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与头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信阳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头癌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血清CA72-4、CYFRA21-1检查,全部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均完整。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分析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与头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91例头癌患者中,肿瘤长径>2 cm 51例,TNM分期Ⅲ~Ⅳ期37例,淋巴结转移31例,局部侵犯44例,肿瘤低分化22例。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头癌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局部侵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长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头癌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血清CA72-4、CYFRA21-1单一及联合预测头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局部侵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均有一定价值。结论头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可能与血清CA72-4、CYFRA21-1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糖类抗原72-4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胰头癌 病理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200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69例胃肠NEN,66例胃肠非NEN和16例转移性NEN中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Cg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及其组合在胃肠NEN中的病理诊断价值。结果CD200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和/或胞膜,CD200在胃肠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200对诊断胃肠NEN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78.8%。CD200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M1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INSM1在胃肠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M1对诊断胃肠NEN的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95.5%。INSM1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在神经内分泌瘤G1和G3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 ROC曲线下面积(0.857、0.907、0.890和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200+INSM1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突触素+CgA(85.5%比63.8%,P<0.05),两种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和0.925,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和INSM1是两种新型NEN标志物,有助于胃肠NEN的诊断和排除其相似的肿瘤,并且可以提示肿瘤的分化级别。联合检测CD200和INSM1作为免疫组织化学小组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突触素和CgA有用的补充。

  • 标签: 胃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癌,神经内分泌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1例,女255例;年龄为(59±15)岁。病人均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中,复发104例,无复发402例。复发与无复发胆总管结石病人年龄、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囊状态、胆道手术史、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引流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4,χ²=6.243,Z=-2.897,χ²=11.631,4.617,16.589,18.679,2.070,50.274,P<0.05)。(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病程、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最大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656,2.179,1.712,1.657,2.497,1.509,1.971,2.635,3.649,95%可信区间为1.113~2.463,1.135~4.184,1.122~2.644,1.030~2.663,1.501~4.154,1.025~2.220,1.122~3.464,1.645~4.221,1.575~8.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管支架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332,1.676,2.088,2.566,3.712,95%可信区间为1.089~4.998,1.060~2.649,1.189~3.668,1.456~4.521,1.296~10.635,P<0.05)。(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管支架纳入回归系数,建立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ln[(λ(t))/(λ0(t))]=0.847×首次病程+0.516×高脂血症+0.736×胆总管远端狭窄+0.942×胆道手术史+1.312×胆管支架。绘制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其AUC=0.757(95%可信区间为0.713~0.811,P<0.0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1,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72.9%。结论首次病程时间<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管支架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1.41的病人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石症 胆总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腹腔干因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而狭窄的患者中多可见以十二指肠动脉弓为主的侧支循环形成,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切除头侧支后可并发急性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本文介绍1例经支架植入手术治疗而获得康复的病例,提示介入手术可作为此病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且特别适用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 标签: 支架 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左肾静脉在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例患者资料,均联合PV-SMV切除重建且以左肾静脉为桥血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时间5.4~9.1 h,平均6.8 h。肿瘤最大径2.8~4.8 cm,平均3.8 cm。PV-SMV缺损段长度3.2~4.6 cm,平均3.8 cm,取自体左肾静脉长度3.0~4.1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3例为胰腺癌,2例为结肠癌胰腺转移。5例患者镜下均可见PV-SMV侵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 d。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胃排空延迟、腹水、腹泻各1例。术前肌酐70~98 μmol/L,出院时62~107 μmol/L。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峰值为80~156 μmol/L。随访4.3~17.8个月,2例患者因复发和转移于术后14.2、17.8个月死亡。结论左肾静脉作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PV-SMV重建的桥血管,管径匹配、侧支丰富,可取用长度足够,位于术野,取用方便,且切除后对肾功能影响为一过性。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左肾静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横店文荣医院收治的疑似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5例,接受腹部CT、超声、核磁胆管成像检查,统计3种诊断技术对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腹部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39.58%,腹部CT检出率47.92%,核磁胆管成像检出率6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9、6.995,P=0.001、0.008)。核磁胆管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5.45%、特异性96.55%、准确性95.79%、阳性预测值98.44%及阴性预测值92.32%,均高于腹部超声、腹部CT(χ2=35.513、21.389、5.220、4.062、39.268、24.984、9.375、5.920、5.220、4.062,P=0.001、0.001、0.022、0.044、0.001、0.001、0.002、0.015、0.022、0.044)。结论与腹部CT、超声相比,核磁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较高,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胆石症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胆管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康复护理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和活动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80例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6例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并发症精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且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时间等明显更低,P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普外科肝胆手术患者术后T型引流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东莞市石排医院肝胆外科围术期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使用HFMEA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包括引流管堵塞、引流管感染等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干预组T型引流管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干预有助于规范T型引流管的技术操作流程,可以降低肝胆术后携T型引流管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肝胆外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T型引流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全肝直方图分析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将10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四氯化碳诱导的LF组(80只)和健康对照组(20只),并进行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成像。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肝胆期全肝感兴趣区获取直方图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峰度、不均质性、熵值和百分位数(nth)。以病理结果为对照,通过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不同LF分期的参数值差异。结果共纳入84只实验兔,F0、F1、F2、F3、F4期各有18、17、17、18、14只。直方图参数值不均质性(r=0.809)、90th (r=0.718)、75th (r=0.645)、熵值(r=0.546)、中位数(r=0.425)和峰度(r=0.305)与LF进展呈明显正相关。不均质性、90th、75th、熵值可有效鉴别诊断正常(F0)、早期(F1~F2)及晚期(F3~F4) LF。参数值不均质性鉴别诊断LF的价值最高,诊断F0与F1~F4、F0与F1~F2、F1~F2与F3~F4、F0与F3~F4的AUC值分别为0.87、0.77、0.90、0.97。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全肝直方图分析对诊断LF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肝胆期 直方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庆云县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集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27±7.15)岁,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35±7.21)岁,采用常规开腹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结石即时清除率为90.00%(27/30)、最终清除率为96.67%(29/30)、结石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分别为86.67%(26/30)、100.00%(30/30)、6.67%(2/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05.24±98.57)ml,手术时间为(125.13±7.10)min,住院时间为(8.70±1.23)d,对照组分别为(443.07±120.21)ml、(226.26±6.25)min、(12.60±2.63)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手术间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含量为(2.10±0.29)U/L、总胆汁酸含量为(3.19±0.42)μmol/L、谷胱甘肽脱氢酶含量为(0.86±0.09)U/L、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为(178.21±21.97)mU/L、精氨酸酶含量为(3.81±0.57)U/L、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含量为(15.72±1.79)U/L,对照组分别为(2.98±0.37)U/L、(5.61±0.76)μmol/L、(1.47±0.18)U/L、(256.37±32.57)mU/L、(5.63±0.78)U/L、(22.02±2.88)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及常规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对肝损伤程度较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完全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硬化 肝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信号强度及直方图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Child-Pugh A级58例、Child-Pugh B级15例、Child-Pugh C级1例;对照组肝功能正常者13例。使用单因素方差及两两比较的方法分析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肝脏相对信号强化程度(relative enhancement at hepatobiliary phase,REHBP)及肝实质直方图参数在不同肝功能组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REHBP及直方图参数在Child-Pugh A级与Child-Pugh B+C级间的诊断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REHBP、直方图参数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 R15)的相关性。结果REHBP、偏度、最小值、第5、10、15、20百分位数及第0.025分位数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15、0.026、0.029、0.034、0.039、0.025,P<0.05);对照组与Child-Pugh 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10、0.400、0.410、0.550、0.610、0.620、0.660、0.550,P>0.05),对照组与Child-Pugh B+C组(P值分别为0.017、<0.001、0.013、0.017、0.027、0.030、0.033、0.019,P<0.05)、Child-Pugh A组与Child-Pugh 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13、0.013、0.012、0.015、0.015、0.013,P<0.05)。REHBP、偏度、最小值、第5、10、15、20百分位数及第0.025分位数诊断Child-Pugh B+C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8、0.816、0.713、0.713、0.715、0.708、0.709及0.713。在所有患者中,REHBP、偏度与ICG R15无显著性相关(P>0.05),最小值、第5、10、15、20百分位数及第0.025分位数与ICG R15呈负相关(r=-0.274~-0.300,P<0.05);在ICG R15≥10%组中:REHBP、偏度、第5、10百分位数及第0.025分位数与ICG R15呈负相关(r=-0.390~-0.594,P<0.05);在ICG R15<10%组中:所有参数与ICG R15均无显著性相关(r=-0.027~0.153,P>0.05)。结论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REHBP及直方图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直方图参数比REHBP与ICG R15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 标签: 肝脏储备功能 吲哚菁绿 钆塞酸二钠 直方图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护理难点;根据肠瘘情况运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理方案:多重清创技术、新型敷料皮肤保护技术、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改良式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及伤口拉合技术,结合全身性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该患者伤口处理12 d肠瘘治愈,24 d伤口感染控制,历时43 d伤口愈合,患者出院。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时,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为肠瘘及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新的处理思维和方案。

