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TTC 培养基法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评估。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在我中心进行检查的 70 份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验和 TTC 培养基法,之后采用实验室综合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结果 根据实验室综合检验结果来看,采用 TTC 培养 基法的检验准确率为 70% ( 49/70 ),明显高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验准确率 28.57% ( 20/70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汇总应用 TTC 培养基法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检验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在食品加工、运输和存储德国方面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TTC 培养基法 食品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引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微生物菌群进行检测,分析其菌落的特点,据此掌握致病机制,为更有效的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为保障研究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及时观察研究过程并获得 完整的监测 数据,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条件,且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所用药物及检测 设备等均出自我院,根据纳入标准对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共有 71 例患儿的 资料符合 要求。采集这些患儿的腹泻物标本,对其分离培养,然后检测菌落情况。结果 细菌、病毒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微生物菌落中占比高达 87.32% ( 62/71 ),其中,志贺菌占比最高,为 40.32% ( 25/62 ),主要发生于 1-3 岁年龄段;大肠杆菌占比 25.81% ( 16/62 ),主要发生于 3-6 岁年龄段;孤菌类占比 12.90% ( 8/62 ),主要发生于 3 岁以下年龄段;轮状病毒占比 20.97% ( 13/62 ),主要发生于 1 岁以下年龄段。此外,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春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发病率( p<0.0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腹泻 微生物 菌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效果 。 方法: 研究收集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 疾控中心 送检的微生物标本共 4352 株致病菌进行观察分析, 观察并分析细菌耐药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经检测,送检的微生物标本为 4352株致病菌中,检测出的耐药性菌株有 65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230株,占比 35.38%( 230/650);革兰氏阳性菌 420株,占比 64.62%( 420/650),后者高于前者, P<0.05,检测结果得出, ICU标本中存在的耐药性菌株检出率为 23.22%( 121/521),比较得出 ICU及外科标本的耐药性均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0.05)。 结论: 实行细菌耐药性检测在微生物检验中疗效显著,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一个正确指导。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检验,对实验组进行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下,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结果: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0.00%,参照组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75.00%,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国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病理科接收大量人体标本,需要采取应急管理措施,以保障科室生物安全。我们从预防及落实消毒措施着手,加强防控意识,改进工作流程,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科学防范。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81日龄,主要表现为抽搐、肌张力低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液性改变,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生物素酶缺乏症。入院后病情加重,死于呼吸衰竭。对于发病早且发育明显落后、高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及脑液性改变者,需警惕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可能,血、尿质谱筛查或基因检测是确诊的依据,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生物合成纳泡(GVs)-聚乙烯亚胺(PE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系,探讨其应用于干细胞超声成像示踪的潜能。方法制备GVs-PEI,检测其直径和电势。将GVs-PEI与BMSCs共温育获得GVs-PEI-BMSCs,检测BMSCs对GVs-PEI的摄入、GVs-PEI-BMSCs的细胞增殖活性。设置GVs-PEI-BMSCs组及BMSCs组,在琼脂仿体内分别于0、2、4和6 d进行超声成像,检测体外超声成像效果;于大鼠双侧股四头肌内分别注射BMSCs及GVs-PEI-BMSCs,于注射后0、2、4和6 d进行超声成像,检测其在体成像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GVs-PEI直径(383.63±11.55) nm,电势(18.48±2.20) mV,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见GVs-PEI-BMSCs内大量GVs-PEI显影。当GVs-PEI吸光度(A)500 nm=0.5和1.0时,24、48和72 h的GVs-PEI-BMSCs细胞相对增殖率无明显变化(F值:7.078~11.982,均P>0.05)。与BMSCs组相比,各时间点GVs-PEI-BMSCs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均更佳,温育后6 d的超声信号强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634.29±10.78与2 864.51±100.86;t=-121.86,P<0.001)。在体超声成像结果显示,各时间点GVs-PEI-BMSCs组超声成像能力均优于BMSCs组,注射后6 d的超声信号强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 108.02±217.96与267.71±7.87;t=-121.39,P<0.001)。结论成功构建GVs-PEI-BMSCs,其超声成像能力强、稳定性高且安全,为干细胞在体示踪提供了新方案。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 纳泡 聚乙烯亚胺 细胞,培养的 超声检查 大鼠
  • 简介:【摘要】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规模,并逐渐走向规范、成熟。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具有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其运行实施许可制度,有效保证了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形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法规化管理体系,所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以及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临床上使用肋软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需通过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或需利用肋软骨进行支撑治疗的患者。将软骨支架雕刻后剩余的第7肋软骨中央层和边缘层制成不同规格的软骨块,分别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包括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组间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年龄12~24岁,女性12例,年龄12~18岁。共制作方形软骨块112块、长方形软骨块56块。拉伸强度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7.5%(14/16),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3.3%(10/12),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蠕变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与边缘层在0.5 min至2 min之间的蠕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9、P=0.171),女性中央层与边缘层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480)。应力松弛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与边缘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58);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为(0.006±0.003)%,边缘层为(0.011±0.004)%,显著高于中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P=0.007)。结论少年及青年群体中男性和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在抗拉伸强度上较边缘层差,且其中的钙化点明显减弱了肋软骨的抗拉伸能力,临床上应针对不同部位及用途,根据软骨的钙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

  • 标签: 肋软骨 生物力学 层次 性别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等。 由于各个高校的侧重点不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有所不同,但都本着为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大多数人不理解其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发展方向,导致如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发展上有很大的阻力。 本文主要基于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现状讨论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今面临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PDCA循环运用于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管理的784例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焦虑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根据抽签法将76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为两组患者施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焦虑、抑郁症状、敌对性、恐惧评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焦虑症病人能使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等症状得到较好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焦虑症 脑电生物反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工程科学和生物医学交叉融合形成的独立学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BME在提升医疗装备制造水平、增强医疗诊断能力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是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实践教学是BME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态势和医疗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如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更加适应学科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人才成为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 标签: 新工科背景下 生物医学工程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中的 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0 例肺部曲霉菌感染阳性患者作为探究对象, 按照疾病不同类型分为 侵袭阳性患者 48 例,寄生阳性患者 42 例 。以上患者 均进行痰培养微生物检验 ,观察其 阳性检验结果。 结果 经 痰培养微生物检验 ,侵袭性 48 例患者中,阳性检出患者 20 例,检出率为 41.67% ;寄生型 42 患者中,阳性检出患者 14 例,检出率 33.33% 结论 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 行微生物痰培养检测 ,准确性 较高 , 检出率偏低, 可为临床 初步 诊断和 初步 治疗提供 参考 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肺部曲霉菌感染 痰培养
  • 简介:  摘 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其中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历年来居于食品不合格问题前列,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了介绍,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人员、环境、仪器、培养基、检验方法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改性甲壳素凝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 、3个月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 、3个月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疙瘩患者联合应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治疗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甲壳素 衍生物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对于维持家畜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畜消化道中定植菌群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所有动物的消化道是厌氧环境,所以在体外的好氧环境中,有些菌种不易培养,而这些菌种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消化道优势菌群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借助一些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方法主要是测序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测序法包括指纹图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这些方法均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可避免菌体培养步骤,直接分析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它们在动物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选择和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家畜消化道菌群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情况。方法: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疾控中心收治的7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所有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均需要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各细菌微生物检出率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最高,大肠杆菌最低,分别为37.2%、5.1%;粪便是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来源,其同肛拭子、呕吐物的微生物检出率进行比较,具备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通过微生物学检验科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明确,能够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