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医学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AC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RIS(RodiologyInformationSystem)共同组成医院完整的信息化管理.

  • 标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移动手持电脑设备( 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 PDA)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虽然存在电池寿命短、 机身易损坏、网络信号不稳定等不足,但它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而且保证了患儿身份识别的正确性,减少护理差错,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治疗和护理安全 。现 进行综述,总结其优缺点,为 PDA在国内儿科病房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及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PDA 儿科 病房 应用
  • 简介:新癀片是临床常用中成药,由厦门中药厂生产,主要成分有肿节风、三七、牛黄等。该药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可靠,本人就近年来对它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总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癀片 中成药 牙痛 发热 带状疱疹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穿刺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实施探讨。方式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100例肺部病变患者。结果97例获得细胞学标本,92例确诊,确诊率为92%;并发症17例气胸与6例咯血。结论肺穿刺活检技术对肺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极高,诊断、治疗效果显著,都较高,临床应用更简单,并发症更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穿刺 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方式、MRI诊断方式的效果。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超声诊断)、对照组100例(实施MRI诊断),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3.00%(肋骨骨折43例、肌腱撕裂50例)与对照组检出率96.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3.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骨神经超声诊断在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骨神经 超声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产程、产后出血、疼痛的影响。方法以单胎足月头位顺的产妇150例进行水中分娩,与阴科自然分娩130例做比较,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会阴裂伤、疼痛。结果两组在产程上比较水中分娩组总产程明显短于传统分娩组,在产后出血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中分娩总产程明显短于传统分娩,水中分娩并无增加产后出血量。

  • 标签: 水中分娩 总产程 产后出血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减少泪道插管留置对眼局部的刺激症。方法选择硬膜外导管和鼻息肉钢丝做为插管材料,并进行了改制,对78例84眼泪道狭窄或阻塞的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和观察。结果经2个月~2年6个月随访治愈77眼(95.1%)、有效2眼(2.4%)、无效2眼(2.4%)。结论方便易行、经济实用、对眼局部刺激明显减轻,获得了临床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鼻泪管 插管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8月我院自愿参加研究的 100例正常足月临产的产妇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 ,对照组 50例 ,观察组 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结果经过对两组采用不同的分娩技术后 ,观察组的镇痛率是 100%,而对照组为 0%,经过比较 ,观察组的产程缩短 ,剖宫产的比例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可减少产妇痛苦 ,并且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 标签:
  • 简介:脊柱是人体的主轴,具有支持体重,容纳脊髓,保护胸、腹、盆腔内的脏器,以及进行多种活动的功能。临床上,因脊柱不同节段椎骨解剖部位轻微改变或生理功能失调而引起的颈、胸、腰等部位的病变,采用整骨手法治疗,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岳阳医院采用整骨手法,治疗了大量的此类病例,均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整骨 脊柱 临床应用 手法 治疗 盆腔
  • 简介: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亦称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合生元(synbiotics)。均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的生物制剂,具有补充或促生有益菌的作用,恢复和保持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微生态制剂可分为两类: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临床应用 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学理论 微生态平衡 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