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脑室内出采取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98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脑室内出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引流管组和常规组,组内分别有49例。引流管组给予引流管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引流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4.29%(P<0.05);引流管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9.80%(P<0.05)。 结论 脑室内出采取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实施引流管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了机械取栓术,术后1小时内给予施双能CT检查,合理的进行评估,并在术后48小时再次予以双能CT检查随访处理。结果: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1小时内应用双能CT检查后,8例单纯融合图像(MIX)未观察到明显高密度,余下32例检查结果提示高密度影,其中双能CT图像诊断为出血的有16例,占比为50.%(16/32),后经随访出血症状均被证实;有14例被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占比为43.8%(14/32),经随访其中1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转化;2例被诊断为出血合并外渗,占比为6.2%(2/32),随访中被证实。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P<0.05)。结论: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的评估中,双能CT发挥的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双能CT 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颅内出血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4月90例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引流管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管全面护理在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留置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头正中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内出发生率、患儿临床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实施头正中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脑室内出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头正中位护理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mmaya储液囊引流对新生儿颅内出继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Ommaya储液囊引流治疗的脑出血继发脑积水新生儿共30例。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状况,收集患儿年龄、体质量、胎龄、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感染情况、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Ommaya储液囊引流对新生儿颅内出继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胎龄为(37.82±1.77)周。患儿引流时间为(5.29±1.87)d,术后7 d的血肿清除率为(89.33±20.17)%;共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其中3例为颅内感染、2例为引流管堵塞、1例为脑室出血。结论Ommaya储液囊治疗颅内出继发脑积水患儿有一定效果,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Ommaya储液囊 颅内出血 脑积水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早产儿脑室扩张/脑积水多继发于脑室内出,且早产儿脑室内出以极低体重儿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室扩张/脑积水的诊断、干预方式及时机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对该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出血 脑积水 治疗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合并腹腔内出发病急,多输需急诊手术治疗早期、及时、严格指针的自体输血是进行扩容抗休克、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基础。因此,手术过程中迅速有效地手术护理配合极其重要。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内出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8 例脑室内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引流管临床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脑室内出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采取引流管临床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引流管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组36例和非进展件出血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析其与进展性出血的关系.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7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23例,重残11例,死亡5例.进展性出血组的血浆D-二聚体(8.32±4.16)m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出血组的(3.88±2.57)mg/L,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它可作为外伤后是否出现进展性颅内出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颅脑损伤 出血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YL-Ⅰ型微创碎吸针行双侧脑室穿刺联合腰终池置管双向外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内出的疗效。方法使用YL-Ⅰ型微创碎吸针和硬膜外麻醉管分别行双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和腰终池穿刺置管,辅以尿激酶溶纤外引流。结果25例患者依GOS分级,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继发脑室系统感染2例,经鞘内注药治愈。结论双侧脑室联合腰终池双向外引流辅以尿激酶溶纤是治疗重症脑室内出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微创 重症脑室内出血 尿激酶 双向外引流
  • 简介:摘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微血管梗阻等,心肌内出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并发症,研究显示心肌内出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引起重视。该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内出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辅助检查方法、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为更好认识及防治心肌内出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内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内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120例侧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常规组患者存活率为60.33%,死亡率38.6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1.19%,死亡率为6.61%,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落解术治疗侧脑室出血的存活率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宣出血 倒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溶解 脑脊涉置维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有症状颅内出(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是否存在HT,sICH定义为存在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ac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术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后HT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3例患者,94例(21.2%)发生HT,其中24例(5.2%)为sICH。HT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基线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和重度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T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EVT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0~1.113;P<0.001]。sICH组与非sICH组饮酒、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80,95% CI 1.025~1.137;P=0.004)以及心源性栓塞(OR 3.579,95% CI 1.101~11.631;P=0.034)是EVT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HT组及sICH组转归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更高。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为临床预测EVT后发生HT和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转归不良并增高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颅内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情况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跟踪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颅内血6.67%(2/30),较比对照组8.57%(3/35)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预后总优良率为63.33%(19/30),较比对照组42.85%(15/35)的预后优良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靠、远期的预后效果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 颅内出血 远期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上所见的斑块内出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连续收治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用于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分别比较所有斑块内出组及症状性斑块内出组与无斑块内出组人口学特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与所有斑块内出及症状性斑块内出相关的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276例,年龄(66±11)岁。其中41.3%(114/276)出现至少一个斑块内出,28.1%(32/114)是症状相关的;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是所有斑块内出及症状性斑块内出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2.15(95%CI:1.42~3.24)和3.46(95%CI:1.94~6.17)。结论斑块内出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并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是斑块内出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其在识别症状性斑块内出时不具有特异性。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