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及危险性的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4 月至 2016 年 10 月,我院心内科收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0 例 , 经心电图、听诊心音、触诊、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划分为正常窦性心律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取正常窦性心律组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心肌酶学,血液生化指标及心功能。 结果: 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其余指标,虽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室壁厚度、内径比较,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大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而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小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 DCM 患者合并了Ⅲ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会加重其心脏舒缩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预后极差,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上应对 DCM 的患者其心律失常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舒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将患者分为A组(无相关症状)和B组(有相关症状)。记录两组患者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两组患者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以及两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结果B组的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发生频率都高于A组(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日间(800-2200)(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与B组相比明显更快(P<0.05)。结论医者借助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掌握患者的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及患者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是否有相关的伴随症状出现,便于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帮助患者早日改善不良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但如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心肌坏死面积大,预后差,死亡率高。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死患者1%-3%,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间隔穿孔的老年女性患者,现将该患者救治与护理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救治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行化疗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中等或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70例患者在经化疗后,心电图改变率为5.71%,其中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占2.86%,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1.43%,贲门癌患者占1.43%,心电图改变率明显低于未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接受以阿霉素为基础化疗4.29%,表阿霉素1.43%,心电图改变率高于非阿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良好,但对合并肺心病患者需尽量避免阿霉素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右束支传导阻滞 化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3例行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超声识别、穿刺情况、神经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识别时间、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间及进针深度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超声 前路 侧路 路坐骨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于上腹部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64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例,治疗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行单纯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率、出现疼痛时间、麻醉药用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所需的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麻醉效果整体显著优于单纯全麻,上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科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 上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朝声音道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实施上肢手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三组,即常规组(T)、神经刺激仪组(N)、超声引导组(U),每组患者2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神经刺激组、常规组,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神经刺激仪组、常规组,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刺激仪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传统麻醉方式相比其所产生的麻醉效果更佳,具有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率高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5月 -2016年 4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确诊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 50例。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结合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 β-受体阻滞剂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值差异为 P<0.05,此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厄贝沙坦和 β-受体阻滞剂相结合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性和安全性极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方式在患者膝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为膝部手术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疾病的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 方法 选取某院在 2016 年月~ 2017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膝部手术患者 60 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达到了 96% 左右,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在 79% 左右;观察组患者在感觉、运动持续时间、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发生几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比较大, P < 0.05 。 讨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治疗方式对于膝部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各方面的状况,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膝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β- 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饮食、睡眠控制以及家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对比之下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的观察组SBP与DBP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对照组仅为82%。结论除了常规控制饮食,加强睡眠外,还需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相关药物实现对血压的更优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压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且还能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二年来对6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雷火灸配合骶管阻滞治疗,每周l次,3次为1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痊愈548例占80%,好转82例,占12%,无效54例,占8%。结论雷火灸配合骶管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中西合壁,相得益彰,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按摩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A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产妇作为B组,各30例,并观察2组产妇的出生1min时的Appgar评分、出生后2h后吸吮反射评分,胎儿基线胎心率、变异幅度及患者分娩时VAS评分,胎儿入盆时胎方位为枕前位的情况。结果B组产妇的出生1min时的Appgar评分、出生后2h后吸吮反射评分、胎儿基线胎心率与A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长变异幅度、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胎儿入盆时胎方位为枕前位的情况于宫口开全时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麻醉效果 镇痛 硬膜外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在胫骨骨折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实际价值。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胫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和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复合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复合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复合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丙泊酚使用量,并且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全身麻醉 神经组织 丙泊酚 苏醒时间
  • 简介: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