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和共情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命道德量表、生命意义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潍坊医学院721名医学生进行测查。通过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检验生命意义和共情在生命道德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生命道德、生命意义、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56,均P<0.01)。生命道德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生命意义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11)占总间接效应的57.89%;共情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06)占总间接效应的31.58%;生命意义和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0.02)占总间接效应的10.53%。生命意义和共情在生命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生命道德可以分别通过生命意义和共情间接地增强其亲社会行为,并且生命意义和共情在生命道德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生命道德感 亲社会行为 生命意义感 共情 多重中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DSA和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3D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分阶段康复训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和再脱位发生率。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收治肩关节脱位60例,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手法整复治疗的同时,并给予分阶段指导肩关节功能活动锻炼。结果优57例(95%),良2例(3.33%),差1例(1.66%),随访3~6个月无再脱位发生。结论对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患者,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明显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线加速器机架旋转加速度设置,对多病种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剂量学、机器效率和计划验证结果的影响,探讨机器模型中机架加速度约束条件的优化选择。方法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乙状结肠腺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在Pinnacle v9.10计划系统中建立允许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和限制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的两种机器模型,采用相同射野布置、优化目标参数和优化权重设计VMAT计划,分析各病种不同机架旋转加速度设置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变化,比较治疗时间和计划验证γ通过率的差异。结果入组病例采用允许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的机器模型:治疗时间显著低于机架匀速运动组(t=-6.751、-0.209、-19.523、-28.999,P<0.05),分别降低了15.27%、18.07%、19.71%和28.75%,同时影响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但计划验证γ通过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鼻咽癌病例,脑干计划危及器官(PRV)最大剂量增加1.25%;对于肺癌病例,脊髓最大剂量和全肺V20增加了1.19%和1.21%,全肺V5降低了1.21%;对于腹膜后淋巴结放疗病例,双侧肾脏、肝脏、小肠和结肠平均剂量均有增加;对于乳腺癌病例,患侧肺V10增加了1.66%,健侧肺平均剂量降低了7.45%。结论允许机架加速度变化模型设置可显著缩短计划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虽一定程度上降低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增加部分危及器官剂量,但仍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在Pinnacle v9.10机器模型机架加速度约束设置中,推荐使用允许机架变速运动设置。

  • 标签: 机架旋转加速度 剂量学 治疗时间 γ通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虎口部7例,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拆除缝线积极处理,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相对简便,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同时降低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损伤 骨间后动脉 旋转点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旋转手法结合中医正骨推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0例纳入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中医正骨推拿、中医正骨结合旋转手法。对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据显著较低(P<0.05)。结论:采用旋转手法结合中医正骨推拿,能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质量,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旋转手法 中医正骨推拿 根型颈椎病 疼痛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 function,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UVH且行前庭康复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6.9岁;梅尼埃病25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3例、前庭神经炎10例;病程5 d~1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4~6周个体化前庭外周康复训练(包括前庭眼反射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训练)。所有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及相关检查资料,收集康复治疗前后VAT不同频率的增益、相移及非对称性等参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别对康复前后2.0~5.9 Hz实测值与标准值差值的绝对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UVH患者在前庭康复治疗前,VAT增益异常发生率为62.5%(30/48),相移异常发生率为56.3%(27/48),非对称性发生率为16.7%(8/48);康复治疗4~6周后,增益异常发生率为22.9%(11/48),相移异常发生率为31.3%(15/48),非对称性发生率为12.5%(6/48);与康复前相比,康复后增益和相移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水平增益在2.0~3.9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4.3~5.9 Hz显示康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水平相移在5.9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2.0~5.5 Hz显示康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垂直增益在4.3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余频率康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康复治疗前后的VAT垂直相移和非对称性在各个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AT可用于监测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多频率段的变化趋势,以期为个性化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庭功能低下 前庭自旋转试验 前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计算算法和不同射野设置对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分别设计4组VMAT计划:基于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的2野2弧(2F2A_AAA)、基于外照射光子剂量算法(AXB)射的2野2弧(2F2A_AXB)、基于蒙特卡罗算法(MC)的2野2弧(2F2A_MC)、基于MC算法的1野2弧(1F2A_MC)。分别对不同算法、不同射野设置的计划,在靶区覆盖、高量控制、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以及危及器官(OARs)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3组不同算法的2F2A计划靶区结果表明,2F2A_MC在PGTV的D1%和V95%(受到95%处方剂量所包绕的靶区相对体积)上均优于2F2A_AAA(D1%:t=-2.44,P=0.03;V95%:z=-2.04,P=0.04)和2F2A_AXB(D1%:t=2.34, P=0.03; z=-3.21,P<0.01)。2F2A_AXB在PGTV的CI表现上优于2F2A_AAA(z=-3.66,P<0.01),与2F2A_MC相当。就危及器官而言,2F2A_AXB和2F2A_MC全肺的V5 Gy上分别较2F2A_AAA减少了0.68%(z=-2.69,P=0.01)和3.05%(z=-3.52,P<0.01)。2F2A_AXB计划在全肺Dmean为1 776.44 cGy,均优于2F2A_MC(t=2.67,P=0.02)和2F2A_AAA(t=8.62,P<0.01)。2F2A_AXB的Body_5 mm在V20 Gy相较于2F2A_AAA和2F2A_MC分别减少了1.45%(z=-3.88,P<0.01)和2.01%(z=-3.66, P<0.01)。而不同射野设置的两组计划结果表明,1F2A_MC在PTV1的CI和PTV2的HI上均优于2F2A_MC(CI: t=2.61, P=0.02; HI: z=-2.20, P=0.03)。1F2A_MC在全肺Dmean相对于2F2A_MC增加了26.29 cGy(t=2.28,P=0.04)。结论在进行肺癌VMAT计划设计时,MC算法适用于靶区优先,AXB算法适用于危及器官优先;而仅有MC算法的情况下,靶区优先时推荐选择1F2A,危及器官优先时推荐选择2F2A。

