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M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后作为种子细胞,以大鼠胰腺脱细胞基质作为生物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胰岛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吸脂术采集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MSCs,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诱导剂诱导胰岛样细胞分化,双硫腙染色、RT-PCR法及ELISA法检测诱导分化和胰岛素分泌。应用反复冻融法联合核酸酶消化法制备脱细胞基质,将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脱细胞基质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胰岛,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工程胰岛形态;通过检测基因组DNA含量变化分析组织工程胰岛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未经诱导的ADM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呈阳性表达,CD31、CD34、CD45呈阴性;诱导后细胞变圆并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细胞团呈橙红色;RT-PCR检测insulin基因呈阳性表达;细胞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样细胞种植于基质后,较均匀黏附于基质中,仍具有分泌胰岛的功能,但是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ADMSCs经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在脱细胞基质上生长良好,可在体外初步构建组织工程胰岛。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胰岛样细胞 大鼠胰腺脱细胞基质 组织工程胰岛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骨关节炎 滑膜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观察西他滨对复杂核型MDS和AML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收治的11例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观察疗效与副反应。结果4例CR,PR与血液学改善分别1例,有效率为54.55(6/11)%;患者中6例(54.55%)输血依赖状况有所好转,1例(9.09%)存在恶化,4例(36.36%)输血依赖情况未见明显改变。患者中Ⅳ、Ⅰ~Ⅲ骨髓抑制分别为4、6例,1例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状况,2例(18.18%)出现化疗相关感染,轻度药物性肝损害3例,停药并给予护肝处理后均得以改善。结论给予复杂核型MDS和AML患者采用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疗效确切,患者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与其他副反应较低,但当前对其与其他药物联用、缓解后的维持治疗等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 标签: 地西他滨 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别使用沙美特罗结合丙酸氟替卡与单纯使用布奈德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舒利迭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和布奈德粉吸入剂,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舒利迭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其主要的组分是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FEV1和FVC两个指标的提高与对照组单纯使用布奈德粉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日间的哮喘评分显著降低(p<0.05),夜间憋醒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与单纯吸入布奈德相比,在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上能更加有效缓解哮喘症状,在临床上具有安全、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
  • 简介:目的检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大鼠脾脏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型(Thl型)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XCR3、CCtl5和辅助性T细胞2型(Th2型)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CR3的表达及Thl/Th2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46只雄性SD纯系大鼠,分为脾功能亢进组(36只)和对照组(10只)。脾功能亢进组大鼠采用40%CCl。花生油溶液灌胃,每周2次,每次3.0mL/kg,15%白酒作为饮用水,共8周制作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肉眼观察大鼠形态变化,经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肝功能检查及血常规验证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模型建立成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脾脏趋化因子受体蛋白CXCR3、CCR5、CCR3的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5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脾功能亢进组大鼠毛色暗淡并且掉毛严重,食欲不佳,活动量较少,精神萎靡,建模第5周开始,大鼠陆续出现死亡,剩余19只。对照组大鼠毛发色光泽正常,食欲佳,精神状态良好,对外界刺激敏感,活动量正常。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肝组织内可见纤维增粗紊乱,肝组织的正常结构被破坏,纤维束分割肝小叶,破坏的肝小叶和部分增生的肝细胞团被较粗的纤维分割包绕,假小叶形成,肝细胞排列紊乱,弥漫散在脂肪细胞,异形细胞,细胞核增大,甚至有多核细胞。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上述变化。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脾脏略显肿胀,血管内皮增厚明显,血管内皮增生,红髓扩大,大部分白髓消失,中央动脉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厚以及管壁的纤维化,脾窦扩张。对照组大鼠脾脏组织未见上述变化。肝功能变化:脾功能亢进组大鼠肝功能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64±111)U/L、(687±299)U/L,明显高于�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趋化因子受体蛋白 外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USP22、CDK6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二医院6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USP22、CDK6、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ck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表达率USP22为68.33%、11.67%,CDK6为65.00%、8.33%,Ki67为70.00%、13.33%,三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USP22、CDK6及Ki67的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接近(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Duck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USP22、Ki67、CDK6三者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USP22、CDK6、Ki67,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与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紧密相关,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 标签: 结肠癌 USP22 CDK6 Ki67 诊断 病情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P53蛋白、Ⅱ型拓扑异构酶(TopoⅡ)及多重耐药相关蛋白(MRP)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与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338例患者中,80例合并慢性血吸虫病,258例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TopoⅡ、MRP蛋白表达。