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8年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收治的87例巨型(长径≥7.5cm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单纯化疗,其余联合局部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83%。R-CD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组中超巨(长径> 10 cm)与非超巨ORR分别为79%与91%(P=0.404);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组中超巨与非超巨ORR分别为70%与91%(P=0.031)。中位随访40个月,R-CDOP与R-CHOP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63个月与15个月(P=0.042),中位总生存(OS)分别为27个月与30个月(P=0.827);R-CDOP与R-CHOP组超巨中的PFS分别15个月与9个月(P=0.023),非超巨中的分别为22个月与30个月(P=0.423)。预后因素分析显示超巨(P=0.032)、R-CHOP方案(P=0.031)为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超巨(≥ 10 cm) DLBCL一线未选择R-CDOP的方案提示预后不良,一线选择R-CDOP方案可能不再需要局部治疗。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脂质体多柔比星 预后分析
  • 简介:作者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骨髂骨前路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术后9个月和21个月分别采用CT测量植骨的体积和长度,评估自体髂骨植骨前路重建后植骨块体积的变化。在155例胸椎和腰椎骨折的手术患者中27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稳定手术,随访时CT扫描在内固定器械取出前和取出后1年时评估植骨块体积和长度的变化。

  • 标签: 自体髂骨块 胸腰椎骨折 体积变化 前路重建 随访结果 CT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预包埋剂对宫颈细胞组织形态的影响及筛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意义,预寻找一种理想的细胞预包埋剂。方法用两种不同预包埋剂将75例TCT细胞学标本(包含60例ASC-US病例)制成细胞,观察HE染色后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并对ASC-US病例重新诊断,应用SPSS13.0软件对比分析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制成细胞后无明确的组织结构,20例ASC-US的病例仅有5例能明确诊断为CINⅠ;琼脂糖组制成细胞后着色佳,保留了组织结构特点,20例ASC-US的病例有14例可以诊断为CINⅠ~Ⅱ,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蛋清组制成细胞后存在细胞丢失现象,20例ASC-US病例有9例诊断为CIN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琼脂糖组预包埋效果优于蛋清组及对照组,对ASC-US的筛查有一定的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预包埋剂。

  • 标签: 细胞块 预包埋 ASC-US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胞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运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胸腔积液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细胞涂片法处理,试验组予以细胞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MOC-31、Desmin、CK7、Calretinin、TTF-1、WT-1、CD15、BerEP、CEA及CK5/6等指标的表达,对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的相关的免疫标记实施筛选。比较两组处理方法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试验组阳性的检出率为100.00%,对照组阳性的检出率为53.49%,对照组低于试验组,P<0.05;肺腺癌表达的特异抗体为MOC-31,CK7,CD15,CEA,BerEP4,TTF-1;间皮病变表达的特异抗体为Calretinin,WT-1,CK5/6,Desmin。结论在适当抗体的组合情况下,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细胞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可对肺腺癌和间皮病变进行有效鉴别,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块切片 免疫组化 胸腔积液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本文结合1例巨型肝癌转化切除病例探讨ERAS理念用于肝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平均41岁。头下型22例,经颈型24例。Garden分类Ⅲ型29例;Ⅳ型17例。46例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加压螺纹钉固定加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32个月,我们参考kahπah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分为三级。优良35例,优良率达76.1%;满意7例;差4例。结论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对预防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加压螺钉 骨瓣移植 臀中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椎板减压侧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脊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全椎板减压侧螺钉固定术的8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7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A组(43例,0°≤颈椎角≤16.5°)和B组(35例,颈椎角>16.5°)。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后移距离、神经恢复效果、轴性症状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颈椎角为(8.5°±3.8°),B组为(1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1,P<0.001);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为(22.1±1.7) mm,B组为(21.8±1.5) 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脊髓后移距离为(1.7±0.4) mm,B组为(3.2±0.7)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9,P<0.001)。