  • 标签: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射野设置 剂量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子调强和光子容积旋转调强在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Eclipse和RayStation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和质子调强治疗(IMPT)的计划设计。完成计划后的剂量文件统一导入MIM软件以提取评估参数。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coverage)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靶区方面两组的适形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取得了更高的PTV Dmin、Dmax、D98%、D2%、HI和覆盖率以及更优的剂量梯度GI和D2 cm(t/Z=-4.63~5.32,P<0.05),IMPT组则获得了更低的10%_PD(t=-7.47,P<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组的空回肠最大剂量Dmax、胃Dmax、十二指肠Dmax以及左肾的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T组在空回肠的体积剂量D5 cm3、胃的D10 cm3、十二指肠的D5 cm3及D10 cm3、左肾的D2/3、右肾的Dmean及D2/3上均低于VMAT组(t/Z=-8.12~-2.60,P<0.05),但是IMPT组脊髓的Dmax和D0.35 cm3均高于VMAT组(t=7.30、6.77,P<0.05)。结论VMAT和IMPT都能实现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二者在在毗邻胰腺靶区的胃肠道组织最大受量上的保护无差异,在胃肠道的体积受量保护上IMPT拥有更大优势,但对射束肿瘤靶区前缘的危及器官保护上可能弱于VMAT。

  • 标签: 胰腺癌 光子 质子 直线加速器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一例随机信号干扰瓦里安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旋转托盘内的旋转变压器(或称编码器)的案例。本案例被瓦里安的中国、欧洲和美国技术专家认为是该技术平台(包括TrueBeam)的罕见故障。本文对比分析了VitalBeam与传统加速器的旋转托盘在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让同行对旋转变压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总结了解决故障的逻辑与方法,为分析相关问题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发现了联锁系统的不完善,可为瓦里安公司优化系统提供事实与技术依据。

  • 标签: 旋转托盘 横向(旋转)轴 旋转变压器 编码器 2036联锁 直线加速器VitalBea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后天性外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并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患者7例(7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损伤史,第一眼位存在旋转性复视,眼球运动检查可见受累眼上斜肌麻痹,不伴有明显下斜肌功能运动过强。术前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术中根据被动牵拉试验肌腱松弛情况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旋转斜视角度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旋转斜视角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前部1/3上斜肌肌腱根据肌腱的松弛程度行6.0~10.0 mm折叠,折叠量为(7.7±1.8)mm。术中患者均主诉第一眼位旋转复视明显好转,双马氏杆测量第一眼位主观外旋转度数由术前10°(8°,15°)改善至术后第1天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P<0.05)。随访时间为(112±38)d,患者末次随访时第一眼位外旋转度数为2°(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旋转复视主诉。结论成年人后天性外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能够有效改善第一眼位外旋转斜视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明显回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5-688)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复视 外旋转斜视 上斜肌折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下肢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 64例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参考样本。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选 64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研究组( n=32例)和对照组( n=32例)。给予对照组下肢烧伤患者常规方法包扎护理,给予研究组下肢烧伤患者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疼痛度、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9.72±4.84) d,愈合疼痛度为( 4.83±1.62)分,舒适度为( 96.28±2.82)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出现满意患者 29例,满意度为 90.63%( 29/32),对照组出现满意患者 21例,满意度为 65.63%( 21/3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应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 下肢烧伤 创面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为29例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Ladd手术,其中8例经腹腔镜完成手术,为A组,年龄4~26d,体重2.5~3.6kg;21例采取开腹手术,为B组,年龄3~28d,体重2.5~4.0kg.结果2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0.4)d,较B组(8.5±1.3)d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疝.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肠/畸形 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用800MA数字胃肠机,对53例胸部创伤患者应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53例伤者中,常规胸部(平板DR)后前位、左右斜位平片(以下简称常规平片)可疑或表现正常而临床症状及体征较重者33例,明确诊断有肋骨骨折28例,发现骨折54根,排除骨折5例;另外为临床司法鉴定中需要明确肋骨骨折根数的20例,多次常规平片共62根,明确诊断104根,结论应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进行诊断,其方法简便易行,图像直观,经济实用,能大幅度减少漏诊、误诊,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防止误诊、误治,有效地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为司法鉴定提供了较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球管方向 旋转体位 透视点片 肋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吸痰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痰间隔时间、吸痰次数、吸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 标签: 睑黄瘤 上睑 超长皮下蒂皮瓣
  • 简介:目的研究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实际角度的影响,探讨髋臼安全区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方法建立骨盆三维模型,确定冠状面、矢状面及髋臼轴,假设髋臼假体外展45°,前倾15°,简化成坐标图,运用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关系的函数公式,运用函数公式计算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外展角、前倾角变化趋势,在保持安全区范围内的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结果在假设髋臼假体外展角45°、前倾角15°不变的情况下,骨盆每前旋转5°,髋臼外展角增加0.24°~1.64°,前倾角减少3.70°~3.69°,骨盆每后旋转5°,髋臼外展角减少2.00°~3.47°,前倾角增加2.61°~3.62°。随着骨盆的前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增大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减小趋势;随着骨盆的后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减小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增大趋势,两者之间呈函数关系。如果骨盆旋转在+13.43°~-14.05°范围内,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保持在"安全区"范围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有影响,其中对前倾角的影响更显著。骨盆在旋转+13.43°~-14.05°时,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仍在"安全区"范围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盆 假体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