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4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9±12)岁。根据肝再生率(LRR)是否大于100%,分为两组:再生良好组(LRR≥100%,n=24)和再生不良组(LRR<100%,n=20)。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差异及术后生存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术后15、30、90、180 d的移植肝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7.04±7.00)%、(164.03±16.72)%、(180.98±26.30)%、(159.40±26.28)%。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2、3、4、5、6、7天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术后第1、2、3、4、5、6、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5、6、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0天的每100 g肝质量门静脉流量情况均好于再生不良组。再生良好组和再生不良组受者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肝再生不良受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肝再生良好的受者。

  • 标签: 肝移植 肝再生 门静脉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ERG)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60例胆囊病变患者的胆囊组织,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6.0±14.0)岁。按是否存在胆囊结石分为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患者),每组各30例。彩超检测并计算胆囊收缩率。分别切除胆囊颈、体、底部组织做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HERG蛋白和CD117(Cajal间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为(65.8±4.1)%,低于对照组(73.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免疫组化显示HERG蛋白主要分布在胆囊组织的黏膜层,呈棕黄色。Western检测胆囊结石组胆囊底部的HERG蛋白相对表达为(0.293±0.102),低于对照组(0.694±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27)。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ERG蛋白主要分布于胆囊上皮Cajal间质细胞中。胆囊结石组胆囊底部Cajal间质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而胆囊颈部和体部Cajal间质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均存在Cajal间质细胞和HERG蛋白,胆囊收缩率下降可能与胆囊底部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的HERG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Cajal小肠细胞 人类果蝇相关基因蛋白 胆囊收缩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术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术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的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07)、舒张期充盈比例(P=0.001)和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比例(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旁路移植血管流量增加,搏动指数减少,舒张期充盈比例有所上升,收缩期逆流的患者比例有减少趋势。对于轻中度功能性冠状动脉狭窄(FFR≥0.75)的患者,近中期及血管闭塞机会可能增加;对于重度狭窄(FFR<0.75)患者而言,能获得较满意流量参数及可能的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流量测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CEA组)及颈动脉支架组(CA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EA组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8.81±43.28)min,出血(419.05±127.33)ml;CAS组1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82±23.16)min,出血(318.18±98.1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4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 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在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应根据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合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瘤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内动脉瘤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内动脉瘤瘤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环境声音传入时患者自行感受到声音的一种现象。关于主观性耳鸣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听觉通路的神经元膜电位活动,包括其自发放电率增加以及兴奋同步性增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元的膜电位活动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各类离子通道密切相关,包括与上下级神经元形成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联系所需的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如γ氨基丁酸(GABA)能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乙酰胆碱类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还有与细胞膜电位相关的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如L-型钙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和K+-CI-共转运体等。本文拟针对与主观性耳鸣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离子通道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 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同期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接受治疗的HL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HL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FFP)的因素。收集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HL(r/rHL)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数据,分析解救治疗的效果。结果共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64例HL患者,其中男424例,女340例,中位年龄30岁(14~83岁)。截至2022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11个月(0.3~262.0个月),10年淋巴瘤特异性生存(LS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7%(95%CI:89.5%~93.9%)和87.1%(95%CI:84.5%~89.8%)。SEER数据库中HL患者10年LSS率和OS率分别为86.8%(95%CI:86.3%~87.2%)和79.0%(95%CI:78.5%~79.5%)。校正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L患者10年LSS率及OS率均高于SEER数据库的患者(均P<0.001),校正后两组10年LS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期(早期预后不良型:HR=2.35,95%CI:1.13~4.89,P=0.023;进展期:HR=5.44,95%CI:2.62~11.30,P<0.001)和血清β2微球蛋白(HR=1.67,95%CI:1.08~2.58,P=0.021)是HL患者FFP的影响因素。116例r/rHL患者解救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37.9%(95%CI:29.6%~47.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5年PFS率为29.9%(95%CI:20.9%~38.9%),5年OS率为62.9%(95%CI:54.1%~71.7%)。结论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或进展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标准治疗模式 生存 预后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旁入路治疗骨盆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5具10侧完整湿性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会阴旁入路,明确入路体表设计标志及显露范围,观察股后皮神经会阴支与手术入路切口的解剖特点;于入路切口上选取5个测量点,测量每个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体表投影的距离(L1~L5)。临床应用经会阴旁入路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复位固定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1.55±14.32)岁(范围18~62岁)。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测量内收肌群肌力,并根据Majeed评分评价功能。结果解剖研究表明,耻骨联合角顶点水平外侧旁开4 cm与坐骨结节以近4 cm的连线为会阴旁入路轴线,经此入路可显露耻骨联合至坐骨结节范围,入路切口测量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的距离L1为(19.40±1.17)mm(范围18~21 mm)、L2为(16.60±2.76)mm(范围10~20 mm)、L3为(18.30±1.89)mm(范围16~21 mm)、L4为(19.20±1.93)mm(范围16~22 mm)、L5为(14.70±1.83)mm(范围13~18 mm)。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91±4.09)个月(范围13~26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8.18±0.98)cm(范围7~10 cm),手术时间为(59.64±12.17)min(范围43~8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130)ml。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3.36±2.06)周(范围10~16周)。Matta评分为优6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内收肌群肌力4级4例、5级7例;Majeed评分为(86.55±9.59)分(范围66~100分),其中优8例、良3例。术后出现性交痛2例、异位骨化2例,所有患者均无会阴区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会阴旁入路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股后皮神经会阴支损伤的风险小。采用会阴旁入路治疗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治疗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的安全入路,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耻骨 坐骨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学 会阴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采用国产填料纯化四价流感疫苗病毒的生产工艺。方法分别使用进口填料Sepharose 4FF和国产填料Seplife 4FF,对多价流感疫苗进行纯化。对纯化后的病毒液进行单向免疫扩散检测、ELISA、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综合评估分离纯化效果。结果在50 cm/h流速时,Seplife 4FF对血凝素的回收率高于Sepharose 4FF,卵清蛋白的去除率相当,4个型别流感病毒的卵清蛋白去除率和血凝素回收率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91.5%~94.6%和92.4%~100.8%,两种填料纯化的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用国产填料高效纯化流感病毒的方法。

