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和延迟性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的晚期早产782例。新生儿生后4~7 d进行第1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生后2~4周或第1次检测异常2周后进行第2次甲状腺功能检测,仍有异常者,定期复查,直至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诊断甲减并开始治疗。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的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将患儿分为甲减组(11例)和非甲减组(771例),比较组间围产期特点的差异,并探讨甲减的危险因素;再将患儿分为延迟性TSH升高组(71例)与甲状腺功能始终正常组(450例),比较组间围产期特点的差异,探讨延迟性TSH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甲状腺功能变化特点:782例晚期早产中,5例患儿第1次检测诊断甲状腺素血症,第2次检测恢复正常。249例患儿(31.8%)出现高TSH血症,其中4例在后续检测中诊断甲减。71例患儿(9.1%)出现延迟性TSH升高,但后续检测均恢复正常。11例患儿(1.4%)诊断甲减并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其中7例于第1次检测时诊断,3例于第2次检测时诊断,而1例患儿于第3次检测才诊断。(2)甲减的危险因素:与非甲减组相比,甲减组患儿出生体重更低[(2 140.9±455.1)与(2 464.1±474.0) g,t=-2.247,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每降低1 g,甲减风险升高0.002倍(OR=1.002,95%CI:1.000~1.004,P=0.045)。(3)延迟性TSH升高的危险因素:与甲状腺功能始终正常组相比,延迟性TSH升高组患儿出生体重更低[(2 395.4±420.9)与(2 523.6±462.3) g,t=-2.200,P=0.028],而小于胎龄儿和双胎儿比例更高[15.5%(11/71)与7.1%(32/450),χ2=5.690,P=0.017;29.6%(21/71)与18.7%(84/450),χ2=4.537,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4.366,95%CI:1.649~11.564,P=0.003)和双胎儿(OR=1.943,95%CI:1.048~3.600,P=0.035)是引起延迟性TSH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早产甲状腺功能异常形式多样,发生率高。出生体重的晚期早产更易于发生甲减,小于胎龄儿及双胎晚期早产更容易发生延迟性TSH升高,需要格外注意监测及复查。

  • 标签: 婴儿,早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素
  • 简介:摘要本文摘译初乳口咽哺喂(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对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和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OAC组与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初乳口咽哺喂 婴儿,早产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暴露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出生并收入本院NICU胎龄<32周、存活>14 d的RDS早产的临床资料。据胎盘病理,分为HCA阳性+RDS阳性组(观察组)和HCA阴性+RDS阳性组(对照组),分析两组BP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HCA分期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162例RDS早产,中位出生胎龄为29.29(28.29,30.43)周,中位出生体重为1.32(1.13,1.55)kg;BPD的发生率为69.8%(113/162),病死率2.7%(3/113);观察组114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BPD发生率76.3%(87/114),高于对照组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的分期与BPD的严重程度尚未证实有关(rs=0.062,P=0.571)。观察组母亲使用抗生素前血C-反应蛋白、早产生后第1天降钙素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已诊断为BPD的113例RDS早产中,HCA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非H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暴露会增加RDS早产并发BPD的风险。此外,HCA还增加了BPD早产抗生素使用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及费用。

  • 标签: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 简介:【摘要】对比传统鼻饲喂养和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早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 NICU 早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结果 观察组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结论重力鼻饲喂养能够将早产的喂养耐受性增强,促进其健康发展。

