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真菌评分方法对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感染、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4组,并对4组患者进行MDRA评分、IFIRSS评分、Sevilla评分及Candida评分,评价四种评分方法对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275例高危患者,非感染组138例,拟诊组63例,感染组74例(其中临床诊断组64例,确诊组10例)。感染组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7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假丝酵母菌74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60株(81.1%)。MDRA评分阳性114例(41.5%)、Candida评分阳性83例(30.2%)、Sevilla评分阳性42例(15.3%)、IFIRSS评分阳性23例(8.4%)。四种评分方法中MDRA评分灵敏度(Se)较高(59%),但特异度(Sp)最低(66%);IFIRSS评分Sp较高(91%),但Se极低(9%);Sevilla评分Sp最高(96%),Se尚可(45%);Candida评分的Se最高(68%),Sp较高(90%)。结论Sevilla评分有较高Se和Sp,可用于早期诊断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Candida评分诊断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临床诊断标准总符合率最高,Se、Sp均较高,对侵袭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 评分 诊断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治疗ERC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B超或者MRCP检查。患者完成ERCP治疗后,结合患者病情,为其进行镜下治疗。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治疗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3%,10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有10例为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胆管炎,经过短期治疗后均治愈。此外,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症状,对该患者进行再次镜下止血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中没有消化道穿孔和死亡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治疗针对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而言,有一定安全,年龄自身并不是该治疗方式的禁忌,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从而促使大多数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治疗性ERCP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是中药毒性理论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摆脱传统毒性分级的局限性,依照客观科学的实验数据,使中药毒性分级指标更具科学和合理性,是控制中药毒性效应的发生,保障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当前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以及毒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中药 毒性分级 标准 综合评价
  • 简介:摘要推进医疗联盟建设,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创新融合下的医疗联合体,基于互联网云技术,与医疗联盟内各级实体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全责有序就医,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 标签: 互联网+ 医疗联盟 分级诊疗 医疗健康 双向转诊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围产期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纳入研究队列,记录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在校正胎龄36~42周或出院前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并完成随访共232例;其中男148例,女84例;平均胎龄为(31.02±2.96)周;平均出生体重(1710.09±545.23)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2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92例;发生脑损伤32例(1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肠外营养>14天均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缺氧及感染,加强产前保健、预防早产及积极预防早产儿感染及缺氧。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使用量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急诊科护士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利用量化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过程中,应用量化管理模式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量化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主要治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200例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有关资料,回顾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产生脑卒中的情况,对该疾病患者同时产生脑卒中患者及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对非瓣膜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患者分析其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在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8.5%(37/200),发病率并随年龄不断增长而升高;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低于75岁、冠心病、高血压、心房持续/永久颤动、左房直径不小于40毫米、CHADS2评分不小于4分等都是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结论非瓣膜心房颤动产生脑脑卒中的患者,年龄不低于75岁、心房持续/永久颤动及高血压都是致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的可行、安全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妊娠妇女176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两组,每组88例,观察再次剖宫产的原因与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产妇再次剖宫产的指征主要为患者拒绝试产36.36%(32例)、产程异常25.00%(22例)、胎儿窘迫20.45%(18例)、臀位9.09%(8例)、羊水过少3.41%(3例)、前置胎盘3.41(3例)、巨大儿2.28%(2例)等;自然分娩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产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黄疸及湿肺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可以降低产妇与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安全高,但需要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疤痕子宫妊娠 产道分娩 可行性 安全性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3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有无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情况分为无急性呼吸衰竭组(85例)和急性呼吸衰竭组(45例),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4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康复组(35例)和死亡组(10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阻塞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同时观察影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5.3±5.4)岁,体质量指数为(17.8±1.4)kg/m2,病程为(21.7±3.6)年,每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5.5±1.1)次,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33.3%(15/45),病情程度方面15例为中重度、30例患者为极重度,尿酸水平为(268.7±71.6)mmol/L,白蛋白为(29.3±1.3)g/L,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77.8%(35/45);无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4.3±3.2)岁,体质量指数为(20.6±0.9)kg/m2,病程为(21.2±3.3)年,每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2.7±0.7)次,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64.7%(55/85),病情程度方面43例为中重度、42例患者为极重度,尿酸水平为(326.7±40.5)mmol/L,白蛋白为(33.4±1.2)g/L,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15.3%(13/8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每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病情程度、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白蛋白水平以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和死亡组患者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肺脑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高、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低、每年发生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较多及白蛋白、尿酸水平较差低,慢性阻塞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改善预后应加强对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是否发生肺脑病、心力衰竭方面的监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水平,鹤岗鹤矿医院不断探索,自2016年以来,把量化管理运用到医疗质量管理当中,从建立组织结构、确定质量管理量化项目、量化指标,到检查考评,把实际工作质量量化到科到人,制定了计划、实施、督查评价、反馈、提高的整改方案,使医疗质量管理整个过程程序化,规范化。

  • 标签: 量化管理 量化指标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住院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与年龄、性别、COPD病程、BMI、血白蛋白、血气分析等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确诊为COPD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患者(67.3±7.8岁)65例,根据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BMI、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不容忽视,年龄、低蛋白血症、血PH、血PCO2等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5类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聚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该调查在全省12个地市14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社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以及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等5类危险因素流行率及聚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8354人纳入分析,男性占42.8%(3574人),女性占57.2%(4780人),60岁及以上占31.6%(2643人)。调查对象中25.1%(1922/7669)具有1种危险因素,42.1%(3225/7669)具有2种危险因素,28.0%(2145/7669)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数量与年龄(P〈0.05)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P〈0.05)呈负相关。男性、丧偶/离婚/分居状态居民、从事农林类生产人员具有更多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5类危险因素广泛流行,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加强居民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综合干预。

  • 标签: 慢性病 危险因素 聚集性
  • 简介:摘要“全专联合门诊”是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实现分级诊疗的创新举措。具体措施是邀请综合医院临床专科科室的专科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门诊与家庭医生联合进行门诊。在此过程中,社区居民能够同时接受全科医生的全面诊断及健康管理,也能享受到专科疾病的专业指导意见,对建立有序的双向转诊通道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总结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开展“全专联合门诊”的建设路径,分析成果与不足,为同行进一步构建有序的双向转诊通道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分级诊疗 全专联合 全科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工作资料,设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调取相关资料做回顾分析。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工作资料,设为观察组,该组应用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投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良好,且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投诉发生率,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 量化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量化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利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当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质量评分获得显著提高,同时增加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率,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住院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与年龄、性别、COPD病程、BMI、血白蛋白、血气分析等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确诊为COPD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患者(67.3±7.8岁)65例,根据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BMI、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不容忽视,年龄、低蛋白血症、血PH、血PCO2等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筛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组,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96例)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24例)。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患者的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需对其进行控制,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2例,根据是否发生高血压急症分为非高血压急症组(n=472)和高血压急症组(n=31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为39.6%。两组患者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腰围、SS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食盐情况、运动情况、睡眠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年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SRAH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睡眠情况、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是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急症发生率较高,有糖尿病病史、睡眠较差、生活方式不良、生活质量不佳、家庭功能较差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使用分级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8-2017.8收入的9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另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出血次数、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将分级护理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后,合理应用医疗资源,在做好各项治疗工作,从而有效减少了出血次数、出血停止时间,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护理现状 分级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