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结果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具有良好活性,其MIC50S分别为0.03125、0.25μg/ml和0.25、0.5μg/ml。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MIC50S均分别为1μg/ml和2μg/ml。诺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活性较差,MIC50S分别为16μg/ml和32μg/ml。环丙沙星对人型支原体MIC50S为2μg/ml,而对脲支原体MI50S则为8μg/ml。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来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人型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氟喹诺酮类 药物敏感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分泌量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多甙,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羟脯氨酸含量测量、乳酸脱氢酶检测等方法观测雷公藤多甙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雷公藤多甙5μg/mL后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A值降低,最大抑制率为59.60%;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细胞处于G2-M期比例增加(P〈0.05);当药物浓度低于500μg/mL时乳酸脱氢酶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浓度下,雷公藤多甙能抑制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生长 胶原合成
  • 简介:近年来,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治疗是临床医生关注个课题.为了寻找对其较有效药物,试用口服大蒜素治疗Ct感染38例NGU患者,并以美满霉素治疗40例Ct所致NGU患者为对照组.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大蒜素 治疗 沙眼衣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CT 临床资料
  • 简介:背景:Behcet病(BD)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和生殖器皮肤/黏膜复发性疼痛溃疡,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创伤愈合中有效性,它可能对治疗BD口腔溃疡(OU)和生殖器溃疡(GU)有效。目的:旨在确定局部外用G-CSF治疗BDOU和GU有效性。方法:根据Behcet病国际研究小组标准诊断为BD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参与研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3个月观察,记录在此期间所有发病情况。此后给予患者局部OU外用G-CSF4×120μg/d,连用5d,和(或)GU4×30μg/d,连用5d,治疗后随访3个月。研究期间全部患者未使用并发疾病特异性药物或免疫抑制性外用或系统药物。结果:对比之前接受治疗,7例用G-CSF治疗患者中,有6例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了,并减少了OU和GU疼痛。但治疗后段时间,G-CSF在OU和GU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有效性并不持续。结论:G-CSF对BD患者OU和GU愈合时间和疼痛严重度改善有积极作用。但鉴于G-CSF费用高昂、制剂不实用,不能够治愈本病,因此G-CSF仅用于部分选择性患者治疗。(1139~1143译)外用...

  • 标签: 刺激因子 口腔生殖器 因子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优缺点。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对12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作标准,并通过结果差异性分析,荧光多重PCR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89%;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则分别为77.68%和77.78%,荧光多重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P<0.05),但前者不能检测出无皮损患者HSVDNA,而后者可检测出无皮损患者中HSV抗体。结论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各有其自身优缺点,单独用PCR和其它病毒分离方法或单独使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来诊断生殖器疱疹都是不完整,均可造成漏诊。临床上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应用能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对早期、准确、快速地诊断生殖器疱疹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荧光多重PCR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生殖器疱疹 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作者报道1例33岁非特应性反应女性患者,食入不同水果后发生多次过敏反应。食入水果包括苹果、香蕉和荔枝,这三种水果属于植物学上不同植物家族。用点刺试验证实对苹果和香蕉过敏。否认对其他与水果有交叉反应物质(如橡胶或花粉)过敏。由于皮肤科医师并不能经常见到此类患者,作者希望突出强调对水果产生(但不伴有对其他常见气源性/接触性变应原过敏反应)这种罕见且具潜在临床致死性Ⅰ型变态反应。作者也讨论了对明显不相关水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原因及参与该变态反应变应原。

  • 标签: 过敏反应 植物学 苹果 香蕉 家族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