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腹部CT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疾病就诊患者,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共50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4.8岁。男27例,女23例。本组患者先经X光扫描,随后采用腹部CT扫描,比较两次的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疑似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11例,实际确诊10例,经参考组确诊6例,经实验组确诊9例。参考组,灵敏度83.7%、特异性410.0%、准确度84.0%、误诊率0、漏诊率16.0%;实验组,灵敏度96.9%、特异性475.0%、准确度97.0%、误诊率0、漏诊率3.0%,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t=5.67、6.98、8.24、9.35,P<0.05。结论:腹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我院对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率,降低院内医患纠纷发生率,本文对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从2019年开始对我院消化内科进行病例收集,截止2021年共收集78例食管反流病患者,令其中38例只使用奥美拉唑(空白对照组),剩余38例患者则在空白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服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实验组)。结果:发现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两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的症状改善程度要比空白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促多潘立酮用于治疗食管反流病,其治疗效果比单用奥美拉唑更为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探究安疡胶囊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疗效比较。选择在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人数为2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100例,其中100例进行安疡胶囊治疗(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胃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8.34±1.22)d、炎症消退时间(7.33±1.12)d、胃痛消退时间(6.33±1.12)d、住院时间(6.33±1.12)d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溃疡患者pH值(1.66±0.21)、PGI(152.32±2.32)g/L、PGⅡ(18.32±1.32)ug/L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胃溃疡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安疡胶囊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疗效比较中,安疡胶囊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安胃疡胶囊 奥美拉唑 胃溃疡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普外科管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留置管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管意外拔管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普外科留置管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管意外拔管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肝气犯型胃脘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肝气犯型胃脘痛患者6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情志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肝气犯型胃脘痛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3,33%)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67%),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情志护理 肝气犯胃型胃脘痛 SAS SDS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提出腹腔外,距残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全层连续缝合,将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手术,近端胃切除 手术,腹腔镜 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玻璃棉作为优异的保温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应用广泛。市场上存在种类繁多的玻璃棉,相似的外观下导热系数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密度、丝径、热固性胶粘剂都可能是影响因素。其导热系数测试中的压力影响也值得探究。

  • 标签: 热流计法 防护平板法 玻璃棉 导热系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将108例患者选进,时间分别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和后者均有54例,前者实施末梢采血,后者实施静脉采血。最后采用统计学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中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中实施静脉采血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根管治疗方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牙髓病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接受多次根管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一次根管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方案于治疗中有更高的有效性,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数据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一次根管治疗有更好的效果,且患者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牙髓病 根管治疗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乳胶和化学发光(CLIA)两种不同方法学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的异同,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为临床选择一种经济、快速、准确、合适的检测HBV的方法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对2019-2020年来我部疗养的特勤疗养员1 049例,分别应用乳胶和化学发光(CLI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两种方法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胶具有简便、快速、独立包装的优点,结果也较准确,在初步筛选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还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化学发光(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具有更为灵敏、特异、方便、准确的特点。临床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学。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乳胶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细胞培养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12月采集的2605例疑似流感样本作为课题对象,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检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p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培养 流感病毒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收TP-ELISA与TRUST检验,并以TPPA结果进行确诊,同时评估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对比上,TP-ELISA显著高于TRUST,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应用的总符合率达到96.62%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LISA与TRUST法共同应用到梅毒的诊断中,可以互补优缺,进而提升梅毒诊断准确率。

  • 标签: TP-ELISA法 TRUST法 联合检测 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诊断及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原发髓系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原发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诊断后行化疗,过程中出现病变范围略增大、中度贫血及病变部位出血,行手术治疗后患者贫血纠正,疾病未见明显进展。结论髓系肉瘤诊断相对困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原发髓系肉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肉瘤,髓样 病理诊断 化疗 外科手术 呃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硬癌(SGC)的临床特点,明确SGC的定义,分析SGC与非硬癌(NSGC)间的临床病理差异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5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的342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年龄、病理分期、T期等),通过术前内镜、CT影像、肿瘤间质比(TSR)和术后标本的大体外观来定义SGC。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配对t检验分析SGC与NSGC之间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SGC和NSGC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两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共收集34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资料,其中49例(14.3%)定义为SGC。相对于NSGC患者,SGC患者更年轻,术后病理分期更晚,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SGC较NSGC有更高的全切除率,更容易发生神经/脉管侵犯和网膜种植转移(P<0.01)。SG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术后1、3、5年的总生存期均短于NSGC患者,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内镜、CT、肿瘤间质比、肿瘤大体外观等指标综合定义SGC是可行的,可以认为SGC是一种特殊存在的实体肿瘤,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分期晚、预后差等特点。如何在疾病早期发现并确诊SGC,并进行早期干预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胃肿瘤 胃镜 诊断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间质瘤不同内镜超声征象与其危险分级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间质瘤的89例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危险程度间质瘤内镜超声下特征。89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63例、低危险度21例、中危险度5例,内镜超声下间质瘤直径、回声均匀性、溃疡、边界是否规则及囊性变在不同危险度间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不同危险度间质瘤的判断。

  • 标签: 胃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危险性评估 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列线图建立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74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2例)两中心2008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和生存随访资料,根据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3个方面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全组患者中男性189例,女性87例;<60岁和60岁以上者分别为150例和126例;神经内分泌癌(g-NEC)175例,神经内分泌瘤(g-NET)101例;肿瘤胃内原发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为131例、98例和47例;肿瘤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26例、Ⅲ期93例和Ⅳ期8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内原发部位、Ki-67指数、T分期、N分期和M分期与本组g-NEN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指数高、T分期晚和M分期晚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06(95% CI:0.769~0.863)。校准曲线证实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与DCA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相比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临床效用(其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比0.792)。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针对g-NEN、且同时适用于g-NET和g-NEC的预后预测系统,以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预测g-NEN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总体生存率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哮喘(RA)与典型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反流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反流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反流次数等反流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反流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6、4.728、4.881,P均<0.05)。RA组反流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3、-2.053,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反流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胃镜 高分辨率测压 pH-阻抗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儿鼻管放置长度测量的临床观察,提高鼻管放置预测量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4—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需要放置鼻管的危重症患儿,采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NEX)再增加5 cm"(NEX+5 cm)预测量方法。比较本研究置入长度数值与传统测量(即NEX)、改良的"鼻尖-耳垂-剑突-脐中点法"(NEMU)、公式预测置入长度的数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危重症患儿,鼻管置入长度为31.5(28.3,35.8)cm,其中经X线判定为位置合格者43例(82.7%)。NEX测得患儿需置入管长度为27.0(24.1,31.0)cm,公式测得患儿需置入管长度为26.1(22.5,29.0)cm,两者均小于NEX+5 cm测量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MU测得患儿需置入管长度为31.0(28.3,36.0)cm,与NEX+5 cm测量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NEX+5 cm预测经鼻置入管实际长度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方法简便。在临床应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特别是婴幼儿变异度大,置管后应使用腹部超声、X线等辅助检查方法确定置管位置,并结合不同治疗目的给予患儿个体化的置管方案。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预测量 胃管长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红霉素眼膏在留置管患者鼻咽黏膜防护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18年7月 -2020年7月本科留置管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口腔护理、雾化吸入、西瓜霜润喉片含化、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红霉素眼膏在置管侧鼻腔局部用药。比较两组患者鼻咽部黏膜损伤和不适程度。结果:干预组 0 度鼻咽喉部黏膜损伤发生率为 8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 ;干预组鼻咽部不适程度发生率为62.50%(25/40)显著低于对照组 95.00% (37/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红霉素眼膏 留置胃管 鼻咽黏膜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治疗对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