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至术后1年时,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3.3±13.1)%和(65.1±1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0.559)。A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为(5.2±1.3)分,术后1个月时为(3.5±0.6)分;B组分别为(3.8±0.8)、(2.4±0.4)分,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7,P<0.001;t=9.289,P<0.001);A组患者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7.0%(3/43),B组为11.4%(4/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颈椎曲度越大脊髓后移越充分,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颈椎曲度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C5神经麻痹的发生无关。

  • 标签: 侧块螺钉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病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 简介:目的对比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前支和后支)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螺钉两种固定技术,固定C3-7节段,每种技术使用2具标本和20枚螺钉。使用直径为3.5mm、长度为20mm的螺钉进行过度穿透侧腹侧皮质固定。仔细解剖颈部的前侧方,观察螺钉与脊神经前、后支的关系。结果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总体神经损伤比例(45%)明显低于Magerl侧螺钉固定技术(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螺钉固定技术引起的神经损伤均最多见于脊神经后支,分别为25%和45%。结论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损伤的风险低于Magerl侧螺钉固定技术。

  • 标签: 下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脊神经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下颈椎椎间孔螺钉的钉道长度及角度参数,并与椎弓根螺钉和侧螺钉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进行健康查体的受检者,共50名(男25名,女25名)的颈椎CT影像资料,年龄(56.00±15.90)岁(范围:29~89岁)。对受检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依据椎间孔螺钉、椎弓根螺钉、侧螺钉(Magerl法)置钉技术的进钉点和钉道设计在三维重建模型上选定后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的重建图像上分别对C3~C7节段进行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测量,记录其最大内倾角、最适内倾角、最小内倾角、最适钉道长度、椎弓根宽度等参数测量值。间隔2周由同1名脊柱外科医生对各影像学参数再次进行测量,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颈椎椎间孔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和内倾角分别为C3 10.65 mm,21.12°;C4 10.12 mm,22.62°;C5 9.82 mm,23.66°;C6 9.19 mm,24.13°和C7 9.10 mm,27.54°。C3节段总体最适钉道长度最长;C7节段总体最适钉道长度最短(F=19.287,P <0.001),但与C6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C7节段总体最适内倾角最大,C3节段总体最适内倾角最小(F=19.752,P <0.001)。男性在C4、C6、C7节段最适钉道长度长于女性(C4t=2.912,C6t=3.884,C7t=5.468,P <0.05),并在C4、C6、C7节段最适内倾角小于女性(C4t=3.560,C6t=4.370,C7t=4.738,P <0.05)。椎弓根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和内倾角分别为C3 30.94 mm,33.92°;C4 30.50 mm,34.95°;C5 31.92 mm,33.42°;C6 30.50 mm,31.94°和C7 29.87 mm,31.01°;总体椎弓根宽度分别为C3 5.35 mm;C4 5.56 mm;C5 5.99 mm;C6 6.34 mm和C7 6.86 mm。侧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为C3 14.84 mm;C4 15.33 mm;C5 15.44 mm;C6 14.74 mm;C7 14.06 mm。颈椎椎间孔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在C3~C7节段为9.10~10.65 mm,均短于侧螺钉和椎弓根螺钉(P <0.05),总体最适进钉内倾角在C3~C7节段为21.12°~27.54°,均小于椎弓根螺钉(P <0.05)。结论椎间孔螺钉长度受限,不具备直接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进钉角度较椎弓根螺钉陡直,且具有较大的进钉安全角度,可作为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螺钉的有效补充。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间孔螺钉(paravertebral foramen screws,PVFS)、侧螺钉(lateral mass screws,LM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s,PS)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尸体,男4具、女4具,死亡时年龄(45.3±11.2)岁。CT检查排除骨折、畸形、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质破坏或其他异常,最终筛选出30个C3~C6颈椎脊椎。将制备完成的颈椎节段标本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标本,分别用于双侧置入椎间孔螺钉(4.5 mm×12 mm螺钉)、侧螺钉(3.5 mm×14 mm)与椎弓根螺钉(3.5 mm×24 mm螺钉)。随机选取一侧进行直接拔出力测试(速度5 mm/min),另一侧进行疲劳测试(位移±1.0 mm,频率1 Hz,循环500次)及残余拔出力测试。结果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为(327.10±17.07)N,侧螺钉为(305.71±11.63)N,椎弓根螺钉为(635.67±22.82)N。椎间孔螺钉的残余拔出力为(265.62±18.19)N,侧螺钉为(192.80±17.10)N,椎弓根螺钉为(494.89±41.79)N。椎间孔螺钉、侧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残余拔出力较直接拔出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tPVFS=7.795,tLMS=17.267,tPS=9.349,P<0.001),分别下降了18.8%、36.93%和22.15%。椎弓根螺钉的直接拔出力高于椎间孔螺钉和侧螺钉(t=34.245,t=40.741,P<0.001),椎间孔螺钉略高于侧螺钉(t=3.275,P=0.004)。