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AO治疗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LCEA)为18°~25°且随访超过2年的DDH患者33例(18°≤LCEA<25°组);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随访时间按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0°≤LCEA<10°组66例,10°≤LCEA<18°组6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CEA、前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edge angle,ACEA)、臼顶倾斜角(Tönnis角)、股骨头外移指数、股骨头骨骺臼顶(femoro-epiphyseal acetabular roof,FEAR)指数、股骨前倾角、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iHOT-12)评分。结果术前18°≤LCEA<25°组33例中3例(9.1%)的LCEA为唯一的影像学特征提示髋臼发育不良而其他参数在正常范围内;ACEA<20°者17例(51.5%)、Tönnis角>10°者24例(72.7%)、ACEA<20°且Tönnis角>10°者12例(36.4%)。18°≤LCEA<25°组后壁征阳性率(72.7%)低于10°≤LCEA<18°组(77.3%)和0°≤LCEA<10°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40);18°≤LCEA<25°组交叉征阳性率(27.3%)和坐骨棘征阳性率(48.5%)高于10°≤LCEA<18°组(分别为10.6%和18.2%)和0°≤LCEA<10°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30;χ2=16.497,P<0.001);18°≤LCEA<25°组FEAR指数(3.7±8.0)低于10°≤LCEA<18°组(4.3±7.9)和0°≤LCEA<10°组(11.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3,P<0.001)。术后18°≤LCEA<25°组LCEA由20.4°±1.8°提高至37.8°±7.1°、ACEA由18.3°±7.8°提高至36.3°±6.3°、Tönnis角由12.7°±6.2°降低至-5.6°±9.2°、股骨头外移指数由22.9%±6.7%降低至10.7%±12.2%、WOMAC评分由(20.1±13.4)分降低至(6.0±6.3)分、iHOT-12评分由(50.2±19.9)分提高至(90.0±13.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8°≤LCEA<25°组WOMAC评分小于10°≤LCEA<18°组的(9.3±9.6)分和0°≤LCEA<10°组的(12.0±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5,P=0.002);iHOT-12评分大于10°≤LCEA<18°组的(77.7±17.3)分和0°≤LCEA<10°组的(78.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3,P<0.001)。结论在超过2年的随访中,PAO能够显著改善临界DDH患者的股骨头骨性覆盖和髋关节功能。术前应重视对髋臼不同影像学指标的综合评价,更好地制订术前规划。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截骨术 骨关节炎,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纳入年龄≥6个月、完全脱位、治疗信息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24例138髋。闭合复位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后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为两者之差。术中关节造影测量复位后内侧造影池间隙(medial dye pool,MDP)及股骨头覆盖率(femoral head coverage,FHC)。MDP以占股骨头直径的百分比表示。闭合复位后以人类位石膏裤固定,2~3个月更换石膏裤,共固定2期。一期或二期石膏裤末MRI中确认股骨头获得同心圆复位即为复位成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复位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本组病例138髋中108髋(78. 3%)复位成功。单因素分析中复位是否成功与初始治疗年龄、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MDP及FHC显著相关(P<0. 05)。多因素分析中再脱位外展角度(OR=0. 792,95%CI:0. 634-0. 688,P=0. 039)及MDP(OR=0. 654,95%CI:0. 439-0. 973,P=0. 036)为独立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两因素的临界值,再脱位外展角度≤30°的88髋中86髋(97. 7%)复位成功,>50°的10髋均复位失败,31°~50°的40髋中仅22髋(55. 0%)成功,但其中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均成功,而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中仅2髋(10. 0%)成功。结论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取决于复位稳定性和质量。再脱位外展角度≤30°时任何MDP、31~50°时MDP≤20%股骨头直径是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可期望通过人类位石膏裤固定获得同心圆复位。

  • 标签: 髋关节 闭合复位 关节造影 可接受的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改善发育迟缓患儿各发育能区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发育迟缓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并归为观察组;此后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语言DQ和精细运动DQ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明显为观察组患者更佳,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改善发育迟缓患儿各发育能区的效果观察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发育迟缓患儿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58例,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29)。对两组都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循证护理措施。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比对照组的20.69%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进行干预,效果好,并发症少,家属满意度高,建议采纳。

  • 标签: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应用价值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脑发育和各项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21世纪脑成像技术(图1)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认识儿童青少年脑发育打开一扇窗。人们可以在不侵入和伤害人体的情况下,观测到脑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活动。例如,基于结构磁共振影像,能够清晰地对脑的解剖结构进行成像,如各个脑区的空间分布和皮层的沟回;基于弥散磁共振影像,可以追踪负责脑区间信息通讯的白质纤维束的方向。功能影像技术则能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发育提升 推进脑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性语言障碍(DLD)儿童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1-3岁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对125例DLD儿童进行测评。1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DLD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中不良环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养育环境中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r=0.536,P〈0.01)、社会情绪中的能力域得分(r=0.397,P〈0.01)呈正相关,与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5、-0.438、-0.390,P〈0.01)。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社会情绪的中介效应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结论家庭养育环境影响DLD儿童的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和语言发育中起部分中介效用。

