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双盲法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样本抽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等明显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后 无症状心衰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达生(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4例基本痊愈,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1例基本痊愈,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4±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5±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尼莫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梗死较单用西药疗效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尼莫通片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3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从临床症状、治愈情况和死亡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结果在3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成功治愈32例,其中6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症非常不典型,存在多种的并发症,死亡率非常高,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理、并发症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依照护理路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5/30)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4/3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确切,且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提升患者心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 不良心理 并发症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急性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疾病结局欠佳,致死致残率很高。引入新型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急性梗死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初现成效。本文将对急性梗死的治疗现状进行阐述,并就其治疗新进展包括新疗法和新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希望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治疗 新进展 新疗法 新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特点,提高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水平,以达到提高该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总结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通过对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经验的总结,认为对该类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大量补液期间的观察及护理;2.心律失常的观察及处理;3.心理护理。

  • 标签: 右心室 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CI)属于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抗凝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同时亦会采用药物抗栓治疗。目前,我国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抗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两个方面,现本文便在对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明确后,从该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整理和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中MMP-9含量的变化与患者患急性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以急性梗死(ACI)为诊断收入院的病人120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中MMP-9含量的差异;并比较实验组患者不同的梗死灶体积中血清MMP-9含量水平的差异;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P-9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患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MMP-9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面积比较大的脑梗死患者的MMP-9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的患者(P<0.05);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MMP-9的含量较高高(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MMP-9含量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并且含量的高低也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转化和预后的标准指标。

  • 标签: MMP-9水平 急性脑梗死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蚓激酶对急性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蚓激酶治疗急性梗死3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30例对照,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实验指标对比有显著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对发病3d内开始用药的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改善极为有利,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有针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经过医生积极实施抢救,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3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除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及1例主动出院外,其余35例经临床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大大降低住院病死率。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急性梗死患者病灶特征与智能损害的相关,为早期预防并治疗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236例首发急性梗死患者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将患者分为智能障碍组和非智能障碍对照组,选用磁共振成像(3.0T)进行病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测,评定患者智能状态与病灶部位的相关。结果急性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5.6%,智能损害与病灶部位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智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阵发性心动过速(PVT)年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收住的20例HCM合并PVT年轻患者(<30岁)进行专科系统护理。结果20例HCM合并PVT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8例症状缓解,2例转院,PVT发作频率均较前显著减少。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HCM及PVT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作用显著。

  • 标签: 肥厚性心肌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急性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梗死发生出血转化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梗死面积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是急性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电图提示有心房纤颤患者应慎重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慎重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复查颅脑CT及头颅MRI。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于急性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对上述患者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进行系统护理,观察急性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静脉溶栓治疗完成之后,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语言功能也在逐步恢复。急性梗死患者痊愈的为39例,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21例,无效的为6例。在上述患者中,有1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3例轻微牙龈出血,8例皮下瘀斑),5例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六小时后出现继发性少量颅内出血,通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和对脑细胞进行处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与急性梗死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并由头部MRI所确诊的急性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10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以及单纯高血压发生率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9.8±8.4)u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3.4±3.4)umol/L,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和单纯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急性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设想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急性梗死患者中的发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糖尿病梗死患者90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减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1周、3周后的神经功能残缺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减血府逐瘀汤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大大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