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翼外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ors,TM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MRI是诊断TMD的金标准,本文阐述了翼外常见病变(炎症、肥大、萎缩、挛缩)、功能和结构改变的MRI评估,为增加临床医师对TMD诊疗及评估的认识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其次为比目鱼(10/44)、股四头(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病变的骨骼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者中6例为突变型。结论内FAVA在临床、MRI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MRI信号特征可反映其复杂的病理成分。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法瓦病 肌肉内脉管异常 静脉畸形 病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颅内假源性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患者男,32岁,因摔伤后发作性右上肢抽动3个月余就诊。颅脑CT检查示左侧中央前回占位,病灶呈高密度;MR检查示病灶T1WI呈混杂高/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式强化,磁共振波谱成像提示肿瘤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内假源性血管内皮瘤。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产后腹直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指测法和腹部高频超声进行DRA程度检测,统计DRA发生情况,分析腹部超声与指测法对于DRA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DRA产妇与非DRA产妇不同时期不同位置腹直间隔距离超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全部产妇中DRA总体发生率为57.67%(173/300);经产妇DRA发生率[73.38%(102/139)]显著高于初产妇[44.10%(71/160)](χ2=26.20,P < 0.001);剖宫产分娩产妇DRA发生率[68.52%(74/108)]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51.56%(99/192)](χ2=8.14,P=0.004)。腹部超声检查对于DR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9.42%、98.42%、99.00%)均显著高于指测法检测(80.35%、85.04%、82.33%)(χ2=34.61、15.00、49.23,均P < 0.001)。DRA产妇孕36周和产后2周不同位置腹直间隔距离均显著小于非DRA产妇(t=5.17~7.46,均P < 0.00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于产后DRA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直肌 超声检查 分娩 剖宫产术 早期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症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子宫腺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70例子宫腺症患者治疗后共41例(24.12%)复发,129例(75.88%)未复发。未复发组发病年龄[(43.02±4.66)岁]大于复发组[(41.26±4.71)岁],糖类抗原125(CA125)[(23.79±3.88)U/mL]、糖类抗原153(CA153)[(49.19±19.90)U/mL]、糖类抗原199(CA199)[(39.70±3.91)U/mL]、非经期子宫体积[(162.94±34.57)cm3]均小于复发组[(25.30±3.94)U/mL、(58.41±20.12)U/mL、(41.16±3.44)U/mL、(181.70±38.38)cm3](t=2.10、2.16、2.57、2.14、2.79,均P < 0.05);未复发组宫腔操作史[19.38%(25/129)]、盆腔炎病史[23.26%(30/129)]、合并子宫肌瘤[11.63%(15/129)]低于复发组[36.59%(15/41)、41.46%(17/41)、26.83%(11/41)](χ2=5.11、5.15、5.55,均P < 0.05);两组间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1.11、0.61,均P > 0.05),婚姻状况、治疗方法、痛经史、家族史、剖宫产史、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0.41、1.28、0.75、3.78、0.05,均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是子宫腺症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95,P < 0.05);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腺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40、2.33、2.78、1.10、1.02、1.10、1.01,均P < 0.05)。结论发病年龄小、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腺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划分高风险群体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降低子宫腺症药物治疗的复发率。该研究具备科学性,在因素分析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 回顾性研究 药物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发病年龄 子宫体积
  • 简介:摘要少症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与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及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的共同健康问题。本文重点围绕近5年少症的非药物干预文献做一论述,重点阐述多模式运动、肠道菌群、肠外营养及综合干预与少症的关系,以期为少症制定科学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提供较新依据。

  • 标签: 肌少症 运动干预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以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综合征,与老年人活动障碍、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少症病因未完全阐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运动减少、遗传因素、增龄相关激素变化、营养不良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肌细胞凋亡等参与其中。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改变可能参与了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改变及其在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肌少症 肌肉质量 肌肉功能
  • 简介:摘要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其特点是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骨骼肌质量和强度进行性、全身性丧失。老年人发生少症不仅会导致跌倒、骨折、失能、运动能力下降,还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和加重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专业组织和机构先后发表了少症的评估和诊断共识,但纳入的参数不完全一致,本文就各个共识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综述。

  • 标签: 肌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晚期早产儿先天性强直性营养不良,以生后复苏困难、重度窒息为首发表现,入院后吸吮力弱、吞咽慢、呼吸吞咽不协调、自主活动少、张力低下,偶有强直,原始反射无法引出。其母孕期羊水多,全麻剖宫产气管插管拔管后误吸、肌无力。母女基因检测均提示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重复>100次。

