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8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及研究组(n=40),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脓腔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均更短(P

  • 标签: 循证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的调查是一项综合性、较为复杂和根据疾病变化不断调整的系统工作,该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病人的潜伏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救治,在公共卫生管理突发事件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就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了试述,分析,总结。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调查 病例 实验室结果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的调查是一项综合性、较为复杂和根据疾病变化不断调整的系统工作,该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病人的潜伏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救治,在公共卫生管理突发事件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就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了试述,分析,总结。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调查 病例 实验室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收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标记为患者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标记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患者组WB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常规与CRP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检验、单一全血CRP检验(P<0.05)。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SARS-CoV-2 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空气传播 病原微生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55.18±7.91)岁。所有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PRF填塞手术,手术完毕时行空气填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和1、3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眼BCVA、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17只眼中,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复发性黄斑裂孔分别为6、7、4只眼;裂孔直径(723.94±38.30)μm。手术后3个月,所有裂孔均闭合。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3个月患眼BCVA(t=4.458)、SVD(t=2.675)提高,CFT降低(t=6.329),FAZ减小(t=4.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均未见高眼压、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PRF填塞手术及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提高视网膜血流灌注。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空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3月,以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腈和异丁腈,用甲醇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丁腈和异丁腈的特点。结果丁腈和异丁腈的检出限均为0.33 μg/ml。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60~1 60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95x-3.480,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43%~4.12%,批间精密度为1.72%~3.70%,解吸效率为93.26%~98.41%;异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52~1 52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08x-0.102,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52%~3.22%,批间精密度为1.20%~3.82%,解吸效率为96.85%~102.5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保存10 d。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丁腈 异丁腈 色谱法,气相 溶剂解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空气尿动力(ACC)是否可以替代液体尿动力(WFC)及ACC评估老年前列腺增生(BPH)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7例男性BPH患者(60~90岁)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段分别行ACC与WFC检查,对两组记录的尿动力学压力参数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图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压力值,用χ2检验比较两组腹压变化的差别。结果WFC与ACC压力测定结果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在3个比较点中,WFC和ACC测定的充盈期平均腹压(Pabd)、膀胱充盈末期压力(Pves.fill)和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void)分别为(25.3±8.5)cmH2O(1 cmH2O=0.098 kPa)和(32.5±5.3)cmH2O、(26.0±8.4)cmH2O和(32.6±5.0)cmH2O和(98.8±32.8)cmH2O和(95.3±36.9)cmH2O,二者测定的压力有显著差异(P<0.05)。WFC组腹压不稳定,74.07%(20/27)表现为膀胱充盈过程中显著下降,和ACC测定腹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land-Altman图显示WFC和ACC尿动力学测量的压力值一致性较高。结论ACC测量的压力不能代表WFC测量的压力,提示临床需要建立ACC的标准参考数据。WFC腹压不稳定可能是导致二种测压方法测定的逼尿肌压力不同的因素之一。ACC测量的压力和WFC测定的压力结果一致性较高表明前者也可以用于评估老年BPH膀胱功能的变化。

  • 标签: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预测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定组研究的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门诊入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集患者住宅区附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空气数据,计算患者每日空气污染物暴露量和天气数据,并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CAT评分。通过融合时序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周的CAT评分进行预测,并比较该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LSTM-attention)和自回归移动模型(ARIMA)的预测准确程度,并探讨预测模型的意义。结果共纳入47例慢阻肺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1.60 d,利用采集的空气数据和CAT评分构建长短期记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自回归(LSTM-CNN-AR)模型,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0.71,较LSTM、LSTM-attention和ARIMA三者中最优模型平均预测准确度提升21.69%。结论基于慢阻肺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数据,融合深度网络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空气污染 深度网络模型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89例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别采用培养和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方法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分析2种检测方法病原检出率的差异。根据就诊时患儿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8日龄)和非新生儿组(>28日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脑脊液培养为金标准,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8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男116例、女73例。血和(或)脑脊液培养共检出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65.8%),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有无乳链球菌18株(23.7%)、大肠埃希菌17株(22.4%)、肺炎链球菌15株(19.7%)。非新生儿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新生儿组[76.0%(38/50)比50.0%(13/26),χ2=5.24,P=0.020]。48例患儿脑脊液同时送检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和培养,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的病原检出率高于培养方法[20例(41.7%)比12例(25.0%),χ2=16.45,P<0.001]。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和培养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79.2%(38/48),其中同时阳性的11例患儿均检出同一种病原菌。以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5.0%。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提高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检出率,且与脑脊液培养检出结果一致性较高。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时,尤其在疑似诊断患儿中传统病原学无法明确病原时应尽早完善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病原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淮南市发生的一起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溯源分析,并对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谱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020年8月淮南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相关水样、粪便,进行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宋内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PCR检测、微量肉汤法药敏检测、脉冲场电泳和全基因组测序溯源分析。结果56份黏稀样粪便分离出38株宋内志贺菌(阳性率67.86%),血清型均为宋内志贺菌Ⅰ相;3份末梢水和井水革兰阴性菌(GN)增菌液荧光PCR检测志贺菌阳性;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阳性(38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阳性(31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肠毒素2基因(sen)阳性(1份);耐药谱显示14种抗生素中9种100.00%耐药,仅亚胺培南、氯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为有效药物;36株菌Xba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带型完全一致,其中3株菌株基因组ST型分析均为ST152型;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验证了此次暴发由单一克隆群菌株引起,且揭示此次暴发分离株与数据库中3株中国菌株、1株韩国菌株聚集成一个大簇,而与其他国家的菌株距离较远。结论本起由水源污染单一宋内志贺菌克隆引起,分离株为低毒力株,呈多重耐药表型。

  • 标签: 宋内志贺菌 全基因组测序 聚合酶链反应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1960—1990年间,一些中国皮肤科医师注意到少数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肉芽肿性炎症的患者最终死于脑炎。2001年高天文医师总结了此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将其命名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当时初步认为可能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所致。2018年证实该病为皮肤和脑组织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本文总结中国皮肤科医师对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的研究历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阿米巴病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 脑炎 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取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受的100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非发热者作为常规组,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发热患者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RP水平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接诊感染性疾病患儿65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儿童35名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8月,受检儿童均接受血清CRP、血常规及相关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比较血清CRP、血常规指标水平组间差异及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者血清CRP、PCT及血WBC均高于病毒感染者、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病毒感染者血清SAA高于细菌感染者、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均达85%以上。结论:血清CRP水平、血常规联合检测可在分析相关指标水平及峰值数据后,鉴别细菌感染性疾病及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治疗的对症开展提供支持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联 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痰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及对痰标本的合格率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的51份痰样本,均采用痰涂片和细菌培养,分析其一致性和合格率。结果 与细菌培养结果相比,痰涂片检查灵敏度95.2%(40/42)、特异度88.9%(8/9)、准确率94.1%(48/51)、阳性预测值97.6(40/41)、阴性预测值80.0%(8/10),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经检验显示,在51分痰标本中,其中大肠埃希菌21.6%(11/51)、肺炎克雷伯菌33.3%(17/51)、金双色葡萄球菌31.4%(16/51)为病原菌主要菌株。结论 痰标本合格率与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通过痰涂片检查可提升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痰涂片检查 细菌培养 一致性 痰标本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应用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1月接诊且疑似为UTI的87例患者,参照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诊断效果及效能。结果:87例疑似UTI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确诊54例,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检出率为89.66%、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在UTI诊断中行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定量计数 尿沉渣白细胞检验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10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病例,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观察组添加定君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其复发率4.08%少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增加有效率,降低反复发作,且未增加副作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定君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准确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