  • 标签: 传统鼻饲喂养 重力鼻饲喂养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s,PS)联合布地奈德与单用PS治疗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3周RDS早产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PS组和PS+布地奈德组,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给药后1 h、12 h、24 h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PS再次使用、静脉使用地塞米松、通气模式、连续呼吸支持天数、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短期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RDS早产198例,PS组101例,PS+布地奈德组97例。PS+布地奈德组给药后24 h OI [(3.3 ± 1.3)比(4.1 ± 2.0)]、连续呼吸支持天数[8(5,11) d比10(5,15) d]均明显小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1 h、12 h的OI,给药后1 h、12 h、24 h的PaCO2、FiO2,以及PS再次使用率、地塞米松静脉使用率、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PD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布地奈德组胎龄<28周患儿“BPD+出生36 h后死亡或自动出院”率略低于PS组(29.4%比38.9%,P=0.555)。结论与单用PS相比,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治疗早产RDS可以改善注入后24 h的OI、缩短连续呼吸支持天数,但未降低BPD发生率,也未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的术后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作为主要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接受术后综合护理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体重 危重先心病婴儿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对早产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住的胎龄<34周、出生72 h内入院的165例早产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72 h内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临床表现及是否口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分为无动脉导管未闭(PDA)组(77例)、非hsPDA组(59例)和hsPDA组(29例)。ECHO检查0.5 h内完成USCOM测定。hsPDA组口服布洛芬,期间每隔24 h连续动态监测USCOM,口服布洛芬结束后24 h内复查ECHO及USCOM。结果与非hsPDA组、无PDA组比较,hsPDA组胎龄[(31.51±1.62)周、(32.09±1.27)周比(30.82±1.61)周,F=8.425,P<0.001]、出生体质量[(1 154.49±192.55) g、(1 195.58±182.02) g比(1 094.66±153.69) g,F=3.366,P=0.037]明显减小;平均血压明显减低[(38.37±2.20) mmHg、(38.53±2.37) mmHg比(30.52±2.31) mmHg,1 mmHg=0.133 kPa,F=142.860,P<0.001];心率[(129.68±7.11)次/min、(130.34±7.27)次/min比(164.76±7.65)次/min,F=271.790,P<0.001]、B型钠尿肽明显增高[(203.76±108.68) ng/L、(152.43±54.24) ng/L比(3 385.31±856.26) ng/L,F=931.300,P<0.001];左心房内径/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1.32±0.12、1.29±0.09比1.60±0.12,F=84.970,P<0.001)。USCOM参数:hsPDA组较非hsPDA组、无PDA组的左心室排出量(LVCO)[(0.40±0.08) L/min、(0.40±0.08) L/min比(0.51±0.04) L/min,F=26.760,P<0.001]、心脏指数(CI)[(3.76±0.48) L/(min·m2)、(3.54±0.30) L/(min·m2)比(4.43±0.36) L/(min·m2),F=56.060,P<0.001]、每搏量[(3.75±0.28) mL、(3.70±0.23) mL比(4.22±0.36) mL,F=40.170,P<0.001]、每搏指数[(34.42±2.66) mL/m2、(34.47±3.29) mL/m2比(38.45±3.32) mL/m2,F=20.080,P<0.001]、主动脉峰流速[(1.12±0.12) m/s、(1.11±0.10) m/s比(1.23±0.09) m/s,F=14.890,P<0.001]、校正流动时间[(379.02±22.69) ms、(376.51±27.95) ms比(403.69±39.04) ms,F=10.120,P<0.001]明显增大,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 109.49±115.67) ds·cm-5·m2、(1 070.01±133.55) ds·cm-5·m2比(861.31±115.22) ds·cm-5·m2,F=41.130,P<0.001]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I和SVR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905。C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05 L/(min·m2),CI>4.05 L/(min·m2)预测hsPDA敏感性为0.828,特异性为0.860;SVR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 002.5 ds·cm-5·m2,SVRI<1 002.5 ds·cm-5·m2预测hsPDA的敏感性为0.660,特异性为1.000;二者联合,对hsPDA预测的敏感性为0.966,特异性为0.949。结论USCOM对hsPDA有较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联合应用CI和SVRI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产PDA早期诊治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早产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 血流动力学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面蓝光照射联合维生素E及布拉酵母菌治疗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于商丘市中医院分娩的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四面蓝光照射联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治疗,并随访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 d后的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记录比较两组发热、皮疹、腹胀、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 d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治疗1、3 d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面蓝光照射联合维生素E及布拉酵母菌治疗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缓解病情,且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蓝光照射 维生素E 布拉酵母菌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鼻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早产肠外营养液,模拟临床输液环境,设定4种不同强度光疗模式,分别为室内光组、单面光疗组、双面光疗组、三面光疗组,将各组根据是否遮光,再分为光暴露/光疗亚组和遮光亚组,测定每个亚组在光疗前及光疗6、12、18、24 h时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含量。每个亚组均配制10份肠外营养液,每个时间点抽取每份营养液的2 ml进行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Mauchly球形检验时,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校正。结果(1)随着光疗时间的延长,单面光疗组光暴露/光疗亚组及遮光亚组的丙二醛含量均增加[光疗前:(3.777±0.112)与(3.746±0.141)nmol/ml,光疗6 h:(3.808±0.122)与(3.715±0.145)nmol/ml,光疗12 h:(4.546±0.138)与(4.507±0.136) nmol/ml;光疗18 h:(6.116±0.151)与(5.239±0.156) nmol/ml;光疗24 h:(7.569±0.136)与(5.300±0.200) nmol/ml,P值均<0.05],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降低[①维生素C:光疗前:(62.507±0.205)与(62.341±0.144)μg/ml,光疗6 h:(51.211±0.086)与(58.128±0.076) μg/ml,光疗12 h:(43.288±0.084)与(55.351±0.050)μg/ml;光疗18 h:(35.758±0.113)与(51.215±0.093)μg/ml;光疗24 h:(33.473±0.075)与(48.473±0.080)μg/ml;②维生素E:光疗前:(4.101±0.132)与(4.084± 0.141) μg/ml,光疗6 h:(3.761±0.119)与(3.904±0.075) μg/ml,光疗12 h:(3.654±0.092)与(3.729±0.087) μg/ml;光疗18 h:(3.385±0.102)与(3.582±0.119) μg/ml;光疗24 h:(3.313±0.127)与(3.438±0.113) μg/ml,P值均<0.05],室内光组、双面光疗及三面光疗组也是相同情况。不同光照强度中光暴露/光疗亚组不同时间点(光疗前除外)丙二醛含量均高于遮光组,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低于遮光组(P值均<0.001)。(2)对光暴露/光疗亚组分析显示,光疗强度越大,丙二醛含量越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遮光亚组分析显示,室内光与单面光的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83,P=0.140),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光疗强度越大,维生素C含量越,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双面光与三面光的维生素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F=1.358,P=0.259),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光疗可使早产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升高,加重脂肪乳的过氧化程度;同时可以使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降低,降低营养液的抗氧化程度。

