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直肠癌前复发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前区域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骨前方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直肠癌前复发因肿瘤累及前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治疗难度较大。当前关于直肠癌前复发的诊断、治疗策略、手术方法等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流程。本共识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临床医生对于直肠癌前复发的认识,以期规范直肠癌前复发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本共识围绕直肠癌前复发的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活检)和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以及随访和预后共提出17条直肠癌前复发诊疗相关的推荐意见。重点强调,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讨论评估后进行外科根治性手术干预,是治疗直肠癌前复发的核心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直肠癌前复发的解剖学特点而制定。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部藏毛窦手术护理要点。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尾部藏毛窦患者为样本,在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护理后VAS得分为(1.0±0.2)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4.3±0.5)分,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尾部藏毛窦患者接受手术时,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 标签: []骶尾部 藏毛窦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rm导航辅助下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2例。17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髂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5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髂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7.3±5.1)min,B组为(52.3±5.9)min(P<0.05)。A组术中透视时间为(43.3±3.2)s,B组为(64.6±5.4)s(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7.8±2.6)ml,B组为(20.7±3.1)ml;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4±1.4)周,B组为(14.1±1.9)周;A组和B组Matta标准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15/17)和87%(13/1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4%(16/17)和87%(13/15)(P均>0.05)。术后B组1例患者出现1枚螺钉稍突破椎体前皮质。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相比,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具有置钉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等优势。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骶髂关节 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注射联合中药内服与牵引配合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与牵引配合激素静滴对比分析。结果注射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牵引组(P<0.01)。结论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是治疗急性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的办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骨注射 牵引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曲安奈德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射治疗效果的分析与随访。结果选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率为91.2%。结论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曲安奈德 腰椎间盘突出 骶管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行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手术病人200例,随机性分为研究组(连续镇痛)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连续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连续镇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结论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注药镇痛,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与曲安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 标签:
  • 简介:如何把每个临床麻醉做到艺术化,是麻醉医师所追求的高级境界。麻醉艺术具有个性、特殊的内涵,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个人的态度、技术、方式、方法和自身素质等而有所不同。麻醉技术反映的是共性、普遍的问题,是基本技能,靠训练获得,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完美。

  • 标签: 麻醉技术 麻醉艺术 麻醉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50例,应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除喉罩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自控静脉镇痛剂用量低于对照组,且自控静脉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0%(8/50)、4%(2/50),低于对照组的21%(42/50)、16%(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4.00,P均<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骶丛神经阻滞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减压或间接减压联合腰髂固定治疗伴孔骨块占位和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7例伴骨块突入孔和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腰髂固定术。手术时间为伤后3~14 d,平均6 d。26例接受直接减压(直接减压组),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6.2±8.4)岁。21例接受间接减压(间接减压组),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8.7±9.8)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术后Mears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Gibbons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3个月,平均16.7个月。直接减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3±26.3)min、(512.1±29.4)ml;间接减压组分别为(129.3±25.1)min、(529.7±22.1)ml(P均>0.05)。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Mears影像学评估,直接减压组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9例;间接减压组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6例(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减压组Gibbons评分[(1.2±0.3)分]低于间接减压组[(2.2±0.5)分],Majeed功能评分[(87.3±11.4)分]高于间接减压组[(68.5±16.7)分](P均<0.01)。直接减压组1例出现伤口深部感染,间接减压组1例因髂骨螺钉钉尾突出压迫皮肤出现压疮。结论对于伴孔骨块占位和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相比于间接减压,直接减压联合腰髂固定能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功能恢复。

  • 标签: 骶骨 减压术,外科 骨折固定术,内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引入智能药柜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与智能药柜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的麻醉药品智能控系统,构成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在控系统中建立病区远程麻醉药品基数数据库(基数库),根据取用病区基数药品还是住院药房药品设计2条麻醉药品批号锁定闭环通路。基于智能药柜功能系统建立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分别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和帐册登记等环节进行流程重塑。比较控体系实施前、后流程重塑环节的工作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全院所有病区均部署了基数库,实现了全院级远程管理。2条批号锁定闭环通路有效控了麻醉药品的先进先出,并解决了麻醉药品批号追溯难的问题,实现了麻醉药品从入库到患者应用全流程的批号闭环追踪和实时统计、准确查询的精细化控。智能化管理流程的建立避免了医师处方开具环节和药品调配环节的手工操作程序,简化了药师处方审核程序,提高了处方开具、审核和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控体系实施后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护士处理问题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和药房盘点、专册登记等各项工作的耗时均明显少于控体系实施前(均P<0.001),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构建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全院麻醉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并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麻醉药 人工智能 安全管理 自动化
  • 简介: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喉罩通气三种情况下拨除气管导管/喉罩对血流动力学及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75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Ⅱ组:静脉诱导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Ⅲ组: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通气。结果拨除气管导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呛咳的发生率,Ⅰ组明显增高于/快于Ⅱ组、Ⅲ组(P〈0.05);Ⅱ明显增高于/快于Ⅲ组(P〈0.05)。结论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喉罩通气均能有效预防拨除气管导管/喉罩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且喉罩通气预防拨反应效果更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管表面麻醉 喉罩 血流动力学 拨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复苏室接收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134例,如接收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n=67)与对比组(n=67),在此期间本别开展PDCA管理与常规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气管脱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气管脱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且研究组复苏滞留时间也显著短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PDCA管理方法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滞留于复苏室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气管脱率,加快患者苏醒,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管理方法 麻醉复苏室 气管脱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复苏气管拔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麻醉复苏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抽取

  • 标签:
  • 简介:全身麻醉期.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的出现,更多的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全麻拔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12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胫后动脉组(J组)、桡动脉组(R组)与足背动脉组(Z组),每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行动脉穿刺置术,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记录置时间、10 min内总成功率、动脉直径、动脉深度。结果J组和R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Z组(P<0.05),置时间短于Z组(P<0.05),动脉直径大于Z组(P<0.05)。J组动脉深度大于R组和Z组(P<0.05)。R组与J组10 min内总成功率小于Z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在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置时间方面与桡动脉相当,优于足背动脉,在新生儿麻醉中可替代桡动脉置

  • 标签: 超声 动脉置管 胫后动脉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