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不完全流产。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间B超室收诊断的不完全流产者367例;患者膀胱适当充盈后,平卧位,于下腹部作纵、横切面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及宫内情况。结果本组367例患者中单纯不全流产者355例,不全流产伴宫内节育环者5例,双子宫其中一侧怀孕不全流产者3例;子宫肌瘤伴不全流产者4例;不全流产者停经6周~19周。结论不完全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B超检查对人身体无创伤无痛苦,方便简便宜行,诊断迅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分辨力,直观强等优点。

  • 标签: B超 不完全性流产 分析
  • 简介:摘要B-Lynch缝合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新方法,此法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 标签: B-Lynch缝合术 难治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用于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的准确。方法选取40例有一次及以上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有剖宫产史组),另选取无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40例(无剖宫产史组),两组孕妇均接受产前B超子宫下段厚度检测,并于剖宫产术中接受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对比分析各组术前B超检测与术中实际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及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无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81±0.78)mm,术中测量厚度(4.51±0.71)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有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42±0.98)mm,术中测量厚度(4.31±1.02)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无剖宫产史组平均子宫下段厚度均大于有剖宫产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基本与实际厚度相同,且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普遍薄于无手术史的孕妇。

  • 标签: B超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肌肌瓣转移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录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94例,将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探讨组各47例。其中使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来治疗对照组患者,探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胸肌肌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探讨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肌肌瓣转移术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产生,提高了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变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只在术后应用α-2b干扰素,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都应用α-2b干扰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各项恢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α-2b干扰素应用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变围术期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复发情况少,值得推广。

  • 标签: &alpha -2b干扰素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夹闭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颅内脑静脉血管(CV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CVA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CVA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CVA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脑静脉性血管瘤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健康人群中宫颈癌前病变初筛更具实际操作意义和推广空间的检查方法。方法对216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随机分A、B两组,分别用宫颈液基细胞(TCT)和宫颈人乳头病毒(HPV)检测两种方法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从有效阳性检出率、经济费用、体检者心理接受程度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T检测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HPV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且分型众多,经济费用昂贵;对妇科检查的具体操作接受程度无明显差异,但HPV检测阳性者对被要求进一步做TCT检测的程序表示排斥。结论TCT与当地高危型HPV联合筛查方案更适合宫颈癌前病变在健康群体中的筛查。

  • 标签: 健康人群 宫颈癌前病变 早期初筛 液基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皮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上皮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良性肿瘤组、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上皮卵巢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上皮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上皮卵巢癌患者的检测及免疫状态监测。

  • 标签: 卵巢癌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对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变(CIN)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变(CIN,分期)患者各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分别实施HR-HPV、支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以及细菌阴道病(BV)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R-HPV及CT在宫颈癌组、CIN各期感染率表现为递减趋势(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u及BV在宫颈癌组、CIN各期感染率相对接近(P>0.05),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HR-HPV+CT、HR-HPV+Uu、HR-HPV+BV及HR-HPV合并多重感染在宫颈癌组、CIN各期感染率表现为递减趋势(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HR-HPV单独感染在宫颈癌组、CIN各期感染率表现为明显递增趋势(P<0.05)。结论CT、Uu及BV或其它相关病原微生物可以提升宫颈感染HR-HPV的几率,进而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HR-HPV CT Uu BV 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直径≤2cm胰岛细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直径≤2cm胰岛细胞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治资料。结果病灶均表现为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明显强化病灶为34个,环形强化病灶为16个。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地判断直径≤2cm胰岛细胞是否具有功能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多排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RetinoblastomaRB)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视网膜母细胞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急性弥漫脑肿胀(PADBS)的机制及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创伤后发生急性弥漫脑肿胀26例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按照GOS评价,8例入院时双瞳散,入院后72h内死亡,7例病情加重后因家属拒绝手术而死亡,11例保守成功,存活率42.3%,3级重残1例,4级中残1例,5级良好9例。结论对于创伤后急性弥漫脑肿胀,GCS评分>12分,中线移位<0.3cm,ICP<2.7kPa可早期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或血浆)、激素、呋塞米、巴比妥类药物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综合保守治疗,后期的恢复效果良好,避免手术二次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创伤 急性脑肿胀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花前胡丙素(Pra-c)对人肺癌A549细胞B7H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肺癌细胞A549分别用不同浓度Pra-C、50ng/mlIFN-γ及不加药培养基(空白组)处理,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其B7H3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B7H3转录水平;构建B7H3荧光报告基因,以不同浓度Pra-C、50ng/mlIFN-γ及不加药培养基(空白组)处理,以双荧光素酶法观察其对B7H3启动子区的作用。结果Pra-C浓度在10μmol/ml~40μmol/ml时,下调B7H3蛋白表达且具剂量依赖(P<0.05),40μmol/mlPra-C对B7H3蛋白的下调用最强,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0μmol/mlPra-C可显著下调A549细胞B7H3mRNA转录水平(P<0.05),且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0μmol/mlPra-C处理B7H3荧光报告基因可显著下调B7H3启动子相对荧光强度(P<0.001),且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0μmol/mlPra-C能通过下调B7H3启动子区转录,从而下调A549细胞mRNA转录进而抑制共刺激分子B7H3蛋白。

  • 标签: 白花前胡丙素 B7H3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咯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并对比出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手术,其中2例是经支气管动脉栓塞进行介入治疗,2d内咯血再发急诊手术。40例患者中,26例患者行一个肺叶单侧切除术,左侧全肺切除5例,右中下肺叶切除5例,右侧全肺切除术4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48h内停止咯血,治愈率为100.00%。结论在咯血的治疗中采用急诊外科方式,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难治性大咯血 急诊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与经典B-lynch缝合术在处理凶险前置胎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诊断凶险前置胎盘病例共149例,在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别采取改良B-lynch缝合术与经典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分为2组(1)改良B-lynch缝合术组,共75例,于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予行改良B-lynch缝合术;(2)经典B-lynch缝合术,共74例,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B-lynch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经典B-lynch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ynch缝合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如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及月经量和经典B-lynch缝合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比较,改良B-lynch缝合对治疗凶险前置胎盘治疗效果更确切,具有止血迅速、减少子宫切除机会、减少产后出血量等优点,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改良 B-lynch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全市市、县、区、乡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均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了检查。结果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224‰和13.21%,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1,2之内;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36%和3.1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1,2;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性别、工种、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774名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放射单位领导及从业人员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率 淋巴细胞微核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克力芝HAART治疗方案中HIV/AIDS患者CD4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使用含克力芝HAART治疗方案2年后的HIV/AIDS患者CD4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并分为含AZT组和含TDF组比较CD4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使用含克力芝的HAART方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总体情况为第3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最快,至第12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到接近高峰值,第18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含AZT组和含TDF组比较CD4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克力芝 HIV/AIDS患者 CD4+T 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镜下多囊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性激素、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PCOS患者经腹腔镜下多囊卵巢打孔术治疗后LH、T、左卵巢体积、右卵巢体积、左窦卵泡数、右卵泡数、CRP、TNF-α、IL-1β、IL-6、IL-8、IL-18、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FS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E2、CD3+和CD8+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COS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显著改善PCOS患者炎症反应及T淋巴细胞免疫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腹腔镜打孔术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