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MHD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仪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血透前,试验组患者的CEA、CA199、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透后,患者的CA125、Ferri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改变,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肿瘤标志物 检测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中药大血藤对佐剂性关节炎(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中药大血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大血藤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出大鼠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血藤组。采用中药大血藤灌胃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A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大血藤治疗后,大血藤组的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大血藤具有抑制从大鼠TNF-α、IL-6的异常分泌的作用,以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大血藤对AA大鼠TNF-α、IL-6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大血藤 佐剂性关节炎 TNF-Α IL-6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水平对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再择取同期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80受检者为参照组,两组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水平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指标情况相较,试验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更高(P均<0.05)。结论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显著,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C肽 联合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IL-2、IL-4、IL-6在卵巢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卵巢癌为实验组,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为良性对照组,进行血清IL-2、IL-4、IL-6测定,比较其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结果:卵巢癌组血清IL-2、IL-4、IL-6水平高于良性组,均具有较高的AUC。结论:血清IL-2、IL-4、IL-6在卵巢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IL-2 IL-4 IL-6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时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疗效的意义。方法:2020.1-2021.5,对该阶段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其中20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病情与20例病情进展患者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期后均抽取血样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获取患者的检查报告,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五项肿瘤标志物低于治疗前(P<0.05),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五项肿瘤标志物低于病情稳定及疾病进展患者(P<0.05)。结论: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合标志物水平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部分缓解 稳定病情 病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早期治疗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脑梗死患者,时间2021年01月-2022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ADL评分和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吡拉西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能够有效保护神经,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吡拉西坦 养血清脑颗粒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125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苦味酸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对两组的血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cysCs和Scr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肾病综合征以及慢性肾衰竭组的血清Scr和Scys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判断肾脏疾病肾小球损害程度时,可以将血清胱抑素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并且还有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肾脏疾病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检验指标改变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间在我院内科就诊的8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21年1月-12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并确认健康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检验和肝功能指标检验,比较组间各项检验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血清检验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检验结果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检验指标可有效辨别肝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区别,血清检验在肝病患者诊断中有着优质的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肝病 血清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在女性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937例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TSH检测和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TSH浓度和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浓度变化。结果:本组体检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有245例,占27.15%,其中甲亢29例,亚临床甲亢40例,甲减21例,亚临床甲减155例。TSH浓度在上述甲状腺功能状态下都具有一定的变化,而T3、T4、FT3和FT4指标仅在甲亢和甲减病例中浓度变化明显,在亚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中浓度不明显,故TSH指标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中的效果优于T3、T4、FT3和FT4指标。结论:TSH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女性的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可广泛用于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中,作为女性孕前优生体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孕前甲状腺功能 甲亢 甲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对患者血清孕酮,β-HCG水平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60例宫外孕病人,研究组(n=30),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照组(n=30),甲氨蝶呤,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血清孕酮,β-HCG水平。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增加(P<0.05),血清孕酮,β-HCG水平改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治疗效果佳,安全可靠,有效改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血清孕酮 β-HCG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对象为乳腺疾病患者(n=120),在2020.1~2021.5月村民体检中抽取。回顾患者相关资料,以不同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即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血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评价其在乳腺癌鉴别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CA125、CA153、铁蛋白水平乳腺癌明显高于其他三类患者(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与预后评估中,血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 乳腺癌 鉴别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PCT、CR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液感染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进行分组,非感染组40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组40例,均实施血清PCT、CRP检测,以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检测水平为观察指标,之后统计比较观察结果。结果:分析血清PCT、CRP检测水平,和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PCT、CRP检测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7dCRP、PCT水平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血清PCT、CRP检测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情况,对疾病早期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夯实基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PCT CRP 恶性肿瘤 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核酸检测与免检测在血液筛查中联合检测效果的分析。方法:选择5万份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析检测后的各项指标:HBsAg、抗-HCV、抗-HIV及NAT。结果:NAT阳性比例为0.024%,ELISA阳性比例为1.16%,NAT和ELISA阳性比例为0.914%,ELISA阴性比例为0.02%,NAT阳性比例为0.02%。结论:核酸检测与免检测相联合的检测方法在血液进行筛查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检测准确率,这两种检测方法从技术与设备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可以通过检测结果排除血液疾病,提高各种血液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免检测 平行筛查血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胃癌早期筛查使用血清抑制癌基因甲基化联合窄波光胃镜(NBI)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检测的高危胃癌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开展常规胃镜检查、NBI胃镜检查以及血清CDKN2A、CDH1、DAPK1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联合NBI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2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检出47例早期胃癌患者;与常规胃镜、NIB胃镜相比,血清抑制癌基因甲基化+NBI胃镜检验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胃镜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性以及敏感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 而联合血清抑制癌基因甲基化检查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敏感度,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胃镜检验 窄波光胃镜 胃癌早期筛查 血清抑制癌基因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男同性(MSM)人群艾滋病检测促进与HIV和TP血清学检测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MSM人群,在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的MSM人群中抽取30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人员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MSM人群艾滋病检测调查数据结果以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MSM人群艾滋病检测较为频繁,互相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MSM人群 艾滋病检测 梅毒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分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肺癌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纳入本次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不同分期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结果:据本次研究调查发现,在CEA水平、NSE水平、CA19-9水平检测中结果表明,I期<II期<IIIa期<IIIb期<IV期,病情分期越晚,各项血气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结论:肺癌分期诊断过程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起到良好鉴别作用,可为医生提供准确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临床分期诊断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5月,选取30例急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16例、完全性脑梗死14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脑梗死组与健康体检组,两组均在知情同意、提前准备状态下完成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时,前者的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前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更短,可见比较差异(P<0.05);进展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比较时,前者的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前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更长,可见比较差异(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检验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明确脑梗死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完全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3月到2023年5月,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临床研究,设为脑梗死组、健康体检组,均配合临床采集血样完成血清胱抑素C(Cys-c)、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检验。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Cys-c、FIB、D-D高于健康体检组患者(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PT短于健康体检组患者(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Cys-c、FIB、D-D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PT短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可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疗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同时,作为对照组,纳入了86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并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平均值为15.2 μmol/L(标准差±3.1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1)。观察指标显示临床病程平均为24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6%。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该类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心脑血管疾病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