  • 标签: 肠外营养溶液 丙二醛 抗坏血酸 维生素E 光疗法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鼻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婴儿临床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婴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增加情况、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临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指标,有效提升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早产 极低体重新生婴儿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生后2年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期间,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岁,且其出生胎龄<37周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HRSV感染诊断标准者归为阳性病例组,不符合且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抗原均未检出者归为阴性组,对病例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 483例患儿,其中HRSV阳性者(病例组)为149例(10.1%),阴性组(对照组)为447例(30.1%)。病例组中,男性患儿88例(59.1%),女性患儿61例(40.1%);轻中症组为127例(85.2%),重症组为22例(14.8%);重症组患儿<6月龄段发病例数构成大于轻中症组[(17例,77.3%)比(59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发病时间在2—7月份者共117例(7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值(95%CI)为0.105(0.013~0.112)]、月龄[OR值(95%CI)为0.045(0.036~0.112)]、先天性心脏病[OR值(95%CI)为0.388(0.206~0.940)]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值(95%CI)为0.622(0.484~0.927)]与早产感染HRSV呈正相关。结论深圳地区早产感染HRSV的高发时间为每年2—7月份,男性患儿多见,月龄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均为早产发生H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早产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BiPhasic tr)对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氧合指数(OI)、氧气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RDS早产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56例(对照组),采用BiPhasic tr治疗4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前后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呼吸支持前PaO2、PaCO2和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支持后1、6、12和24 h PaO2、PaCO2、OI较呼吸支持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2.41 ± 16.53)h比(57.42 ± 17.82)h、11.36%(5/44)比19.64%(11/56)和15.91%(7/44)比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iPhasic tr治疗RDS早产能够有效改善氧合状态,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少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呼吸,人工 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呼吸支持 氧合指数 氧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BiPhasic tr)对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氧合指数(OI)、氧气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RDS早产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56例(对照组),采用BiPhasic tr治疗4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前后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呼吸支持前PaO2、PaCO2和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支持后1、6、12和24 h PaO2、PaCO2、OI较呼吸支持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2.41 ± 16.53)h比(57.42 ± 17.82)h、11.36%(5/44)比19.64%(11/56)和15.91%(7/44)比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iPhasic tr治疗RDS早产能够有效改善氧合状态,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少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呼吸,人工 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呼吸支持 氧合指数 氧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的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白细胞介素-6(IL-6)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选择标准为胎龄(GA)≥28周且≤32周、出生体质量(BW)<1 500 g的早产,根据诊断分为BPD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集分析两组早产的临床相关资料,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这40例早产外周血中MALAT1、IL-6及AIF的水平。两组间胎龄、BW、MALAT1、IL-6及AIF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BPD组与对照组早产比较,两组性别(χ2 =1.76)、出生胎龄(t= 0.17)、BW(t=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外周血中MALAT1的表达显著增加(0.273 4±0.067 3比0.375 5±0.081 9,P<0.05)。3.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外周血中IL-6表达显著增高(1.448 8±0.191 8比4.444 6±0.165 7,P<0.05)。4.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外周血AIF显著降低(0.006 8±0.002 0比0.004 5±0.001 9,P<0.05)。结论BPD及非BPD早产lncRNA MALAT1与IL-6存在差异,两者可能与BPD的发病相关。IL-6可作为BPD的一个预测因子,MALAT1对早产BPD可能起保护作用。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MALAT1 白细胞介素-6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早产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只有少数菌种具有这些潜在的益处。本文摘译的意见书对早产可应用的菌株和避免应用的菌株提出了建议,对早产所用益生菌的品种和补充剂应满足的安全条件提出了要求。