  • 标签: 疫苗,四价流感病毒 纯化方法,分子筛层析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作为经典的急性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白蛋白既可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态,也能体现疾病所导致的机体消耗程度。目前,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已被证实在腹部外科多种疾病,如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以及各类腹部肿瘤的预后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该指标相较于单独检测C反应蛋白或白蛋白有着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同时又具有廉价、早期、可连续性检测等特点,相比其他的预后评分,可以为疾病诊治及后续治疗提供更及时的指导,其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预后指标。本文就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部外科相关疾病预后价值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 腹部肿瘤 癌,肝细胞 结直肠肿瘤 炎症性肠病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绪智力各维度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通过针对性的情绪智力培养提高住培医师的人际沟通能力。方法对住培基地一年级临床医学132名住培医师在自评分级的基础上以情绪智力和人际沟通评价量表进行联合测量,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自评分级的组间差异,以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情绪智力各维度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评分级较清晰地对受测人进行了三分层,在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中,三分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很好"组各项得分高于"尚可"组和"稍不足"组,在情绪智力总分(P<0.001)及其情绪知觉(P<0.001)、自我情绪管理(P<0.001)、他人情绪管理(P<0.001)和情绪利用(P<0.001)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沟通能力总分及其维度中,三分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冲突管理中,"很好"组相对于"尚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均与人际沟通能力呈正相关(P<0.001),但对人际沟通能力影响最显著的为情绪知觉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R2=0.531,P<0.001)。结论通过对住培医师在情绪知觉和他人情绪管理维度的侧重性培养,有望对住培医师达到国家规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 标签: 情绪智力 情商 人际沟通能力 住培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结合诊疗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1例服羟基脲致手背部皮肤鳞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情演变情况。口服羟基脲致严重皮肤溃疡甚至癌变伴淋巴结转移者少见,发生于四肢者致残率高、预后差。加强用药警戒及监测、及时识别致癌高危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减轻经济负担尤为重要。

  • 标签: 羟基脲 皮肤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药物警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间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收治的41例无脊髓压迫症状脊柱单发或多节段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被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1例)和传统透视组(20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进行全身评估及脊柱转移瘤相关评分。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椎弓根突破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结果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369.4±68.5 )min ]、术中出血量[(665.6± 282.5 )ml ]、术中透视次数[(10.5±1.8)次]较对照组[(550.2±100.3 )min、(1 089.6±368.6 )ml、(16.2±3.3)次]少(均P<0.05)。椎弓根突破率[(5.8±0.4)%]、骨水泥渗漏率[(6.9±0.5)%]较对照组[(20.8±1.5)%、(22.3±1.8)%]低(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均相近(均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透视次数、降低椎弓根突破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微波消融 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和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的脓毒症患者脑组织的基因组数据,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确定SAE的DEG。结果DEG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蛋白质水解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PPI分析筛选出10个枢纽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 SREBF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封闭蛋白5(claudin 5, CLDN5)、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蛋白4(V-set and immunoglobulin domain containing 4, VSIG4)、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 GADD45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血管生成素-2基因(angiopoietin 2, ANGPT2)、CD14、CD163、血栓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 THBS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SAE相关的10个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和机体的免疫炎症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脑病 基因 计算生物学 免疫炎症
  • 简介:摘要微RNA(miRNA)通过与靶标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在转录水平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临床分期、分型、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miRNA具有作为DLBCL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并且因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miRNA的治疗有望为DLBC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微RNAs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工程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工程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现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往往难以被工作人员发现,安全事故容易发生。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预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机电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建筑领域及电力系统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由于机电工程技术本身难度较大,且机电工程系统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技术的使用和更新依赖于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和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导致了企业与机电工程研发相关的项目推进速度较慢。企业要想进一步充分利用机电工程技术,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保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并积极培养和引入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会愈加明显,并朝着数字化和智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自动化技术 机电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海绵城市”可以针对净水、渗水、蓄水、吸水等多方面进行工作,“海绵城市”主要以顺应自然为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问题上,老旧的城市建设以快速排出为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则是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为主要建设理念,以达成削减地面径流污染并充分补给地下水的目标,促进城市人员和水资源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海绵城市理念 民用建筑 给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