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双侧椎动脉血流速不同程度减慢的患者中有88.4%患者有颈椎病的X线表现。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的改变与颈椎病有一定的联系。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椎病 眩晕 脑血液动力学
  • 简介:齐拉西酮通过抵抗多巴胺D2和5HT2受体而显现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文献报道单剂肌注齐拉西酮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60min.t1/2为2~5h.本实验研究了重庆圣华日曦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人体药代动力.

  • 标签: 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给药方法
  • 简介:为研究γ-SaK的药代动力规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测定法进行体液和组织中药物浓度测定。用氯胺T法标记125I-γ-SaK,放化纯度>98%,给大鼠静注三种剂量后进行药代动力试验。数据采用3P87程序按二室模型计算药代参数。结果1/2α约为0.913-1.336分钟,T1/2β约为22.51-23.89分钟,5分钟后各组织有较高放射量。尿胆汁在3小时内可显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动物体内 基础药理 药物浓度测定 生物测定法 同位素标记法
  • 简介:选健康合格一级新西兰家兔24只,雌雄兼用,体重2.5-3.0kg,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3兔6眼,每组动物均由左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家兔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分布的浓度和药代动力参数。环丙沙星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内峰浓度值分别为8.92±2.88、142.84±25.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环丙沙星 组织分布 家兔静脉 药物分布 高效液相色
  • 简介:<正>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抑制DNAGyrase的独特作用机制,与其它类抗生素几乎无交叉耐药性,既可口服也可注射,毒副作用小,自然耐药频率低,而且抗菌谱广,近年来成为抗感染化疗药物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双氟哌酸(Difcoxacin,A—56619,简称DFL)就是一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它是1984年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体外抗菌活性 双氟哌酸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研究阶段 抗生素
  • 简介:本文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尿、粪、肝组织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和10%冰醋酸,以C18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85um,生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经两次乙醚处理可获得良好分离。血浆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50ng/ml,组织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25ng/ml,日内精密度为2.08%~3.06%,日间精密度为1.04%~3.92%,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6.00%~103.81%。为全面了解普鲁托品(protopine)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给大鼠尾静脉注射protopine10mg/kg后,测定不同时间各组织和体液中protopine的含量。结果表明,protopine在大鼠

  • 标签: 普鲁托品 生物样品 测定方法 药代动力学 大鼠 药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工作中留置尿管对尿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人由于留置尿管后造成尿道狭窄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例尿道狭窄病人中尿道损伤14例,尿道感染8例,导尿管选择和使用不当2例。结论:留置尿管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尿道狭窄,其中尿道损伤发生率最高,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尿道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原因的发生,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狭窄 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
  • 简介:为了探明尿3-甲基组氨酸(3-MH)作为人体肌肉运动损伤的检测指标的实用价值,我们连续测定了成人在无肉饮食和定量有肉饮食条件下尿3-MH的排泄水平(各36次),结果发现:1.存在明显的外源性3-MH排泄的昼夜节律,其中值为21.92mg3-MH/次,振

  • 标签: 甲基组氨酸 人体尿 饮食条件 运动损伤 检测指标 人体肌肉
  • 简介:临床心脏电生理是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内电生理、食道心脏电生理、程序电刺激、心脏内膜与心脏外膜标测。心脏内电生理是以腔内希氏束电图为主的临床心脏电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内不同部位的电位图,包括希氏束电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的电刺激,观察心脏内诸电位图的变化,以了解心脏的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及心律失常,它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有创性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 标签: 有效不应期 希氏束电图 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房结
  • 简介:我院就用胃电图检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已五年,并与胃镜和钡餐检查进行了对比,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有恶心、呕吐、上腹闷胀疼痛、食欲不振、黑便或不明原因、不典型、不规则腹痛等症状受检者。共行胃电图检查186例次。记录结果按第二次全国胃电图会议推荐的诊断标准分类。其中37例同时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20例进行了钡餐检查,作以下比较分析。胃电图检查与胃镜检查比较:胃电图诊断胃炎16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15例,正

  • 标签: 胃电图诊断 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符合率 纤维胃镜检查 胃溃疡
  • 简介:散发性脑炎是目前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本病的诊断除依据病史及有关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外,脑电图检查的异常改变是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尽早做脑电图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进行脑电图复查是十分必要的。我院近年共做散发性脑炎脑电图124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3例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脑电图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症状 异常脑电图 局限性慢波 脑电图分析
  • 简介:本实验根据近年发展起来的体视学(stereology)原理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同时结合功能观察,定量研究雷公藤多甙(MTW)对阿霉素(ADM)性肾病大鼠肾小球三维空间结构和多聚阴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1)肾病组大鼠一次性静注ADM7.5mg·kg-1,28d形成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肾病蛋白尿 大鼠肾小球 光镜 多聚阴离子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乳腺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检查在儿童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心肌炎病儿515例,采用Wilson连接方式,分别做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CG-LAB2.0Gold型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同时异常者69例(13.4%);心电图(ECG)异常者79例(15.3%);频谱心电图(FCG)异常者195例(37.8%);频谱心电图的异常率大于心电图的异常率(P〈0.05)。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最终确诊为心肌炎的86例,其中10例为心电图正常而频谱心电图异常者.结论:频谱心电图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心电图更敏感,可避免部分心肌炎的误诊诊断,但有一定的假阳性。

  • 标签: 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 儿童 心肌炎 心脏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图在脊髓灰质炎麻痹早期的应用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麻痹早期(平均4.2天)行神经及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MNCV、SNCV、Hr、Fw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联合检测,复查时间为发病后平均5.8周.结果:早期的肌电图改变同文献;SCV均正常;Hr、Fw分别46.15%和38.46%的异常,为出波率的减少;MCV出现65.38%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缺失;股神经100%异常亦为波幅降低或缺失,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复查结果均支持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改变.结论:神经电图配合肌电图检查可在早期为诊断脊髓灰质炎提供依据,股神经运动潜伏期检测在脊髓灰质炎疾病诊断中具有特异性.

  • 标签: 神经电图 检查 脊髓灰质炎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用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和大脑结构特征与规律进一步认识。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EEG常规参考导联,双极导联描记,描记时间20~30分钟,86例患者中52例作脑CT扫描。结果:本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EEG检查结果24例异常,异常率28.6%,均为轻度异常。86例中52例作脑CT检查检查结果13例异常,异常率2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少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大脑功能障碍与脑结构改变的表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