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90例疑似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为对象,用X线检查诊断患儿病情,观察X线诊断效能。结果:X线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灵敏度96.51%,特异度100.0%,准确度96.67%,84.44%的患儿有鼻咽部顶壁及后壁软组织改变的情况。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采用X线诊断的效能高。

  • 标签: 儿童腺样体肥大 X线诊断 灵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状结肠扭转后采取CT征象。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检查的为对照组,采取CT检查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检查方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两组征象结果可知,CT成像技术的检测准确率要比X线的高p<0.05。结论:CT可以检查乙状结肠扭转,且CT成像技术检测准确率更高,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治依据。

  • 标签: 乙状结肠扭转 X线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针灸治疗)和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针灸 面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X线对脊柱骨折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8例脊柱骨折患者,对其实施X线检查,作为对照组,同时实施CT检查,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与金标准对比,观察组各种骨折分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均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检查满意度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T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虽然耗时较长,费用较高,但患者满意度也更高,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CT X线 诊断对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比X线和CT在脊柱骨折影像学诊断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临床价值,得出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更具优势。研究表明,CT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脊柱骨折图像,对于复杂骨折、微小骨折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尤为准确。相比之下,X线虽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在某些骨折类型的诊断中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的风险。因此,在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CT应作为首选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标签: X线 CT 脊柱骨折 影像学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本院50例桡骨远端外伤患者,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诊断,分析X线平片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本组50例患者中,正常、异常患者均有25例,各占比50.00%。在异常的25例患者中,右侧肢体受伤有15例,左侧肢体

  • 标签: X线平片 桡骨远端骨折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产科手术患者应用可吸收缝合线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98例产科手术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常规缝合线)与实验组(可吸收缝合线),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 将可吸收缝合线应用在产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可吸收线缝合线 产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鼻骨骨折行普通X线及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2月-2022年08月期间,选取86例鼻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普通X线及CT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普通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83.72%,CT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鼻骨骨折的具体诊断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鼻骨骨折患者普通X线及CT诊断,其中CT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鼻骨骨折 普通X线 CT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全款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00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00%、1.00%、3.00%、2.00%、1.00%,CT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分别为3.00%、2.00%、2.00%、2.00%、2.00%。应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X线检查,可有效诊断术后并发症,且与CT检查的检出率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检查 全髋关节置换术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动输送线在消毒供应中心包装区对于器械的传输、搬运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3年10月-12月复用器械31000份,作为器械自动输送线应用前的对照组。随机选取我院2024年3月-6月复用器械30000份,作为器械自动输送线应用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包在转运期间发生掉落和磨蹭导致包装质量不合格的次数以及从完成装配到转运至灭菌区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转运期间发生掉落和磨蹭导致包装质量不合格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从完成装配后到转运至灭菌区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器械自动输送线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省人力、降低工作人员发生劳累性损伤的风险,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器械在转运期间发生掉落和磨蹭导致包装不合格次数的出现,节省时间,节约空间,减少成本,促进医院发展。

  • 标签: 自动输送线 合格率 劳累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2月到2023年的2月50例疑似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对50例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以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并与多层螺旋CT检验结果进行对比。选取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符合率较高,阳性诊断率95.83%(46/48),漏诊率2.17%(1/46),符合率90%(46/50),踝关节正侧位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低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中诊断价值较高,踝关节正侧位X线更能够明确是否出现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在临床诊断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时可优先选择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平片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确诊的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采取X线平片诊断,分析检出率及分级情况。结果:X线平片诊断检出率较高,为96%,与临床诊断有差异(P<0.05)。 X线平片分级为0级0%,I级48%,II级40%,III级8%,与临床诊断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线平片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效果较佳,值得积极采纳。 

  • 标签: X线平片 强直性脊柱炎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CT进行诊断,并分析各自检查后的有效性。方法:8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上述人员入院区间介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其诊断中分别展开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CT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探究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8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病理检查后,阳性者计为84例,阴性者计为3例,数字X线摄影结果显示阳性者为74例,阴性者为13例,诊断符合率为88.10%;CT诊断结果显示阳性者为82例,阴性者为5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与数字X摄影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相比,CT诊断所获取的数据水平更高(P<0.05),但两种方式的特异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诊断肺结核患者时,与数字化X线摄影相比,展开CT诊断能够获取更高检出率,可全面观察病变的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证据。

  • 标签: 肺结核 数字化X线摄影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内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一线化疗方案均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患者6例,稳定患者10例,进展患者14例,临床有效率是20%,控制率是53.3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及迟发性腹泻,其中,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效果,其毒副作用可耐受,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较高的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