残余拔出力椎弓根螺钉最高,椎间孔螺钉次之,侧螺钉最小(F=314.619,P< 0.001)。椎间孔螺钉的首次循环载荷和首次达到设定位置时载荷均高于侧螺钉(t=3.625,P=0.002;t=5.388,P<0.001)和椎弓根螺钉(t=2.575,P=0.019;t=2.680,P=0.015),侧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50;t=1.953,P=0.067)。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末次循环载荷均高于侧螺钉(t=5.341,P<0.001;t=3.439,P=0.003),但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6,P=0.126)。结论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略高于侧螺钉,残余拔出力明显高于侧螺钉,抗疲劳性能与椎弓根螺钉相近并明显优于侧螺钉,因此,颈椎椎间孔螺钉具有作为侧螺钉和椎弓根螺钉有效替代的潜能。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螺丝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在体外溶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动脉血凝模型的效果,探索阿替普酶用于颅内血肿化学消融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选取如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在院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每名患者抽取动脉血30 ml,随机注入6支采血管(每支注入4 ml),沉淀离心后吸除血清,制备体外血凝模型;取0.5、1.0、2.0、3.0 mg阿替普酶(rt-PA)、2万U尿激酶(u-PA)制成3 ml溶液分别加入相应血凝试管内进行溶解试验,同时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3 ml;于30、60、90、120、150 min时测定溶解的血凝块体积。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数据间相关性。结果标准对比管初始血凝块体积大小男性大于女性[(1.53±0.17) ml比(1.36±0.16) ml,t=2.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in时血凝块体积男性大于女性[(1.33±0.18) ml比(1.15±0.13) ml,t=2.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与初始、30、60、90、120、150 min标准对比管不同时间血凝块体积呈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血凝块体积与HCT的相关性越来越低(r=0.713、0.649、0.494、0.484、0.437、0.437,P<0.01);0.5 mg/3 ml rt-PA组体外溶血效果最好(0.2 ml/30 min),效果接近u-PA组。30 min至90 min溶解曲线上升快(k>0.5),90 min后溶解曲线变化趋于平缓(k<0.5),120 min、150 min溶解体积相同(k=0)。结论rt-PA低浓度组溶解动脉血血凝效率更高;加药120 min后作用停止。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动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产前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胎儿腹部囊性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胎儿腹部囊性包诊断的孕妇共计210例,产前同时进行核磁共振与超声波检查,选择其中的187例因为引产尸体经过解剖被证实或者出生后临床确诊的确有腹部囊性包存在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前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分别对比分析对胎儿腹部囊性包诊断的情况。结果超声波在诊断消化系统部位囊性包、泌尿系统部位囊性包、生殖系统部位囊性包、其他部位囊性包方面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核磁共振诊断的正确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利用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包中,虽然核磁共振在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都存在各自的优劣势,从便捷性、费用底出发,临床上可将超声波诊断作为首先,当难以诊断时,可借助核磁共振的方法作为补充性的检查,进而做出明确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开门侧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多节段CSM患者52例,实施双开门侧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另26例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开门侧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多节段CSM能够获得脊髓充分减压,促进椎体融合并提高颈椎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植骨融合术 侧块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于宫外孕患者B-HCG水平及包直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的B-HCG水平与包直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HCG水平与包直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B-HCG水平与包直径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患者的B-HCG水平与包直径,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 B-HCG水平 包块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刚藤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在附件炎性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参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附件炎性包患者,并且患者均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2例,参选患者人数为84例。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金刚藤胶囊治疗。将附件炎性包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分好于对照组炎性因子的整体水平,数据之间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数据对比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与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附件炎性包块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联合 金刚藤胶囊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