  • 标签: 发育性语言障碍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情绪 中介效应 儿童
  • 简介:2003年5月9日,男婴,体重3200g,足月,平产,坐高50cm,能吸吮,已哺乳,外观头、颈、躯干、四肢无异常.出生36小时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无排便、排气,发吭,呼吸急促,收住入院.入院后,当时护士给予肛门插管排气处理一次,无排气,肛管无排便.随后抱入X光室胸透,发现右肺有大片阴影,膈下有游离气体,随即婴儿无呼吸、心跳,死亡.经解剖发现,心、肺、肝无异常,打开腹腔后,腹腔内有大量的胎粪溢出,经纱布擦洗处理,首先肉眼看到回肠末端有0.3×0.3cm的裂孔,此处有胎粪流入腹腔.经我们从胃沿小肠依次寻找观察,胃、空肠位置、外形、结构无异常,但查到回肠处回肠增粗,形成盲端.经仔细查找,回肠与盲肠不连接,有残缺的断端,只有肠系膜相连,无回盲瓣形成,结肠比小肠细短,无结肠带,只有很少的结肠袋,结肠内无粪便,而且不是"["字形分布图1,2.

  • 标签: 先天性回肠发育盲端 回盲瓣闭锁 结肠发育不良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心智发育水平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之间的 40例由于存在语言问题的患儿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对患儿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及 0~ 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中的有关指标,对不同 DQ水平儿童的 ABAS-I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较深入地分析了 spearman相关性。结果:在 ABAS-II评分方面,正常 DQ水平儿童明显高于其它儿童,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DQ与 ABAS-II评分相关系数( r=0.522)与显著性检验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心智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心智发育水平的明显改善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发育 心智发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并对其关节置换手术前后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得到提高。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对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Harris评分
  • 作者: 杨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6-19
  • 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联合音乐干预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联合音乐干预。对比体格发育情况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发育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通继续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中发挥着积极正面影响,为新生儿健康发育提供了有效支持。不仅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促进其体格发育,而且还能够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促进其神经系统快速发育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音乐干预 新生儿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门肿瘤肺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肺门肿瘤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同期胸部增强CT检查,且通过影像学随访或病理确诊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32~81岁)肺梗死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49例患者108个梗死灶。肺门部肿瘤以小细胞癌最常见(67.35%,33/49)。临床表现以咳嗽(69.39%,34/49)和咯血(34.69%,17/49)为主。肺梗死常多发(69.39%,34/49),可多个肺叶受累。梗死灶CT形态表现为楔形(46.30%,50/108)或斑片状(53.70%,58/108),密度以泡状实变为主(61.11%,66/108)。91个(84.26%,91/108)梗死灶呈FDG高代谢,SUVmax为1.48~6.62,高代谢模式为边缘征(36.11%,39/108)或不均质高代谢(48.15%,52/108)。有19例(38.78%,19/49)患者合并肺静脉受累;26例(53.06%,26/49)患者伴同侧胸腔积液。结论肺门肿瘤肺梗死以咳嗽常见。肺门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时发现外周肺内楔形变、泡状实变、边缘征、不均质高代谢病灶时,有助于对肺门肿瘤肺梗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肺梗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2例患者(例1女,59岁;例2女,67岁)分别因中轴脊柱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重组人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例1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3次后双侧上臂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自行停用rhTNFR:Fc后皮疹减轻;2周后再次使用rhTNFR:Fc,双侧上臂红色丘疹复现并加重,肩背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左踝部出现水肿性红斑,考虑为rhTNFR:Fc所致药疹,停用该药,给予抗过敏治疗10 d后皮疹减轻,1月后皮疹消退。例2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4次后左下肢出现散在的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此后丘疹面积逐渐增大并出现脱屑,考虑为rhTNFR:Fc所致。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抗风湿药物及补钙等治疗,14 d后丘疹基本消退。

  • 标签: 药疹 关节炎,类风湿 椎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 简介:肺泡Ⅱ上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增殖分化成肺泡Ⅰ上皮细胞对损伤和疾病时的肺进行修复等,对维持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肺纤维化和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肺泡Ⅱ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转分化及与肺纤维化和肺肿瘤关系研究现状分别加以阐述。

  • 标签: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肺纤维化 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活动方式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的肿瘤患者改良活动方式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置管侧上肢运动组相比,改良活动方式组肿瘤患者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OR=0.22,95%置信区间0.13~0.38,P<0.01),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加(MD=1.03,95%置信区间0.64~1.42,P<0.01)。结论置管侧肢体进行改良活动能够有效加快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腋静脉血流速度,减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静脉血栓形成 PICC 改良型活动方式 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 导管相关性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MENⅡb)诊治水平和方法.方法:通过1例延误诊断多年MENⅡb病例诊治经验分析及文献复习,提出其诊断、治疗、预后的有关问题.结果:38岁女性,5年前以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为首发症状,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年前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误诊为甲状腺腺瘤而随诊观察;半年前,再次因右侧肾上腺嗜咯细胞瘤而入院,患者伴有类马凡体型及多发性神经瘤,家族史提示具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CT显示了典型的甲状腺髓样癌(MCT)钙化,确诊MENⅡb,先后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和MCT根治术,术后康复出院.结论:MENⅡb是一种罕见疾病,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的关键,治疗上应先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行MCT根治术,术后MCT复发和转移的监测与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内分泌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