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按照血透室护理措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早期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甲组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固定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00%,高于乙组的76.00%;甲组患者伸膝度、屈膝度显著大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乙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固定术治疗,有利于缓解屈膝度、伸膝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小切口 入路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术式分为研究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行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疗效确切,手术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上颌窦提升术中不植骨但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上颌后牙缺失并需行上颌窦提升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不植骨,植入种植体统计79枚,对比患者术后即时和术后3个月时的X线片;结果64例患者患者在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适感及相关并发症,且术后12个月内时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效果良好,种植成功率为100%;结论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时植入种植体,手术创伤性较小,操作简便,且术后修复效果良好,种植体成功率较高,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费用。

  • 标签: 上颌窦提升术 种植体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患者进行肠营养时的返流风险发生率。方法采用品管圈方法,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使用肠营养的重症患者,通过原因分析,采取抬高床头45-60°,使用专用肠营养输液器基础上加用恒温加热器,使用肠营养泵匀速滴注以及使用误吸风险评估表等措施来降低患者返流风险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营养患者的返流风险发生率由45例次减少到23例次,目标达成率105%,进步率4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重症患者肠营养返流风险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品管圈肠内营养重症患者返流风险
  • 简介:摘要新式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借助高科技产品纤维胆道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在肋缘下行小切口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道镜或胆道硬镜的直视下取出胆囊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费用少,既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消除了临床症状。术后尽快恢复胆囊的功能是避免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患者术后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适当运动以及应用药物等方法,调节血脂、血糖,纠正异常肝功能,保护胆囊功能,降低胆结石的复发率。

  • 标签: 新式内镜 微创术 胆囊结石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针刺与深刺太阳穴(EX-HN5)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方案与深刺太阳穴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83.33%,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而言,给予深刺太阳穴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针刺次数,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 标签: 太阳穴 针刺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3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所有33例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T2DM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内分泌科2014.1~2016.1收治的T2DM患者120例,依据血尿酸水平分组,NUA组(n=60)代表血尿酸正常,HUA(n=60)代表合并高尿酸血症,比较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HUA组HDL、LDL、TG、BUN、UMA及Scr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NUA组(P<0.05);NUA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HUA组8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HUA合并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T2DM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助于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机体易造成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造成血管钙化,减少动脉顺应性,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死亡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作为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磷代谢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尿磷排泄、维持血磷稳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在CKD-M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CKD早期即可检测其水平的增长。α-Klotho作为辅助因子,明显增加FGFR与FGF23的亲和力,使得FGF23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器官特异性。故FGF23可为CKD患者心血管钙化早期诊断的新生物学标记及其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按照血透室护理措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早期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了传统的对比实验方法,将我们的治疗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及TSRH、CD、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对照组用TSRH、CD、AF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根据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固定在改善椎体高度、Cobb角的矫正程度、活动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经椎弓根植骨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固定术患者,分别给予患肢对症处理、积极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疼痛管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长度的恢复情况,评估腕关节活动功能。结果6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评定标准评估,其中优48例,良11例,可1例,均未见固定物松动断裂、肌腱激惹及神经刺激以及骨折复位丢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钢板固定术患者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稳定骨折面,帮助腕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显著提高手术效果,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镜下球囊扩张术在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9月-2012年6月符合条件的36例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基线资料相似患者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12月,比较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治疗成本。结果球囊扩张组术后2周镜复查,幽门狭窄口通畅29例,7例患者经再次球囊扩张后幽门狭窄口通畅,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19次;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幽门口直径为(10.4±1.8)mm,明显大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12月,平均随访(30.7±2.8)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扩张后14~30个月出现再梗阻后,复发率为11.11%,患者再次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89次。球囊扩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0.4)d,短于传统手术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328.7±154.2)元,低于传统手术组,治疗随访时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组扩张时发生胃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球囊扩张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确切,是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镜对于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中经胃镜诊断是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病人共90例,实施小探头超声检查,按照诊断结果选取镜下或者外科的治疗方法。结果在90例病人中发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共43例,发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共10例,发源于黏膜下层的囊肿共6例,静脉瘤共7例,曲张静脉共3例,脂肪瘤共2例,外器官受压迫的共5例。然后出现症状的病人实施镜下或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探头的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可按照诊断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诊断 平滑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营养护理对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静脉配置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早期肠营养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实施早期肠营养护理具有非常明显的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