  • 标签: 先天性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DMPK基因 松软儿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骨骼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见的一种肺外疾病,约有92%的COPD患者会出现骨骼功能障碍。为有效应对和控制COPD患者的骨骼功能障碍,选择科学有效的测评方法对骨骼功能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尤为重要。本文从力、量、肌肉耐力、运动能力方面综述COPD患者骨骼功能的常见测评方法,并探讨不同测评方法的应用现状、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相关研究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骨骼肌功能 骨骼肌功能障碍 测评方法
  • 简介:摘要失代偿性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是肝移植,该过程中少症发病率高达43.4%。少症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生存时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主要通过术前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计算第三腰椎平面骨骼含量来评估少症。现有研究证明,肝移植患者存在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蛋白质合成率降低,已发现的肝-轴介质(如高氨血症、低生长激素和睾酮、内毒素血症等)、潜在的介质(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肠道菌群在肝移植相关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回顾了肝移植围术期少症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采取合理的营养素和激素补充、个性化的阻抗锻炼、阻断肝-轴介质通路等联合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医生对少症的重视程度,可能改善甚至逆转少症,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长期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失代偿性肝硬化 肌少症 肝-肌轴
  • 作者: 郝瑞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眼心反射通常发生于眼科手术中,尤其是眼外手术多见,一般会引起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二联律、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眼心反射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眼外手术中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等与眼心反射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降低眼外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及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眼肌 斜视 眼外科手术 反射,眼心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 标签: 物质戒断综合征 γ-丁内酯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兔腹腔高压持续时间不同其腹肌、膈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2只,体质量2.7~3.2 kg。2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只;模型1组~3组,每组6只。4组实验兔制作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加压水囊不注液;模型1组~3组加压水囊注入含龙胆紫溶液的生理盐水,每注入50 mL生理盐水测量腹腔内压力1次,最终使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完成模型制备后24 h进行标本取材,模型1组~3组分别于完成模型制备后24、48、72 h进行标本取材。按实验规划时间点使用空气推注法常规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实验兔左侧膈和6 cm×4 cm大小前腹壁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22只实验兔均成功完成模型制备,模型1组~3组兔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时腹腔加压水囊量为260~380 mL。所有实验动物制备模型后活动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实验兔摄食量轻度下降,模型1组~3组实验兔摄食量明显减少或不进食。实验过程中模型1组、3组各有1只实验兔死亡。(1)腹壁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腹壁横纹脂肪变性;模型1组腹横纹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模型2组腹横纹间可见出血,局部可见炎性坏死;模型3组可见横纹断裂,伴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坏死。(2)膈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膈横纹束部分萎缩;模型1组可见膈横纹束部分萎缩,部分肥大;模型2组可见膈横纹束萎缩,萎缩的细胞核聚集,部分区域可见横纹减少或消失;模型3组可见膈横纹束部分肥大,部分萎缩,束间血管扩张充血。结论腹腔高压可引起腹肌和膈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且随着高腹压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 标签: 腹内高压 腹肌 膈肌 病理过程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体外膈起搏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膈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47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行体外膈起搏治疗,从机械通气第3天开始直至撤机,追踪随访至出院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膈厚度、膈移动度及膈增厚分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失败人数、住院时间、死亡人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膈厚度(cm)[(0.21±0.05) vs.(0.16±0.05) ]、膈移动度(cm)[(1.38±0.37) vs.(1.11±0.48) ]、膈增厚分数(%)[26(19,32)vs.18.5(10.25,20)]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d)[ :10(7,15)vs.13(10.2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人数(例)[ (7 vs. 9)]、住院时间(d)[22(15,30)vs. 24(17.25,34.25)]、死亡人数(例)( 8 vs.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体外膈起搏,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患者膈功能,延缓膈功能下降,增加膈移动度及膈增厚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体外膈肌起搏 膈肌超声 膈肌功能障碍 肺康复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膈肌增厚分数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T细胞依赖性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骨骼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是MG中最重要的累及器官。骨骼可分为Ⅰ型、Ⅱa型、Ⅱd/x型和Ⅱb型四种肌肉亚型,骨骼中不同肌纤维类型之间拥有转变的可塑性,在MG疾病中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文章概述了MG中骨骼的研究进展及骨骼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骨骼肌 肌肉亚型
  • 简介:摘要失代偿性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是肝移植,该过程中少症发病率高达43.4%。少症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生存时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主要通过术前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计算第三腰椎平面骨骼含量来评估少症。现有研究证明,肝移植患者存在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蛋白质合成率降低,已发现的肝-轴介质(如高氨血症、低生长激素和睾酮、内毒素血症等)、潜在的介质(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肠道菌群在肝移植相关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回顾了肝移植围术期少症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采取合理的营养素和激素补充、个性化的阻抗锻炼、阻断肝-轴介质通路等联合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医生对少症的重视程度,可能改善甚至逆转少症,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长期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失代偿性肝硬化 肌少症 肝-肌轴
  • 简介:摘要糖尿病骨骼病变是临床上易被忽视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早期识别和预防糖尿病骨骼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改善和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对2型糖尿病骨骼病变的概念、发病机制、评估方法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种并发症的重视,提高其诊治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标签: 糖尿病骨骼肌病变 2型糖尿病 骨骼肌 发病机制 评估方法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