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致癫痫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7例脑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7例脑胶质中51例(37.23%)伴发癫痫。肿瘤主体位于额叶、颞叶部位者癫痫发病率高,具有钙化、肿瘤累及皮层和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胶质容易引发癫痫,低级别胶质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患者(P〈0.05)。结论胶质伴发癫痫与其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癫痫 胶质瘤 水肿 占位效应 钙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病的MRI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脑胶质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12/14)和癫痫(7/141为常见,后期多出现严重颅高压征象。MRI提示病灶呈多灶生长9例,弥漫生长5例,至少累及2叶脑组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高信号灶,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常见肿瘤轻度强化。星形胶质Ⅰ级7例,Ⅱ级5例.少枝胶质Ⅱ级1例.少枝一星形混合胶质Ⅱ级1例。结论大脑胶质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影像与临床表现的结合,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大脑胶质瘤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大型听神经鞘采用枕下一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并就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听神经全切11例,次全切4例,术后脑出血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大型听神经鞘手术存在难度和风险,周全的术前评估与手术计划,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桥小脑角
  • 简介:创伤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到2020年创伤脑损伤将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2]。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遭受创伤脑损伤,其中主要集中在15-24岁的年轻人和75岁以上的老年人。TBI后神经细胞受损、缺失或死亡,常使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偏瘫、失语、智力障碍或昏迷,甚至死亡。

  • 标签: NSCS 组织工程 TBI 再生与修复
  • 简介: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DNA序列,分析其结构,发现存在的突变,通过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突变对启动子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6个WD家系71名成员(其中48例WD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突变,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结果(1)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190、-78和+260位(转录起始点为+1)均发现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同;(2)在48例病人中发现3例存在-183位C→T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另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中未发现此改变;(3)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发现-183位C→T突变不影响ATP7B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结论本研究在ATP7B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现存在致病突变,提示ATP7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致病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是不常见的.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启动子 突变
  • 简介:目的:前瞻比较破裂颅内动脉早期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破裂颅内动脉患者前瞻分为手术夹闭组(44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0例)。术后对65例随访3~28个月,夹闭组38例、栓塞组27例(失随访9例)。结果:术中动脉破裂:手术夹闭组6例,血管内栓塞组2例;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夹闭组4例,血管内栓塞组0例;下视丘反应:手术夹闭组11例、血管内栓塞组4例。转归良好:手术夹闭组26/38例,血管内栓塞组25/27例(P=0.03);转归不良:手术夹闭组11/38例,血管内栓塞组2/27例(P=0.03)。随访:手术夹闭组1例死亡,血管内栓塞组1例再生长、1例再通。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操作安全、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特别是对Hunt—HessⅣ~Ⅴ级的患者可增加生存和治愈机会,但不能完全替代夹闭术,两者的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337例(382枚动脉)a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动脉(An),其中动脉颈夹闭术297例,颈夹闭及载动脉塑形术29例,动脉孤立术8例及包裹术3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扩血管、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并于SAH1—3d.4~7d,8~14d、15~20d进行床边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主要观察MCA平均血流速度(VmMcA)、计算Lindegaard指数,即同侧MCA与颅外段ICAVm之比(LI),观察CVS及颅内压(ICP)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SAH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CVS,25%的患者1—3d就出现CVS,8~14d达高峰;Hunt-Hess分级与CVS的变化成正相关;102例患者(102/337,30.3%)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17例(17/337,5%)出现延迟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颅内压增高且有CV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可以床边、动态监测aSAH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无创、简单易行的特点。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和频谱形态相结合对临床和血管造影诊断CVS有价值。

  • 标签: 经颅超声多普勒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二十碳五烯酸(EPA)预防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二十碳五烯酸 META分析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消耗等特点。目前SCI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发和继发性神经元死亡,大量的轴突变性和弥漫脱髓鞘;损伤后胶质瘢痕构成阻碍轴突生长的物理屏障;局部炎症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以及SCI后损伤区微环境中大量的抑制因子的产生(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髓磷脂相关糖蛋白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嗅鞘细胞 组织工程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BMSCs对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体外扩增和定向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营养机制.方法分别取胎龄11d大鼠胚胎VMP、成年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二者的共培养体系.体外扩增7d的VMP分为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分别加入普通分化液、BMSCs分化液、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化期末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比较3组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结果诱导分化7d后,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和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中细胞数分别较培养前扩增(44.13±4.75)倍、(60.63±5.25)倍、(64.00±7.63)倍,TH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8.76±5.20)%、(23.49±4.10)%、(28.08±5.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能够通过分泌营养因子有效促进VMP增殖并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中脑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ecursorcell)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方法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到神经前体细胞阶段后移植到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中,并设生理盐水组做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移植后行为学改变及检查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结果移植组在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上有明显改善(P〈0.01),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可用于帕金森病的修复治疗,胚胎干细胞是良好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用细胞来源。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移植治疗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后2组建立液压冲击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操作但不接受液压冲击,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伤后除EPO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EPO(5000U/kg)2d外,另外3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外伤后30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伤后37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脑源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后2、3、4、5d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最短,模型组最长,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原来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最高,模型组最低,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可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外源性给予EPO可以改善外伤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EPO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脑源性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1临床资料女性,70d.出生时左侧额部头皮发现一点状青紫色肿块,指压可缩小,肿块迅速增大.入院时肿块呈4.1cm×3.6cm×3.2cm,呈青紫色,质地中等,有弹性.局部无毛发,左颞颌关节运动轻度受限,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在全麻下行血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海绵状血管.三个月后复查,左侧额颞部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残留和复发.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头皮 头颅CT平扫 术后病理报告 临床资料 关节运动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脊髓的假样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 标签: 瘤样脱髓鞘病变 脊髓 活检 激素治疗 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对颅咽管超微结构的研究,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的复习,探讨颅咽管骨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的颅咽管标本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型颅咽管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13例。分析肿瘤标本的显微结构、组织类型、骨化的特征,透射电镜分析颅咽管骨化的超微结构基础,结合手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咽管骨化及其与钙化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钙化情况:7例(-),11例(+),11例(T+),12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钙化情况:13例(-)。镜下可见蛋壳样钙化及大块钙化的颅咽管存在骨化,而在鳞状细胞型颅咽管、无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成釉细胞型颅咽管标本中未见骨化的现象:骨化结构的分布与钙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颅咽管骨化的发生与钙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钙化是颅咽管骨化的基础,骨化的形成使原本没有生物学活性的钙化结构变成含有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的复合体,为术后残留的钙化组织导致肿瘤复发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颅咽管瘤 骨化 异位性 钙化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讨论以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采用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可脱性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中,有囊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52例,肿瘤直径2cm以下者14例,2.1~4cm61例,4.1~6cm31例,>6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肿瘤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