等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P53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5.00%(4/80)、87.50%(70/80)、3.75%(3/80)、3.75%(3/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68%(74/258)、19.38%(50/258)、16.67%(43/258)、35.27%(91/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2,P〈0.05)。TopoⅡ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8.75%(7/80)、51.25%(41/80)、22.50%(18/80)、17.50%(14/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12.01%(31/258)、55.43%(143/258)、22.48%(58/258)、10.08%(26/2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1,P〉0.05)。MRP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7.50%(6/80)、40.00%(32/80)、28.75%(23/80)、23.75%(19/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4.42%(63/258)、38.37%(99/258)、24.03%(62/258)、13.18%(34/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P〈0.05)。结论P53蛋白和MRP蛋白在合并慢性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血吸虫病 慢性 P53 Ⅱ型拓扑异构酶 多重耐药相关蛋白
  • 简介: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羟基磷灰石复合二氧化锆(HA/ZrO2)生物材料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体外的成骨能力。方法采用有机泡沫作为模版,干铺烧制法制备新型的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电镜观察新型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生物力学试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采取1岁龄健康beagle犬骨髓分离原代BMSCs进行培养,建立双基因修饰的BMSCs复合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的共培养体,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实验分为4组:未转染组,只转染BMP-2(BMP-2组)和VEGF165(VEGF165组)单一目的基因的BMSCs,以及转染BMP-2、VEGF165共基因慢病毒的BMSCs组(BMP-2+VEGF165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的分泌。结果新型材料电镜下其表面整体呈多孔状,孔径125~550μm,各孔之间存在缝隙联结;其平均抗弯强度为812.25MPa,最高可达987.12MPa;共培养体建立后扫描电镜观察转染后的BMSCs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状况良好,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细胞分泌基质旺盛;BMP-2+VEGF165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1029.39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不同阶段发现成骨细胞早晚期分泌的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特异性蛋白。结论新型的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是一种合适种子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并且其力学满足人体四肢承重骨的需要;VEGF165、BMP-2双基因转染BMSCs后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其在体外的成骨分化。

  • 标签: 组织工程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基因 修饰
  • 简介: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SCRLM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96例SCRLM患者和69例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96例SCRLM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距离阴性切缘≥5cm);69例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ss-Ⅰ蛋白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计数资料的比较及SCRLM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Kiss-1蛋白的表达位于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在SCRLM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SCRLM患者结直肠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4.0%(23/96)、43.5%(30/69)、52.0%(26/5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07,P<0.05).其中SCRLM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和SCRLM患者结直肠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0.702,11.594,P<0.05);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与SCRLM患者结直肠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5,P>0.05).MMP9蛋白的表达位于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在SCRLM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SCRLM患者结直肠癌旁组织中分别为67.7%(65/96)、62.3%(43/69)、36.0%(18/5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同时性 KISS-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瓷基台和钛基台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的美观效果以及两者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20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0例,观察组采用瓷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对照组采取肽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两年后,评价两者的美观效果,并在修复后6和24个月测量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和骨吸收量。结果瓷基台组和钛基台组达到USPHS标准A级的分别为9例和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颜色正常,无炎性反应。修复后两年,观察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5±0.5,骨吸收量为0.7±0.2;对照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6±0.3,骨吸收量为0.8±0.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基台应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中均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并且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不产生负面的作用,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瓷基台 钛基台 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 美观效果 周围软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