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99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四肢主要动脉损伤65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拇指 再植 旋转撕脱 组织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血栓形成 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置入脑动脉管支架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讨论。方法对我科40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在围手术期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人经过手术之后,其中有并发症的病人两个,在医院的细心照顾后都健康出院。结论当病人在进行脑动脉管支架置入手术时,要做好术前的护理,这样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主动脉栓置管溶栓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腹主动脉栓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腹主动脉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脉栓完全开通,6例患者的主动脉栓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腹主动脉栓置管溶栓的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地影响。

  • 标签: 急性腹主动脉血栓血栓置管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床旁动脉气分析其在重症医学科急症患者抢救和急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比方式对床旁送检与重症医学科送检动脉气血分析报告结果发出时间和基础性化验结果发出时间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将化验经过进行对比,不同组别间报告发出时间存在较大不同,但除此之外,其他指标与指标间的差异性相对不明显。结论床旁动脉气血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血标本临床科室时间和重症医学科时间等进行了合理缩减,血K+值愈加精准,之后在此基础上优于传统化验室测定方式。床旁动脉气血分析手段具有分析快、准确性高的优点,其为挽救病人生病健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床旁动脉 气血分析 重症 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的动脉气针采集动脉,剩余血液进行生化检验,同时对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生化检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酞酶、血尿素氮、尿酸、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肌酐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单位超过1/2CLIA’88,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采用动脉气分析剩余血可以同时进行生化检测,结果可靠,减少重症患者检验性失血,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血气 剩余血 危重患者 生化检验
  • 简介:近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早期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狭窄或闭塞疾病已逐渐引起重视。同时,利用肠系膜上动脉流信息评价肠道及其他疾病也在临床上得到有效应用,本文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超声 多普勒 彩色 肠系膜上动脉 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2例,分组方法以随机的形式分配,分常规组(31例,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常规护理)、干预组(31例,予以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程度。结果干预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时间的程度都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期间,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其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配合训练的情况,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心率控制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管变异的诊断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颈部动脉管变异20例。结果椎动脉起源变异3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单侧双腔椎动脉及窗式椎动脉变异5例,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变异9例,头臂干变异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性诊断颈部动脉管变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部手术及介入治疗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 计算机 颈部动脉 变异
  • 简介:摘要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形成伴肠坏死患者的护理。在对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形成伴肠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前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发现休克征象及早采取措施,观察腹部体征,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D血气针采集动脉做血气分析,了解体内酸碱状态及氧合情况,判断机体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帮助判断呼吸衰竭的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法总结了我院重症医学科1年内所采集的动脉气次数为466次。结果B-D采血针针尖锐利超薄,斜面短易于进针,采血时无需拉动活塞,不会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下降。结论B-D采血针为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针筒内设置足量的固体肝素锂抗凝剂,保证了离子检测的可靠性,且抗凝均匀,不稀释标本,减少了溶血,结果准确。

  • 标签: B-D血气针 动脉采血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下肢动脉管栓塞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疑似下肢动脉管栓塞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共 100例患者,并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结果具体分析研究。结果: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发现 63例患者具有下肢动脉栓塞,另外 37例患者检测为阴性,并且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 84.00%和 95.23%,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23%和 93.52%,综合的诊断准确率为 82.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准有效,疑似患者应该接受该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实际情况,有利于下肢动脉管栓塞今后的治疗。并且该检测方法具有众多优势,主要有简单、有效、精准、可以重复等等,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
  • 简介:摘要新生儿脐动脉气分析(umbilical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UABGA)有助于发现围产儿缺氧和酸中毒,为新生儿生后早期诊疗提供参考。为规范和指导我国UABGA的实施,现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围绕UABGA的意义、采样、检测、结果判读及指导临床决策等方面的临床问题,参考国际UABGA指南和临床研究结果,制定本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脐动脉 血气分析 多数赞同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动脉气分析的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底到3月份黄石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8名重症患者,收集动脉气分析的结果,分析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与疾病 的关系。结果 新冠重症组Ca,pCO2,pO2,Hct,Hb,O2CAP,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重症组pH,a,La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康复患者和生存者ICU后期动脉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新冠康复患者PH值、肺泡氧分压(a)低于生存者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肺泡氧分压比值(a/A)高于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结论 新冠重症患者动脉气分析变化比对照组波动显著,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可以准确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肺通气换气功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血气分析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