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29例不完全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29例不完全KD患儿的临床资料。29例不完全KD患儿发热、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依次为100%、58.62%、51.72%、37.93%、13.76%。实验室检查中早期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血沉增快,发生率依次为89.66%、86.21%、75.86%。结论对于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具有典型崎病2~4项指标患儿可结合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给予拟诊。全身炎症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升高对早期诊断均有临床意义。不完全KD急性期可用IVIG+阿司匹林治疗,中晚期可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 标签: 不完全川崎病 C-反应蛋白 颈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增高 诊治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10%~20%的崎病患儿接受首剂2 g/k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失败,这部分患儿称之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崎病(IVIGRKD)。对于IVIGRKD的治疗方案包括第二剂IVIG、第二剂IVIG+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单次静脉注射、环孢霉素静脉注射或口服、阿那白滞素皮下注射及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和血浆置换等。并无证据表明有哪一种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此早期预测及时发现IVIGRKD极为重要。但现有预测模型多数基于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同时因地域及人种的不同,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限制了预测评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耐药 预测
  • 简介:畸病病因不明,内科治疗主要是抗炎、抗凝,阿断匹林为首选药物。笔者自1986年12月~1993年12月收住院治疗16例,比较了大、小剂量阿断匹林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例畸病中,男10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7∶1。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1岁9例,1~4岁3例,>4岁4例。临床表现均符合修订的1984年畸病诊断标准。合并心血管受累者8例,其中心电图1°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脏B超左

  • 标签: 小剂量阿斯匹林 川畸病 房室传导阻滞 内科治疗 急性发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崎病的症状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出可能的避免误诊的方法与措施。方法针对从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中误诊的10名儿童,分析并总结他们的症状表现、诊断和检查结果。结果小儿崎病的首诊误诊情况容易发生,主要原因是症状不典型等,如发热、皮疹、眼结合膜充血等症状。结论小儿崎病容易产生误诊,这个现象必须引起社会重视,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需提高自身对于小儿崎病的认识,不能放松警惕,从而减小小儿崎病可能造成的危害。

  • 标签: 治疗研究 误诊 儿童 川崎病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1992年元月以来,我们用济南军区91医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参通注射液”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进行治疗,经2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85岁,病程最长者30年,病程最短者2年。经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20例随访6个月至1年,并经B超检

  • 标签: 川参通注射液 治疗前 夜尿 肛门指诊 前列腺体 军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省某局干部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保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由我院统一组织的医务人员完成检查的352名受检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352名体检者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有339例,占受检人数的94.8%。疾病检出率前十位依次为前列腺增生(43.8%),高脂血症(37.8%),高血压病(32.1%),乳腺小叶增生(26.4%),白内障(20.5%),心律失常(15.9%),脂肪肝(15.3%),齿病(12.5%),胆道疾病(10.5%),糖尿病(9.4%)。分组后前列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患病率分别占男、女性组第一位。结论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干部健康体检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四生理科学杂志》是由四省生理科学会主办的,以综述国内外生理科学的动态以及研究进展为主,在生理学、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建立交流平台,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同时也为在这些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提供交流渠道。设有论著、试验研究、综述、实验技术、新药介绍、教学研究、书评等栏目。

  • 标签: 生理科学会 科学杂志 四川省 征稿启事 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崎病的临床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90例小儿崎病患儿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整体组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崎病治疗效果;家长护理满意评分、黏膜充血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痊愈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外周血WBC、CRP、ESR。结果整体组崎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组家长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痊愈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外周血WBC、CRP、ESR相近,P>0.05;干预后整体组外周血WBC、CRP、ESR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崎病给予整体护理可加速病情康复,改善血清学指标和患儿预后,家长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临床观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崎病患儿家属的效果。方法32例6月-6岁崎病患儿家属,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SA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其心理状态及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崎病病因至今未明,多中心研究认为,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及物理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案国内外均主张ASA与IVIG联合使用,掌握治疗时机及剂量是成功的关键。激素治疗效果仍在探讨之中。

  • 标签: 川崎病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97例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49例)和B组(48例),分别实施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干预过程中,A组患儿相比B组并发症发生率及SAS、SDS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的安全性,维护患儿父母的良好情绪。

  • 标签: 川崎病 舒适护理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畸病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的关系.方法:参照畸病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65例畸病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本病早期发热、眼结膜弃血、唇红干裂、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00%,86.1%,90.8%,76.9%;肛周皮肤潮红94%出现在7天内;卡介苗接种疤痕反应常在3天以内.结论:畸病患儿发热,皮肤粘膜改变是畸病早期临床表现.肛周皮肤损害及卡介苗接种疤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临床表现 川畸病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和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核心,以制度建设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工作作风军事化、内部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建立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卫生执法监督队伍。

  • 标签: 四川 医疗卫生行业 卫生执法监督 抗震救灾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不完全性崎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例不全性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全性崎病的主要表现及治疗。结论不完全性崎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做出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儿科医生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程度。

  • 标签: 不完全性 川崎病 人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崎病(耐药型崎病)再次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耐药型崎病共患者49例。分别予丙种球蛋白加激素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期随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耐药型崎病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与丙球加激素治疗相较,16例给予英夫利西单抗组5 mg/kg治疗,热退,炎症指标好转,无再次耐药发生;33例予2次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24例好转,9例无反应,后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其中6例好转,3例加环孢素后热退,炎症指标好转。随访3~24个月,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36%(12/33),英夫利西单抗组为25%(4/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3,P=0.426)。英夫利西单抗组和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冠状动脉中度扩张发生率分别为0和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4例恢复至正常,英夫利西单抗组冠状动脉病变3例恢复至正常,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耐药型崎病再次治疗可以优选英夫利西单抗。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耐药型 英夫利西单抗
  • 简介:Miltenberger是与M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稀有的一系列血型,是极具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血型系统之一。Mur抗原属于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该血型在欧美属于极低频率抗原,临床意义极低,一直未受到重视。但研究表明,该血型在我国有一定的分布频率,近些年来不断有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报道,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献血人群中Mur抗原的频率进行调查,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型 Mur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合并崎病(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型流感合并崎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崎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型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结论甲型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甲型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