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暴发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性感染的65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致病形式分为暴发心肌炎组35例和非暴发心肌炎组30例。暴发心肌炎组和非暴发心肌炎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暴发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临床检查,暴发心肌炎组临床症状比非暴发心肌炎组临床症状严重;暴发心肌炎组患儿超声检查中左室短轴缩短率参数(31±5.3)%和左室射血分数(56±3.2)%低于非暴发心肌炎组患儿(37±5.97)%、(73±3.7)%;经死亡率统计,暴发病死率31.4%高于非暴发组10.0%。结论暴发心肌炎组患儿死亡率更高,血液中各项高血清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和低左室射血分数是暴发心肌炎患儿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非暴发性心肌炎 危险因素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4例妊娠相关暴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多专科协作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补液扩容、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做好胎儿安危监测等,病情稳定后强化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指导,并予心理支持,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经对症治疗与护理,4例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糖尿病 暴发性 妊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暴发心肌炎的临床特征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暴发心肌炎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以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的48例患儿为试验组,统计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暴发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其中主要表现为发烧、流涕、咳嗽、腹痛、恶心、惊厥和烦躁不安等症状,并且小儿暴发心肌炎死亡率较高,心电图会有传导阻滞和室颤现象。试验组48例患儿中痊愈的有46例(95.83%),死亡的有2例(4.17%),对照组42例患儿中痊愈的有31例(73.81%),死亡的有11例(26.19%),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小儿暴发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表现复杂多样,并且其死亡率较高,在治疗小儿暴发心肌炎的过程中要予以患儿全面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减少患儿的死亡,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爆发性心肌炎 临床特征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治疗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6例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加人工血浆置换术。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优,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治疗衰竭过程中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观察和术后完善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暴发1型糖尿病治疗及护理;方法总结2例妊娠合并暴发1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及护理全过程;结果2名患者经及时终止妊娠,合理应用胰岛素,纠正内环境,科学护理,病情控制良好;结论妊娠合并暴发1型糖尿病虽然病情凶险,及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及科学护理是关键。

  • 标签: 妊娠 暴发性1型糖尿病 护理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由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王宪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乙肝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分,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风险预警模型,可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早期预警,在患者出现肝衰竭病变趋势时给予积极处理,可降低死亡率。相关论文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应用ECOM治疗暴发心肌炎的护理。护理要点是严密监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活化凝血功能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机管道的使用,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该患儿经过积极及时抢救治疗后痊愈出院。

  • 标签: 人工膜肺氧合 暴发性心肌炎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非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肝部分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残石率为10.2%,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6.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9.2%,残石率为32.7%,并发症发生率为26.5%,复发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减少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提高近远期疗效的目的。对复发性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其疗效确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低,直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发性 肝内胆管结石 不同手术方式
  • 简介:1例2个月14d男性患儿因药疹、肺炎入院,抗过敏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因痰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血浆1-3-β-D葡聚糖为324ng/L而加用氟康唑24mg、2次/d静脉滴注。加药前患儿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应用氟康唑第5天,患儿口唇、双下肢出现新发皮疹,皮肤中度黄染,全身凹陷性水肿,进食后腹胀明显;第6天患儿ALT579U/L,AST655U/L,TBil71.9μmol/L,DBil48.7μmol/L,ALP89U/L;超声检查示肝脏肿大,右叶内可见条状强回声。第7天停用氟康唑,换用伏立康唑28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5ml、2次/d静脉滴注。换药次日患儿ALT761U/L,AST717U/L,TBil132.3μmol/L,DBil112.4μmol/L,ALP104U/L,凝血酶原时间57s,部分活化凝血酶原88s,INR4.86,血氨79μmol/L,乳酸6.5mmol/L。诊断:急性衰竭。停用伏立康唑,给予保利胆、降血氨、补充凝血因子等对症治疗,并行血浆置换2次。经5d救治患儿肝功能无明显好转,建议行肝移植,患儿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得知患儿出院后第2天死亡。

  • 标签: 氟康唑 伏立康唑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婴儿
  • 简介:1病例资料男,73岁,因左侧腰背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2年6月2日到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B超示:左上腹脾肾间158mm×107mm×105mm实质性肿块(图1)。MR示:左侧肾上腺区见大小约13cm×10cm×9cm团块状混杂信号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左肾脏受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影,直径约1.8cm(图2)。

  • 标签: 肾上腺区 肝样腺癌 原发性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实质性肿块 肿大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取单纯放疗治疗为对照组,而32例采取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研究组,两组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近期与远期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随访3年得到完整临床资料的有30例,对照组36例随访3年得到完整临床资料32例,比较两组结果显示研究组近期有效率、随访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不错效果,近期与远期效果均比单纯放疗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放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慢性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衰竭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在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慢性肝衰竭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性内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手术方式、结石再发部位、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术后情况作为近期疗效分析的依据,以随访结果作为远期疗效分析的依据。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5%。院外随访8个月~8年,平均复发率为38.2%,联合式手术较单一式手术的复发率低(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应强调严格遵循“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基本原则,重视首次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关键词胆管,内?结石?复发?再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慢加急性)衰竭继发感染患者检测PCT、CRP和hs-CRP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慢性(慢加急性)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为A组,31例未继发感染患者为B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C组,31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D组,检测血清PCT、CRP、hs-CRP和白细胞计数。结果A组PCT、CRP、hs-CRP阳性率和均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三项指标的阳性率还显著高于C组和D组,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慢性(慢加急性)衰竭继发感染前后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1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CT、CRP、hs-CRP是诊断衰竭继发感染的良好指标,其中PCT的价值可能更大,对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抗菌治疗等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