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丙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丙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丙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丙酚诱导前(T1)、异丙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丙酚诱导期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丙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 标签: 异丙酚 诱导麻醉 心血管系统抑制 低血压 力月西 临床表现
  • 简介:全身麻醉拔管期.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管.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预防随着临床用药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出现,更多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n=30)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布吡卡因组(B,n=30)局麻药为0.1%布吡卡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均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两组给予初始剂量10ml(混和液)后,记录麻醉阻滞最高平面,再连接自控微量镇痛泵(PCA)以5ml·h^-1速度从硬膜外导管输入硬膜外腔。当病人感觉疼痛时.以0.5ml·min^-1速度自控追加5ml。助产士观察分娩进展并记录产妇按压次数、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妇用VAS法自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麻醉阻滞最高平面,中位数相似(P〉0.05)产妇按压次数两组无差别(P〉0.05).用药总量R组46.3±11.34ml,8组54.1±16.64m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0.01〈P〈0.05)助产士评估镇痛效果中,R组达到镇痛评分Ⅰ级占96.67%.B组占80.0%(P〈0.05)。产妇自身评估中,R组镇痛效果达到Ⅰ级占93.33%.B组占73.33%(P〈0.05)。运动神经阻滞中,R组O级(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者)占80%,B组占50%(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R组达10分者占96.6%8组占83.3%(P〈0.05)。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微量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布吡卡因,且镇痛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产妇舒适.可下床行走,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是自然分娩较好镇痛方法。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自控镇痛 分娩
  • 简介:目的:探封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性价值。方法:选择54例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病人。观察其手握力、屈腕、屈肘等肌力变化,以及判断其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效果均优良,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膈肌肋间肌张力抑制。结论: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方法简单,可实时反映呼吸肌张力状况,从而可提高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安全性。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 开胸手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安全性 呼吸肌张力
  • 简介:目的:探索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适宜药物。方法:选用20例颅内动脉瘤摘除术患者,分别采用异丙酚或硝普纳控制性降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及颅内压变化。结果:与硝普纳相比,异丙酚降压较平稳,不影响心率,可降低颅压,降压结束后血压缓慢回升,无反跳。结论:异丙酚用于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较硝普纳为适宜。

  • 标签: 异丙酚 颅内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血压 心率 颅内压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Ⅱ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术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 标签: 血液稀释 全髋置换术 血液流变学 全身麻醉 血栓形成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麻醉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小于1h者定为短小手术,超过1h者定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P—F组先单次芬太尼0.83μm/kg和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继以芬太尼0.013μm/(kg·min)和丙泊酚0.1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M—K组先单次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继以咪唑安定0.83μm/kg和氯胺酮0.025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比较罹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与分娩方式影响。方法:选择应用PCEA初产妇70例,分成雨组:0.1%罹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组(R+F组,n=35)和0.1%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组(B+F组,n=35);另外设置封照组(n=55)均为未接受PCEA初产妇。结果:两个镇痛组镇痛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产程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在R+F组明显低于B+F组和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部分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腔低浓度罹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都能取得满意镇痛效果,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都无明显影响。采用罹哌卡因PCEA者,其器械助产率和剖官产率最低,初步认为罹哌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是较可取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腔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产程 临床研究
  • 简介:在无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疼痛与不适,严重者可致心血管反应,表现为人工流产综合征,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人工流产术时施行适当麻醉镇痛是完全必要。我院采用骶管阻滞加子宫腔内阻滞以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骶管阻滞 人工流产综合征 疼痛与不适 心血管反应 不同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曲马多对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内环境不良反应抑制作用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复合全麻,T组于转机前10min按曲马多1.5mg/kg静脉注射,C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后,转机后、8h、10h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变化。结果:T组和C组和CTnI、IL-6和IL-8均于转机后6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两组相比,T组各指标均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组内各指标于转机后各时点与转机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马多可有效抑制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炎性反应及再灌注损伤,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 曲马多 中枢镇痛药 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