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酸中毒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多种因素打击以后出现的急性弥漫损伤,严重者可形成肺不张,甚至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经科学研究者和临床专家不断探索,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明确了炎症是ALI的本质所在,即以弥漫肺泡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肺泡上皮广泛损伤为其病理特征。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老年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弥漫性肺泡损伤 诊治
  • 简介:目的研究EPO在ALI中发挥的作用,以及EPO对肺损伤的作用是否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旨在通过研究ALI发病及治疗,降低ALI尤其是老年危重ALI的死亡率。方法体内复制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18只:Con组、Vehicle组、LPS组、LPS+EPO组。小动物CT及HE染色观察其炎症表现,炎症因子检测分析对炎症反应的影响,Realtime-PCR、Western-blot及ELISA分析NLRP3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小动物CT评估发现,LPS暴露24h后可引起肺组织CT值明显增加,经EPO处理后可减弱CT值的增加(P〈0.05);HE染色提示,LPS暴露小鼠的肺组织中可以观察到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及支气管壁增厚和间质水肿等病理损伤,EPO预处理可改善炎细胞浸润和病理损伤程度(P〈0.05)。LPS处理可诱导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经EPO处理组IL-1,CCL2,CXCL5表达增高情况有所抑制(P〈0.05)。LPS处理后,NLRP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有所升高,EPO可以降低其升高趋势(P〈0.05);LPS促进IL-1和IL-18的表达,而EPO可抑制上述表达增高。结论EPO降低LPS诱导的ALI及炎症反应进程,EPO对ALI的保护作用与NLRP3炎症小体相关。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炎症小体 NLRP3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测试评分(CAT)与基本健康情况、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及肺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部分地区COPD患病情况,为排除性别患病率差异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依据男女比例2:1随机抽取116例COPD患者纳入本次调查。应用差异性比较和相关分析,探究CAT评分与mMRC评分、FEV1/预计值%及肺功能严重程度(GOLD)分级各指标之间的相关与一致程度。结果病情轻微患者64例;病情状态中度患者39例;病情状态重度患者8例;病情状态极其严重患者5例。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CAT评分与不同mMRC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583,〈0.001);CAT评分与不同GOLD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05,P〈0.001)。相关结果显示:CAT评分与FEV1/预计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0.421,〈0.001);CAT评分与mMRC评分之间呈称正相关关系(n=0.394,P〈0.001);CAT评分与GOLD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33,〈0.001);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逐步法),将各指标纳入模型,得回归方程为:CAT评分n=3.603+1.364mMRC评分+2.416GOLD分级。其中剔除其他变量干扰,CAT评分与mMRC评分及GOLD分级之间相关显著(R~2=0.229,调整R~2=0.214,=15.57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CAT评分与mMRC评分及GOLD分级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一起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AT评分 mMRC呼吸困难评分 GOLD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在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评估肺保护通气对该类疾病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该类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针对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术中采取的通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和肺保护通气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肺部感染进行评分(CPIS)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CPIS分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上升,但常规通气组患者的第1、3、5天CPIS分值较麻醉前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通气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的20%(6/30)(P〈0.05)。结论与常规通气比较,肺保护通气可以减少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压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肠过细菌的变化,了解COP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应用粪便培养方法,观察64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肠道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井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梭状杆菌较正常组多(P<0.05),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较正常人减少(P<0.001及P<0.01).结论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经常使用广诺抗生素以及长期缺氧导致胃肠道瘀血有关,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 COPD患者 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缓解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强制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Berg平衡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20.7±15.17),对照组评分提高(6.69±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5.7±4.5)分,对照组提高(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改良强制性运动 原发性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甚高,中风年发病率为2‰,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可以看到中风患者;中风年死亡率约1.2‰,它在全死因中占据第一或第二位,所以号称第一或第二杀手。

