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接受过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患者100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0例未接受过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出现再发脑梗死症状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根据磁共振成像方法对患者再发脑梗死类型进行分类判定,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再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以上指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连云港市灌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灌南县560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偏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具有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还存在性格孤僻、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结论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其营养、预防接种、心理健康状况等都需要社会关注,应给予更多关爱。

  • 标签: 留守儿童 预防接种 健康状况 调查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依从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2.9~2014.9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24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2例。A组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进行治疗;B组仅进行一般性的治疗。观察并比较A、B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对于是否按时、按量、按次用药以及是否长期坚持用药的依从率分别为95.90%,93.44%,97.54%和92.62%,该比例均优于相应B组的88.52%,85.25%,89.34%和83.61%,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77%,远高于B组的6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5)。结论二级预防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总体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二级预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不应用抗生素,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50%;术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0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术中局部使用抗生素应用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切口感染 穿孔性阑尾炎 局部应用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系统性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CO2激光双声带息肉切除后声带粘连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将102例双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几丁糖组和对照组在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双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分别立即局部涂擦几丁糖和生理盐水。术后1周、1月、6月对患者随访,根据电子纤维喉镜观察声带肿胀、粘连情况。结果局部应用几丁糖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均无声带粘连;术后1月几丁糖组患者无声带粘连发生率为3.9%(2/51),对照组声带粘连发生率为19.6%(10/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几丁糖组患者声带粘连发生率为3.9%(2/51),对照组声带粘连发生率为23.5%(12/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声带术后局部应用几丁糖可以减少声带粘连,提高恢复效果,可作为双侧声带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几丁糖 声带 粘连 CO2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病人术后躁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前对气管导管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躁动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手术后患者的躁动,效果较为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和使用。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插管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巨大儿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有剖宫产指征的巨大儿孕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20单位及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观察组给予宫壁注射缩宫素20单位及欣母沛250ug/ml,两组均予20单位缩宫素静脉维持。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产后2h内,24h内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内及24h内的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联合催产素应用预防巨大儿产后出血比米索前列醇效果更显著。

  • 标签: 欣母沛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 巨大儿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其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具体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以及上肢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以及水肿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肩手综合征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共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并非护理不当造成;对62例存活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有81%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较好。结论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ASA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洛诺司琼组(A组)和托烷司琼组(B组),每组30例。各组于缝合至硬膜时分别静脉缓慢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托烷司琼5mg。术后观察并记录一下指标1、术后24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镇静评分(OAA/S)3、恶心发生率,4、呕吐发生率,5、其他不良反应如腹胀、头痛等。结果两组术后24h及48h的VAS评分及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24h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为8.0%和4%,B组分别为10%和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后48h的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为4%和6%,B组为12%和16%,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有2例(6.6%)轻微头痛,B组有3例(10%)轻微头痛,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4h与托烷司琼相当,但术后48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明显优于托烷司琼,是值得推荐的防治PONV药物。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托烷司琼 恶心 呕吐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预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两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干预组患者行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骨折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对比,干预组(92.00%)明显优于观察组(72.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预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预防效果好,能够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率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空心钉内固定 缝匠肌骨瓣移植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后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