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肠内外混合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全静脉营养。记录患者术前1d和术后8d的体重,检测前清蛋白(preAb)、血清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G)的水平,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8d,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PreAb、Alb及HBG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用时及体重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完全静脉营养方案比较,肠内外混合营养在减少体重丢失和减少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心胸外科 肠内外混合营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60例食道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全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排气时间均多于研究组,白蛋白水平低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食道癌 早期肠内营养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尿微量蛋白的各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A阳性率为4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保乳手术,对照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措施,记录两组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6.82%、6.82%、90.91%)与对照组(分别为4.55%、6.82%、93.18%)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保乳手术可在确保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术后恢复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胸腰椎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均予以胸腰椎VCF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治疗腰背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腰背肌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佳(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且干预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胸腰椎VCF保守治疗中能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腰背肌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药热熨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乳房护理,观察组在乳房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中药热熨配合电动吸乳。结果两组产妇在48小时泌乳率无明显差异,产后48h、72h的泌乳量、产后2、3、4天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6天纯母乳喂养率四方面的观察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药热熨配合电动吸乳可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中药热熨 电动吸乳 母乳喂养 乳房肿胀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梗塞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语言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在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方面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效果较好,可以有提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康复 肢体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其语言、肢体康复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率观察组93.75%(30/35)高于对照组71.88%(23/3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90.63%(29/32)高于对照组75%(24/32),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利于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日后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应用于CKD早期患者中的满意度调查。方法将80例CKD早期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回访及住院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及开展中医健康讲座。1年间,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年间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应用过程中,中医健康教育策略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医护理 CKD早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对脊柱手术后腹胀的预防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常规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中医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的程度以及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中医组患者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中医组患者重度腹胀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实施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腹胀的发生率并减轻腹胀程度,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脊柱手术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心理干预对急诊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交通事故创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抑郁及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程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诊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满意度高,改善焦虑及抑郁情况,意义重大。

  • 标签: 急诊 交通事故 创伤 早期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脑卒中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5)和联合组(n=35),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对联合组患者实施早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知觉力、定向力、思维运作、视运动组织力、注意及集中力评分与训练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早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早期头皮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尘肺病的诊断标准,目前电焊工尘肺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胸部高千伏摄影。胸片由于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对于小阴影的诊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本文采用常规胸部CT加HRCT技术,对76例I期电焊工尘肺作应用价值研究。

  • 标签: HRCT 电焊工尘肺 I期尘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作药物组与康复组,药物组患者单纯接受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明显好于药物组患者,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抑郁症 NIHSS HAM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应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健系统管理的正常的新生儿9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新生儿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照组新生儿未采取任何系统管理,定期测量新生儿身高、体质,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智能发育,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在研究期中的患病率。结果研究期定为36个月,在18年7月截止,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的体质和身高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期间,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儿童早期发育的效果优于不做管理模式的儿童早期发育,对儿童的早期智能和体格发育都有好处,在儿童生长发育中应做推广。

  • 标签: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早期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200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方面相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底动脉和峰时指数,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准确诊断,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早期脑动脉硬化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护理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3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有糖尿病病史,发病期间高血糖,住院期间患者升高等。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均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CT和MRI影像诊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诊断准确率最高,CT次之,X线敏感性最差,因此,MRI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佳的诊断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 CT MRI
  • 简介:摘要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促进脑梗死患者预后改善的关键,尽早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文对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早期康复训练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