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及管理策略。方法对我县2009年10月至今公共卫生项目启动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建议。结果借深化医改的时代开车,组建公共卫生科,全面展开居民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首先夯实基础,迅速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并快速跟进电子信息化工程。同时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认真细致的开展六类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结论通过3年的上下努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逐步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农村 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现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Silkfibroin-chitosanscaffcold)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submandibularglandcellsRSGCs)粘附、增殖、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3d龄Wistar大鼠的颌下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来源、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扩增。冻干技术制作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实验组,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对照组。用作实验组的每个支架含VEGF浓度为10ng/ml。将浓度为5.0×106/ml的第二代大鼠颌下腺细胞悬浊液分别接种于含有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实验组)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照组)进行培养。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粘附率,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接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接种大鼠颌下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的超微结构。测定1d-9d培养复合物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泌功能。采用SPSSforwindow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纯化扩增的大鼠颌下腺细胞与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成功的复合培养。细胞粘附率检测实验组粘附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结果显示(MTT法)接种后1d,实验组细胞数量略大于对照组(P>0.05),而3d-9d,两组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从3d-9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淀粉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丝素-壳聚糖支架呈海绵状结构,植入初期大鼠颌下腺细胞成圆形,散在的粘附于丝素-壳聚糖支架网孔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颌下腺细胞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大鼠的颌下腺细胞的粘附、增殖、分泌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鼠颌下腺细胞 丝素-壳聚糖支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淄区4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今后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为推进我区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4-2012年临淄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2年麻疹专病系统录入的麻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淄区麻疹发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不同,由计划免疫前(1974-1977年)的以1-14岁年龄组为主,转变为以15岁以上年龄组为主,近几年主要是20岁以上成人发病,8月龄以下未到免疫年龄的儿童发病呈逐渐增多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98.33%,有免疫史的仅占1.67%;2005年以来先后发生4起局部暴发,其中3起发生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起由医院内感染引起。结论临淄区麻疹发病向8月龄以内和成年人转移,1-14岁儿童发病以流动儿童为主,麻疹局部暴发见于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和医院内,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巩固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加大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适时开展15岁以上人群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探索性开展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等疫苗的接种。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室 医院 护理人员 工作场所 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横县2005-2012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x2检验、动态数列、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方法,对广西横县乙肝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横县共报告乙肝904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93/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561;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危险度突出,20岁、30岁组为高危人群;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86.64%;无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发病有相对集中趋势。结论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乙肝发病年龄明显后移,控制乙肝的流行应在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以控制疫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城市举办国际性、综合性的大型商业展览、旅游娱乐等户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此类大型户外活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和提升知名度的平台。成功举办这类大型户外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是其重要保证因素之一。目前情况表明,我国中小城市在举办大型户外活动时所采取的医疗卫生保障措施还不够全面到位的,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卫生应急等方面[1,2]。由此可见,研究并完善此类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小城市举行 举行户外活动 保障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往病例,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门静脉损伤。方法对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生门静脉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无死亡,发生凶险性大出血2例。结论正确的术中应对策略,可有效的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门静脉损伤而造成致死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保护策略在预防多巴胺致外周静脉炎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行外周静脉保护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对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建立静脉路次数及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炎治愈时间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建立静脉路次数及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上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建立静脉路次数更少、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更高。结论临床在外周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实行外周静脉保护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多巴胺 静脉注射 外周静脉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老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开始,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且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但目前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骨关节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在调治骨关节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骨关节炎的健康素质教育、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活动、重视养生固本;“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瘥后康复”强调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治未病 预防思想 中医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结算管理对医疗费用控制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及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农合保险方案科学结算设计的必由之路,以及在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可采用混合的支付方式来实现。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费用结算 医疗费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采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心理特征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0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经PICC治疗乳腺肿瘤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辅以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评价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手段,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宾阳县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4所小学,发病共302例,罹患率为6.83%,男女性别比为1.801,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校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P<0.05),各校采取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严格落实隔离病人、通风消毒和应急免疫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最有效办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宣威市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宣威市1990~2004年报告的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年份、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2260例,平均发病率为15.12/10万,占同期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4.10%,占病肝的42.65%,波动在3.45/10万~35.75/10万之间,最高达35.75/10万(1998年),地区分布主要在板桥、榕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上升,到10月达高峰,持续到12月才有所下降;男、女发病高峰均在1~19岁年龄组,25岁前男性高于女性,25岁后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35.1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26.15%)、农民(占22.21%)。结论肝炎在宣威市近年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重点防制的传染病,预防甲肝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对入托入学新生漏种者给予补种;加强疫情监测、疫源地终末消毒、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防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镇疑似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保障。方法将我镇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的168例疑似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68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有103例为中小学生(6-18岁),幼儿9例(小于6岁),成人56例(18岁及以上)。患者发病至就诊、发病至入院的中位数分别为0.5、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68例、咳嗽157例、咳痰86例、扁桃体肿大73例、咽痛53例。合并症发生16例,发生率为9.5%,主要为支气管炎。单用奥司他韦、奥司他韦联合中药、单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程分别为8.5、8.7、9.1天,无显著差异(F=0.35,P=0.79)。67例有可疑接触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2天。结论我镇疑似流感病例症状较轻,病情较温和,发病率与往年相比较没有显著升高,采用居家隔离10天的措施,对控制流感在学校等集体单位的蔓延和扩散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流感 流行病学 潜伏期 奥司他韦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淄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8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23/10万。一年四季均有发病,4-6月和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占58.38%。发病年龄以7-19岁学生为主,占69.9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941。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71.92%,幼托儿童次之,占15.53%。有1剂次免疫史的占73.20%,2剂次免疫史的占1.10%,3剂次免疫史的占0.28%。结论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2剂次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