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4例,以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序贯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通气治疗较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ICU 炎性指标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135例NRDS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呼吸机模式不同,分为NHFOV组69例与NCPAP组66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是治疗NRDS患儿的有效通气模式,且相比NCPAP,NHFOV模式可更快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减轻CO2潴留,有助于降低初始治疗失败率。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OSA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3年4月接诊严重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61例)行前瞻性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1例)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比较患者AHI、夜间最低Sa02,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水平(LVEF)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联合CPAP治疗后:(1)AHI、血NT-proBNP降低,夜间最低SaO2、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随访12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严重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CPAP联合治疗,可经睡眠期间呼吸通气质量改善,降低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维护心肌健康,降低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CPAP CHF OSAHS AHI MACE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科室2020年1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257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为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判断集束化护理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5.50%(P<0.05)。研究组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5.27%(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并发症 药物用量 治疗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无创经鼻正压通气与常规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研究,共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各39例。结果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等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有显著降低(P<0.05),对比两组氧暴露时间、上机时间均提示观察组显著缩短(P<0.05)。对比两组治愈率及病死率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经鼻正压通气与常规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相仿,但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有助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患儿氧暴露时间以及上机时间,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无创经鼻正压通气 常规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部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评价两组通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缩短,VAP及气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5.63%、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59.38%,死亡率6.2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肺部感染性ARDS患者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单纯有创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性ARDS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76例为研究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连续正压通气治疗;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记录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变化;另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痰诱导物中炎性因子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分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缩短,觉醒次数及浅睡眠均明显减少,微觉醒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深睡眠及快速动眼(REM)均明显增加(P〈0.01);而治疗前后患者睡眠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腿动指数、平均心率及最大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平均动脉氧饱和度、最小动脉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AD)及硫氧还蛋白-1(TRX-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IL-6、TNF-α水平及及血清MAD、TRX-1水平均明显降低,虽仍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虽仍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OSAHS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相关睡眠障碍指标,并明显抑制患者上呼吸道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疗效显著。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连续正压通气 睡眠质量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AMV+IntelliCycle)的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中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组和AMV+IntelliCycle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以及原发病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SV800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AMV+IntelliCycle组在设定分钟通气量(VE)、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后,呼吸机即开启全自动模式,VE百分比预设值为120%;SIMV+PSV组设置通气频率为12~20次/min,呼吸比1∶1~2,气道峰压(PIP)35~45 cmH2O(1 cmH2O=0.098 kPa),FiO2和PEEP设置与AMV+IntelliCycle组相同,触发流量设置为2 L/min。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其中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和人工操作次数以及机械能;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通气0、6、12、24、48、72、120 h的呼吸频率(RR)、VE、潮气量(VT)、PIP、口腔闭合压(P0.1)、静态顺应性(Cst)、呼吸功(WOB)和时间常数;同时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92例轻中度ARDS患者,排除因死亡、放弃治疗、意外拔管等中途退出研究者,最终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SIMV+PSV与AMV+IntelliCycle组各40例。①主要结局指标结果:与SIMV+PSV模式相比,AMV+IntelliCycle模式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6.35±55.03比136.50±73.78),显著减少呼吸机报警次数(次:10.35±5.87比13.93±6.87)和人工操作次数(次:4.25±2.01比6.83±3.75),同时明显降低机械能(J/min:12.88±4.67比16.35±5.04,均P<0.05);但AMV+IntelliCycl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SIMV+PSV组〔mmHg(1 mmHg=0.133 kPa):41.58±6.81比38.45±5.77,P<0.05〕。②次要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RR均随通气时间延长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4.131,P=0.005);且AMV+IntelliCycle组RR较SIMV+PSV组更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存在干预效应(F=5.008,P=0.031),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2.489,P=0.05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间点VE、PIP、P0.1及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3.343、2.047、0.496、1.456,均P>0.05);但随着通气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2.923、12.870、23.120、7.851,均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1.571、1.291、0.300、0.354,均P>0.05)。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两组VT、WOB及时间常数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既不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0.613、1.049、2.087,均P>0.05),也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1.459、0.514、0.923,均P>0.05)。结论AMV+IntelliCycle通气模式可以缩短轻中度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能,并减少医护的工作量;应用AMV+IntelliCycle模式的ARDS患者PaCO2高于应用SIMV+PSV模式者。

  • 标签: 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作者: 曹瑜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如东 2264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就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机械通气措施,将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高血压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来分析AECOPD患者无创通气护理中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无创通气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推测患有患者在有无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条件下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以期为治愈患者,为患者以后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选取本地医院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份的进行无创通气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试验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等。结果:其中早期肺康复训练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采用常规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采用常规性护理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短于常规性护理组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来分析得出,早期肺康复训练对于进行无创通气的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来说,对治疗有着显著的成效。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改善患者的患病预后,无创通气时间缩短,并且为以后对研究者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据和试验基础。

  • 标签: AECOPD患者 无创通气护理 早期肺康复训练 无创通气时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因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俯卧位通气护理干预),每组各48例患者。监测以及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后2小时、4小时的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结果 通气后2小时、4小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冠肺炎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与口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25例,气管插管辅助通气)、B组(25例,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通气建立所需时间、血氧饱和度、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P>0.05;A组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口咽通气管均可用于危急重症院前急救患者,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咽通气管辅助通气 气管插管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由于呼吸机导致的肺损伤大多与潮气量过大有关,故主张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早产儿有创呼吸支持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以防止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HFOV期间,由于肺机械力学的改变及人-机相互作用,同样的压力幅度和频率可能导致不同的胸腔振动和潮气量,而HFOV时叠加容量保证(VG)能减少高频气量波动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反复变化。临床前期新生动物研究和HFOV-VG在临床的应用已表明,高频率结合持续恒定的非常小的潮气量通气技术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容量保证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84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应用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能显著缩短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也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

  • 标签: 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常见呼吸急危重症,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结果好转64%,死亡36%。结论机械通气在救治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时有很重要的优势,重申了有效的抗感染最好选择联合用药。保证道通畅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另外,就机械通气中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PEEP的应用及脱机时的选择开展了讨论。

  • 标签: 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麻醉患者应用喉罩和常规气管内插管两种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的心血管反应、通气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将13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喉罩或气管导管插入,观察记录各患者插罩(插管)前后和拔罩(拔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异常心律、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漏气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呕吐返流和咳嗽咽痛等不良并发症。结果喉罩组在插罩前后和拔罩前后HR、MAP、异常心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这3个指标在插管前后变化有差异(P<0.05);插管组比插罩组漏气率高(P<0.05),呕吐返流和咳嗽咽痛并发症也较多(P<0.05);但SpO2和PetCO2在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喉罩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有更少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可有效维持患者平稳的血液动力学,也能保障有效通气,且并发症少,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老年麻醉 喉罩 气管导管 通气 血液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