  • 标签: 婴儿,早产 益生菌 益生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肠道喂养不耐受早产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肠胃道舒适护理。收集两组早产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血浆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PA、TRF及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早产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CD3+、CD4+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早产体重、头围及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体重、头围及身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早产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早产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肠胃道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的营养状态,提高早产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早产机体、智能生长发育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发展性照顾干预 胃肠道舒适护理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联合PS治疗法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中的实施效果及对呼吸指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PS治疗法,观察组(44例)联合使用PRVC通气模式,比较疗效、呼吸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IP、OI、RI水平低于对照组,Cr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PRVC通气模式联合PS治疗法,疗效显著,改善患儿呼吸力学,并发症较少。

  • 标签: PRVC通气模式 PS治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出生胎龄<34周早产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为规范河南省早产LOS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河南省17家医疗机构入院的胎龄<34周,出生7 d内收入新生儿病房治疗的6 590例早产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以及不同层级医院早产LOS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51例(11.40%)发生LOS,其中确诊败血症276例(36.75%),临床败血症475例(63.25%)。LOS感染相关病死率为13.58%。不同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患儿中LOS的发生率和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894和13.572,χ2=472.282和9.257,P <0.05或<0.01)。276例确诊LOS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86株。检出革兰阴性菌178株(62.2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40.91%),其次为真菌(58株,20.28%),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2.48%(38/117)。三级医院LOS发生率高于二级医院(12.08%比10.09%,χ2=5.867,P<0.05),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12.49%比10.59%,χ2=5.789,P<0.05)。不同病原体LOS患儿临床特征比较,真菌感染患儿起病时血小板更低,腹胀表现比例更高,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起病时有频繁呼吸暂停和灌注表现的比例更高,CRP水平更高(P<0.05)。三级医院LOS患儿确诊败血症比例、置管比例、感染相关病死率均高于二级医院(χ2=6.212、5.313和4.435,P值均<0.05)。二级医院纯母乳喂养比例低于三级医院(χ2=19.216,P<0.05)。专科医院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于综合医院(χ2=3.276,P<0.05)。结论河南省早产LOS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体感染早产LOS临床特征和不同层级医院LOS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结合不同医院早产LOS感染特点制定防控策略,降低早产LOS发生率。

  • 标签: 婴儿,早产 败血症 晚发败血症 病原菌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