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罗马共和良好的混合宪法是罗马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之一。它首先是机关混合宪法,塑造了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者间权力的制衡关系。其次是功能混合宪法,在贵族与平民的阶级斗争及其妥协成果的基础上塑造阶级分权,让贵族阶级成为积极权力的行使者,让平民阶级选举的保民官主要成为消极权力的行使者,两种权力间形成制衡。最后是状态混合宪法,它由调整平时状态和紧急状态的不同法律规则构成。紧急状态包括独裁制和元老院最后决议两种前后接续的类型,前者主要应对外患,后者主要应对内乱。罗马共和的这些宪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混合宪法 执政官 保民官 消极权 独裁官 元老院最后决议
  • 简介:宪法适用是一个由全面否定到部分肯定的过程。考察司法和司法权,就会得出结论:宪法适用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当的。

  • 标签: 宪法适用 纠纷司法 司法权
  • 简介:何谓宪法的实施?按照宪法的规定做了宪法所要求做的事情,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关于宪法宣誓、特赦、国家勋章等立法和实施,为宪法实施带来增量。"以立法形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时,如此阐释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

  • 标签: 国家勋章 文件备案 审查制度 报告稿 国家荣誉称号 立法形式
  • 简介:<正>亚非各国宪法监督制度渊源于其宗主国之宪法理沦与实践,通用英语法语各国之宪法监督制度始建于英属法属殖民地时期。不列颠君主制设有枢密院,有权宣布不符合殖民地宪章或普通法的殖民地议会通过的条例非法无效。非洲通用英语的国家之宪法最早由英王钦赐,由宗主国法学家主持制定。这对在一些国家推广宪法监督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亚非各国宪法监督制度为宗主国政治上限制殖民地议会立法活动的目的服务。各国宪法监督制度,经过民族独立运动虽然尚未从旧的宪法监督框架完全摆脱出来,但已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现正为着确保宪法的至高地位、维护各该国政局稳定、保护本国公民合法权益发挥着应有作用。本文仅就亚非各国宪法监督机构及其形式和程序问题作如下初探和研究。

  • 标签: 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规定 宪法法院 最高法院 通用英语 监督机构
  • 简介:热点材料材料一2014年11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确定活动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在2014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组织开展了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会、"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等活动。

  • 标签: 宪法精神 法治中国 国家宪法 法制宣传日 颁奖礼 宪法权威
  • 简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国家根本法确定下来,实现了我国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史金红同志从宪法精神的含义、弘扬宪法精神的意义与做法等方面全方位阐述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之要义,有助于推动宪法实施、建设法治中国。张克新、徐永胜同志对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有感而发,从德育工作的时代诉求、时代定位、目标任务、核心范畴、实现路径等方面,全方位阐述了当代德育工作者的使命与价值,使塑造时代新人更有方向感。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宪法 法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理论创新 德育工作
  • 简介: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在普通法律得不到救济之时,应该能得到根本大法宪法的救济.我国应完善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制度,在立法上确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在制度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模式,同时要防止受教育权宪法救济手段的滥用.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寻求正常的法律救济渠道,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予以保障.

  • 标签: 受教育权 宪法救济 司法救济
  • 简介: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 标签: 宪法 宪制 人民主权 革命 反革命 革命的反革命
  • 简介:自1949年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颁布以来,新中国的宪政进程也进行了60年,比较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几个宪法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语气比较"刚猛"的1975年《宪法》,在其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具有实际约束力的、宣言性的条款。无论是宪法文本本身还是"软条款"只有贴合了本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了时代背景,同时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宪政制度。

  • 标签: 宪法 软条款 利弊分析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宪法实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无法有效落实,违宪事件屡屡发生,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文章通过对我国宪法监督问题的分析,提出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宪法法院共同实施宪法监督的二元化的宪法监督体系,并对其机构设置、人员产生、工作职责以及运行方式和程序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宪法监督 人大 宪法法院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学术自由已成为当今多数国家宪法所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各国关于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少差异。在学术自由的内容确认上,各国宪法规范宽窄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对学术自由的单一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国家促进义务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和国家促进义务的综合确认。在学术自由宪法规范的形式结构、要素结构和类别结构等方面,各国宪法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不管是什么内容和何种形式的学术自由宪法条款,都从最高法角度确定了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为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奠定了根基。

  • 标签: 学术自由 宪法规范 内容比较 形式 比较
  • 简介:对不成文宪法的专门研究,将有助于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平衡。但目前从基本概念到该专题的扩展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未见系统性成果。“不成文宪法”是一个多义的、历史的和相对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混乱源自语义的歧误,而不成文宪法形成与形式特征的明确则是划分成文与不成文宪法类型的基础。以两类不同宪法类型的特征为标准,就能够对不成文宪法国家类型形成较为清晰的判断。

  • 标签: 宪法学 界说 国家 概念 丰富 形式特征
  • 简介:我国的法治形式不尽如人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宪法主治这种社会有序化的权威模式。宪法主治一种以宪法权威为基础,以与宪法权威相适应的宪政制度为基本依据,以一定组织结构为物质力量,以人民主权为价值目标的社会秩序主导模式。它具有结构性、复杂性的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特征。

  • 标签: 宪法 宪法主治 宪法权威 人民主权
  • 简介:当代中国宪法与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代中国宪法尊重习惯的客观存在,当代中国宪法在序言、正文中对习惯进行了肯定和明确的认可,确认了习惯的正式法律渊源地位。当代中国宪法通过基本权利的规定、国家结构职责的规定,具体保障习惯,使宪法认可的习惯能够予以实现。当代中国存在许多宪法习惯、宪法惯例,我们应当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当代中国宪法的习惯,更重视内生规范的总结。

  • 标签: 当代 中国 宪法 习惯
  • 简介:张义清近期在《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撰文认为,国策入宪昭示着现代国家将政治问题宪法化的一种基本趋向,但也面临着源自宪法规范自身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从法理上看,基本国策条款作为宪法条款的一种类型,既不同于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国策或政策,也不同于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条款,它应当具备根本性、可持续性、中立性、规范性等特征。关于基本国策条款的效力根据,

  • 标签: 基本国策 宪法效力 社会主义研究 政治问题 现代国家 宪法规范
  • 简介:十六大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和要求,并强调:"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标签: 人权保障 宪法人权 我国宪法
  • 简介:现行宪法第14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的规定与宪法序言第一段、宪法的国徽条款、普通话条款以及相关宪法惯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项严谨的宪法规范,具有规范属性和法效力.宪法上的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对内政治功能、对外国际交往功能.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重大改革方略,初衷良苦,措施得力,宪法学理上是站得住脚的.至于“作为首都的北京”的地理范围,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使宪法解释权进行明确.

  • 标签: 宪法 首都 北京
  • 简介:土地不可再生性、在特定地域数量的固定性以及特定时间使用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成为所有者(或使用者)、政府和开发商共同需要的财产:用途的确定、产权归属的流向和产生利益的分配结构等制度与规则是否正义公平,成为衡量土地制度是否成功的判准:因为土地利用牵涉的当事人众多,触动的利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就非常重大。

  • 标签: 土地制度 宪法 不可再生性 土地资源 分配结构 产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