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护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持续压监护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降低压药物的生效时间与持续作用时间,监护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与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监护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30.95%;组间监护效果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压监护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2例脑出血患者实施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观察与护理,针对具体护理问题,提出护理分析和实施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存活28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病死患者中3例死于中枢神经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静脉窦血栓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可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感染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综合了感染的定义、分类以及治疗策略,重点关注了抗菌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和最新进展。在治疗中,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与剂量的精准匹配,以及抗生素治疗的时机和持续时间的合理调整至关重要。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新型抗生素的出现和多药耐药性的挑战,以及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为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也得到了详细介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计划和定期疗效评估的重要性。

  • 标签: 颅内感染 抗菌药物 治疗策略 多药耐药性 个体化治疗 新型抗生素 联合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 脑脓肿 脑脊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患者术后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资料分析法,首先收集近年来在本院接受脑外伤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分析诱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护理预防策略。结果:研究分析发现,诱发脑外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脑脊液渗透、引流管放置时长、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糖等)、开发性切口、术前GCS 评分、手术类型等多因素有关。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手术中,会由于多种因素而诱发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加以注重护理工作的开展,医护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诱发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感染 因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比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护理
  • 简介:动脉血肿(aorticintramuralhematoma,AIH)是指血管壁中层发生血肿的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没有内膜的破裂口,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两腔,不与主动脉腔相连通[1]。AIH为AD的一种特殊变异,是AD的一种早期状态或先兆,发生率约占AD总数的10.0%~12.8%,最终多会进展为AD,同样具有破裂的倾向。近年来,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12例,其中心肌梗死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阐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 植入 护理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近三十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相应的护理技术在过去近十年里有着明显的改进。本文以穿刺股动脉途径为重点综述国外PTCA术后留置动脉鞘管的护理进展:动脉外鞘管拔除责任者、拔除时间、拔管后局部压迫方法等内容,旨在提升PTCA术后护理质量。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动脉鞘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外段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方法收集50例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同时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检查完成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在血管异常以及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形成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斑块形成率14%,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的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斑块的情况,在临床上可以使用超声诊断的方式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评价患者的实际病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经多普勒(TCD)结合彩超对锁骨下动脉(Subcl)盗血患者进行研究,我们得出结论TCD结合彩超对SSS进行分型,对判断病程走向及对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血流动力学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颈部彩超 SSS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经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对比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经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正确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相对于单纯使用多普勒超声或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为医师治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脑血管 超声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85例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8例完全康复,43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结论通过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重症脑出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血肿手术后继发血肿的CT表现及检查价值。方法颅脑外伤性血肿术后继发血肿24例病例。结果术后继发血肿分别有硬膜外血肿3例,中线血肿3例,脑室内出血3例,脑挫伤血肿15例。结论CT检查对外伤性血肿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伤 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安定镇痛术辅助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需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辅用神经安定镇痛术,87例)和对照组(未用神经安定镇痛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波动,未昏迷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两组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未昏迷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安定镇痛术辅助脑出血微创清除术血压平稳、镇痛效果明显、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神经安定镇痛术 颅内血肿微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主要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采用抗生素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经过对应治疗,12例治愈,治愈率为30%,18例好转,好转率为4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术 抗生素 腰大池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操采取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患者8例,Ⅱ级患者4例,Ⅲ级患者3例,Ⅳ级患者1例;对照组Ⅰ级患者3例,Ⅱ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4例,Ⅳ级患者4例;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后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¹H-MRS)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49例常见肿瘤及非肿瘤患者行增强后多体素¹H-MRS检查,其中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3例,脑膜瘤14例,炎症6例。测量计算3种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代谢物比值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胆碱(rCho),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肿瘤NA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脑外肿瘤低于脑肿瘤,高级别(Ⅲ~Ⅳ)胶质瘤较低级者(Ⅰ~Ⅱ)下降明显。Cho/Cr升高,高级胶质瘤比低级胶质瘤高(P(0.05),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瘤体瘤周水肿区Cho/Cr有显著性差异。部分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可检测到Lac、Lip峰。部分脑膜瘤(4/14)可检测到Ala峰。结论¹H-MRS从微观水平分析脑肿瘤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术后复发、组织上分级有重要帮助。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颅脑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强化区 强化边缘区 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