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三度AVB发生时,心脏会保护性启动缓慢稳定的逸搏心律来保护心脏,以避免发生心脏停搏。逸搏心律无论来自交界区或是心室,患者一般不会发生晕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患者是以晕厥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因晕厥跌倒发生骨折就诊于骨科,或晕厥跌倒发生脑出血就诊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或者误诊为癫痫发作,而来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只有其中的少数。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晕厥 患者 三度AVB 心脏停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46例发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15%,常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0.87%,两组患者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症状恢复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 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疗效 探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及危险性的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4 月至 2016 年 10 月,我院心内科收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0 例 , 经心电图、听诊心音、触诊、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划分为正常窦性心律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取正常窦性心律组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心肌酶学,血液生化指标及心功能。 结果: 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其余指标,虽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室壁厚度、内径比较,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大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而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小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 DCM 患者合并了Ⅲ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会加重其心脏舒缩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预后极差,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上应对 DCM 的患者其心律失常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舒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87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5例,设为研究组,未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均提示严重病变,其中单支病变6.67%,两支病变37.78%,三支病变55.5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高,LVEF更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将患者分为A组(无相关症状)和B组(有相关症状)。记录两组患者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两组患者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以及两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结果B组的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发生频率都高于A组(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日间(800-2200)(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与B组相比明显更快(P<0.05)。结论医者借助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掌握患者的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及患者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是否有相关的伴随症状出现,便于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帮助患者早日改善不良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但如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心肌坏死面积大,预后差,死亡率高。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死患者1%-3%,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间隔穿孔的老年女性患者,现将该患者救治与护理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救治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将其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 标签: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行化疗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中等或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70例患者在经化疗后,心电图改变率为5.71%,其中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占2.86%,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1.43%,贲门癌患者占1.43%,心电图改变率明显低于未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接受以阿霉素为基础化疗4.29%,表阿霉素1.43%,心电图改变率高于非阿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良好,但对合并肺心病患者需尽量避免阿霉素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右束支传导阻滞 化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差异(P>0.05),经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将有效缓解并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肩胛上神经阻滞 痛点阻滞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单点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闭孔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神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甲组和乙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中股外侧皮神经成功率、闭孔神经起成功率以及股神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其优势明显,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 多点阻滞 单点阻滞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Keloid,KD)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通常不会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本文对瘢痕疙瘩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20例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对。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变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得出结论,患者采取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同时结合了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全胸腔镜 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INB和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胸腔镜手术病人80例,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他们都用静吸复合全麻胸腔镜手术。其中试验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胸椎旁阻滞,对照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肋间神经阻滞。两组病人治疗时间都为五天。对比这两组病人成功的人数以及症状反应。结果经过统计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病人的病情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胸腔镜手术TPVB比INB麻醉作用强。

  • 标签: INB TPVB 胸腔镜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 标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3例行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超声识别、穿刺情况、神经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识别时间、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间及进针深度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超声 前路 侧路 路坐骨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腹横肌阻滞是腹壁区域阻滞中的新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迅速被临床推广。

  • 标签: 腹横肌阻滞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实行顺产的60例顺产产妇分娩镇痛情况;选取未实行腰硬联合阻滞的30名产妇为对照组,实行腰硬联合阻滞的30名产妇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在生产疼痛程度、产程进展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进展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相较于不采用镇痛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