  • 标签: 胆(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肠瘘 伤口护理技术 双套管 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护理难点;根据肠瘘情况运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理方案:多重清创技术、新型敷料皮肤保护技术、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改良式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及伤口拉合技术,结合全身性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该患者伤口处理12 d肠瘘治愈,24 d伤口感染控制,历时43 d伤口愈合,患者出院。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时,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为肠瘘及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新的处理思维和方案。

  • 标签: 胆(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肠瘘 伤口护理技术 双套管 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半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2±15)岁。全程显露并保留肝中静脉纳入精准手术组(n=26),未能全程显露肝中静脉或者损伤肝中静脉纳入对照组(n=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肝衰竭患者,术后90 d无死亡患者。精准手术组的手术时间(5.2±1.8)h、术中出血量(620.5±450.8)ml,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9±2.3)h、术中出血量(760.5±540.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9例(40.4%)患者(精准手术组7例,对照组12例)出现各类并发症3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47.6%(10/21)比19.2%(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远期并发症对照组5例患者分别出现残留结石、胆道感染、肝脓肿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精准手术组仅2例分别发现残留结石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23.8%(5/21)比7.7%(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能够较为彻底去除结石和病灶,降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胆管,肝内 胆石 解剖性肝切除 肝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以及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收治的64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1d,总胆红素水平为(48.12±8.26),丙氨酸案及转移酶水平为(116.58±44.89);术后30d总胆红素水平为(16.35±8.14),丙氨酸案及转移酶水平为(22.85±9.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残石率为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显著,降低了结石残留率,能够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胆囊切开取石术 肝胆结石片 胆结石 残留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6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确切的 临床应用效果,术后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胆道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肝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术后发生胆瘘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2组患者住院指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于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经临床护理后,患者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升其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术后 胆瘘 整体护理 作用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