  • 标签: 老年人 中风 严重性 残疾 预防措施 脑血管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清化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脱落3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清化祛瘀方汤剂,由华东医院药剂科提供中药水煎剂,2次/d,100m/次,对照组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丸、金荞麦片、活血通脉胶囊,两组各治疗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量化表评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P〈0.0001),但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735)。结论清化祛瘀方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医学 中国传统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重C级、D级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A组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40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在(18.5~24.9)kg/m2范围,40例]和C组为超体重组(BMI>24.9kg/m^2,40例)。3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测定血浆Obestatin浓度、记录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浆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并且CAT评分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Obestatin浓度与老年COPD患者CAT评分呈正相关,与6分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肥胖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 6分钟步行距离
  • 简介: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炎症与衰老的发生有关.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固有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机体出现一种低水平、慢性炎症状态,即炎衰老(inflammaging).炎小体(inflammasome)是由细胞内感受分子如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s)与接头蛋白ASC及procaspase-1蛋白组装而成的高分子量多蛋白复合物,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小体能被多种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或内源危险信号分子激活,进而诱导caspase-1酶活化.

  • 标签: 炎性衰老 疾病发生 小体 老年性 CASPASE-1 pattern
  • 简介:目的观察华伤Ⅰ号熨疗方治疗中老年患者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方法96例入选病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华伤Ⅰ号熨疗方,对照组给予模拟剂(纱布块+炒决明子),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4周观察2组腰部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和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干预时间延长,2组在腰部疼痛、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在腰部疼痛、腰椎活动度、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华伤Ⅰ号熨疗方临床治疗寒腰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好。

  • 标签: 药熨疗法 腰病 外治法
  • 简介:结肠粪穿孔(stercoralperforationofcolon,SPC)是指因粪石或粪块压迫引起肠壁缺血、形成溃疡,继而发生的结肠穿孔,是少见的致命性急腹症,而穿孔前结肠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本文简述SP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结肠粪性穿孔 老年人 器质性病变 结肠穿孔 急腹症 致命性
  • 简介: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比较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长度多态(PCR—RELF)技术,对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71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和尿液中8项骨代谢指标。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索基因SNP+45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与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无相关,与骨转换率也无相关

  • 标签: 脂联素基因 骨转换标志物 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回顾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内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方法109例明确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血清Hcy、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Hcy水平组之间GLU、HbA1c、Cr、Ccr、BUN、HDL—C、LDL—C相比,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Hcy水平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脑卒中、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BMI)、TG、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9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和235例老年COPD患者(包括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TT4、FT4、FT3和TSH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O.05o急性加重期的三组:无肺心病和呼衰组(A组)、有肺心病无呼衰组(B组)、呼衰组(C组),B组和C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上都较A组低,但仅有FT3和TT4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呼衰组患者最低。另外,FT3水平下降与PaO2下降成正相关。而且COPD死亡组患者除TSH(p〉0.05)外,其余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着明显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OPD的严重、进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COPD 甲状腺激素 相互关系
  • 简介:目的制定适合我国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MHIEC-COPD的特异模块,为形成完整量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专家核心小组讨论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针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测定的条目进行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到医院对112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并结合专家集中讨论对条目进行筛选。结果专家讨论形成9个条目的初步量表,按上述4种统计方法并结合再次的专家讨论选定7个条目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的特异模块条目。结论按严格的程序选出的7个条目有很好的代表和内容效度。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维健康 特异模块
  • 简介:目的了解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的诊治现状,探讨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金山区某社区医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住院并诊断为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的23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规范化宣教和常规宣教后,观察3个月及6个月,了解2组患者的CAT评分、戒烟率、专科就诊率、COPD确诊率、规范化治疗率、延伸处方率、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的改善比率。结果2组3个月及6个月戒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3个月及6个月CAT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COPD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2组3个月及6个月专科就诊率、规范化治疗率、延伸处方率、肺功能改善者比率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1);3个月及6个月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普遍较低,通过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可促使COPD患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范化诊治宣教 延伸处方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方法将264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1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6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40例,选择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铁蛋白(SF)、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滤(eGFR)等指标,对各组RDW-S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与相应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RDW-SD水平高于对照组[(38.8±5.8)flvs(35.1±5.4)fl,P<0.05],且随着eGFR水平的降低RDW-SD水平升高(P<0.05),EDN组RDW-SD水平与HbA1c、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糖尿病病程、HbA1c、FBG、TC、TG、HDL-C、UA、Cr、ACR、Hs-CRP、SF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RDW-SD和ACR是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SD增加时eGFR降低,两者有相关RDW-SD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肾脏病的一个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是由于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肺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肺泡一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I型呼吸衰竭,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 老年 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