)高于对照组(77.47%)(χ2=6.762,P<0.05);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7.68±1.29)d]、反射恢复时间[(6.83±1.20)d]、意识恢复时间[(8.34±1.54)d]均短于对照组[(10.25±2.31)d、(9.17±1.86)d、(10.53±1.08)d](t=8.185、8.908、9.81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ABA评分[(40.37±0.65)分]高于对照组[(37.16±0.93)分](t=23.83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26.37±4.25)pg/L]、IL-1β[(16.74±3.24)ng/L]、MMP-2[(78.39±16.57)μg/L]、TIMP-1[(179.32±17.65)ng/mL]和NSE[(13.52±2.19)μg/L]均低于对照组[(53.21±7.39)pg/L、(28.93±5.64)ng/L、(97.42±12.63)μg/L、(238.63±28.42)ng/mL、(21.43±2.89)μg/L](t=26.529、15.792、7.696、14.938、18.381,均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颅内出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MMP-2、TIMP-1和NSE水平,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

  • 标签: 颅内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婴儿,新生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保障。CEA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或搏动指数增高,被认为是颅内出或过度灌注的预测因素。为了明确了解这一监测指标的有效性,有学者使用TCD监测CEA术前、颈动脉阻断前、解除阻断后1、10min和术后30min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该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两个时期组:A组(1995-2007年)对CEA术后高血压的处理尚无正式的指南性文件。B组(2008-2012年间)指南中提到对术后高血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中1.1%(11/1024)的患者发生颅内出或过度灌注,明显高于B组的0例(0/426,P=0.02)。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过度灌注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 颅内出血 动脉流速 切除术后
  • 简介:目的提高脐尿管肿瘤的诊治水平,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脐尿管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下脐尿管恶性间叶组织来源的黏液性肿瘤并腹腔内出手术及术后随访1年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脐尿管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手段、治疗原则。结果本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d即下床活动,2d恢复肛门排气,第4天拔除盆腔引流管,术后9d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彩超、CT、MRI检查是诊断脐尿管肿瘤的必要检查,临床以脐尿管癌报道多见,罕见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脐尿管肿瘤的报道,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腹腔镜手术切除脐尿管肿瘤安全可行、切口美观,符合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脐尿管 肿瘤 腹腔内出血 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脑高信号(postinterventional cerebral hyperdensities, PCHDs)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对有症状颅内出(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对血管内治疗后即时PCHDs-ASPECTS进行分析,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探讨其对sICH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161例患者,年龄(62.5±12.5)岁,其中男性115例(71.4%),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3.6±5.6)分;66例(41.0%)出现PCHDs,35例(21.7%)发生sICH。sICH组基线NIHSS评分、重度卒中患者构成比、尝试取栓次数和PCHDs检出率显著高于非sICH组,而弥散加权成像-ASPECTS和PCHDs-ASPECTS显著低于非sICH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HDs与sICH呈显著独立正相关(优势比6.036,95%置信区间1.45~25.123;P=0.013),PCHDs-ASPECTS与sICH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70,95%置信区间0.496~0.992;P=0.045)。ROC分析显示,PCHDs-ASPECTS预测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P<0.05),其截断值为8分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3%和83.3%。结论在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术后即时出现PCHDs是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PCHDs-ASPECTS可早期预测EMT后sICH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颅内出血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有症状颅内出(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和宣武医院接受EVT的老年(年龄≥65岁)AIS患者。sICH定义为入院72 h内复查CT显示脑实质出血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在发病后90 d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进行临床转归评估,0~2分表示转归良好,3~6分表示转归不良。对sICH组与非sICH组以及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尿酸水平与sICH以及转归不良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年龄(73.89±6.24)岁,73例(59.8%)为男性。52例(42.6%)出现出血性转化,27例(22.1%)出现sICH,28例(23.8%)发病后90 d时转归良好。sICH组血清尿酸显著低于非sICH组患者(P=0.002),而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血清尿酸相近(P=0.510)。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尿酸较低是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994,95%置信区间0.990~0.998;P=0.011)。结论血清尿酸较低是老年AIS患者EVT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转归无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尿酸 颅内出血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对提高急性白血病颅内出的护理质量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急性白血病颅内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对比护理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口腔感染以及肛周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方面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因子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颅内出患者应用医护合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医护合作 急性白血病 颅内出血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出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12月本科接诊外伤性颅内出病人(n=60)。试验组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MMSE和NIHSS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性颅内出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病人的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神经功能 外伤性颅内出血 吡拉西坦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伴出血更是罕见,术前很难确诊,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1例胰腺血管出血患者,结合文献及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血管瘤 出血 穿刺活检 手术
  • 简介:【摘要】 随着 磁共振 成像技术 及组织病理学 的 发展,几乎所有的前庭神经鞘 ( Vestibular Schwannoma VS )中 都发现存在内出的现象,否定了既往认为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8岁,退休工人,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呕鲜红色血液4次,总量约300ml,无上腹痛、反酸、嗳气、明显吞咽困难、厌油腻、咳嗽、咯血、体重下降。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查体:P94次/分,Bp120/80mmHg,轻度贫血貌,精神差,心、肺(-),腹平软,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解及,未扪及

  • 标签: 食管静脉瘤 出血 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鉴别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1月收治的30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于早期对患者施以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对手术后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后,表现为预后良好、预后较差以及预后死亡的患者分别为22例(73.33%)、7例(23.33%)以及1例(3.33%)。结论于早期对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施以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可以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双重保证。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