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平均中出血量及手术、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均各具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5.04至 2016.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56例,将其采用红篮球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观察组——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每一组患者各 28例。对比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 92.86%,较对照组高( P< 0.05);且并发症发生率( 10.71%)与对照组相比更低, P值小于 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给予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多、术后恢复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良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术后快速恢复,但是会给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和住院时间较短,但是经常出现并发症,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比两组中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后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都能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疗效对比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实施ICU护理的效果。方法: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实验组(n=30),瓣膜置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ICU护理、实验组接受ICU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33%、20.00%;实验组机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实施ICU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综合护理 常规ICU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1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认为与其他人工骨骼置换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且康复训练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在一般计划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个体适当调节康复计划,并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与护理,保证康复计划的有效实施。

  • 标签: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肩关节假体置换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假体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 标签: 逆置式 人工 全肩关节 假体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45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围期的干预护理措施,就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其中包括自理能力、心理功能、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以评价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干预护理后,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护理干预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2019年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106台,随机抽取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照分组对照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应用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指标:患者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肝炎病人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以住院治疗的重症肝炎病人为主,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为研究对象,共选择62名。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效果,采用分组对照法,按住院次序进行电脑随机排序,在研究初期,病人被安排在研究组和参照组中,各组成员数量相同,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包括全面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以上方法后,要对病人的临床状况和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将其临床效果和副作用率作为研究的重要数据,并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其中21名患者总有效率为84.0%;参考组15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重型肝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髌股关节置换的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80膝),男9例(12膝)、女55例(68膝);年龄(60.50±8.82)岁(范围27~82岁)。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髌股关节退变均为Kellgren-Lawrence Ⅳ级,内外侧胫股间室无明显退变。单侧髌股关节置换48例,双侧髌股关节置换16例,其中同期双侧髌股关节置换9例、分次行双侧髌股关节置换7例。对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倾斜角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髋-膝-踝角;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随访(4.31±1.79)年(范围1.5~8.2年),随访5年以上者25例(32膝)。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OKS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82)分、(68.06±6.03)分和(21.22±3.46)分改善至术后1年(0.88±1.01)分、(90.09±3.30)分和(39.06±3.37)分,术后5年(0.41±0.76)分、(94.53±2.99)分和(42.13±3.1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38,81.47,56.73;P<0.001)。髌骨倾斜角由术前8.21°±3.14°降低至术后5年的3.5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01);术前髋-膝-踝角为179.01°±1.43°、术后5年为178.77°±1.67°,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96)。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翻修的情况。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髌股关节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随访研究
  • 简介:摘 要 目的 :比较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囊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泰和县人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1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组患者接受直接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结果:实验组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80.0±11.5),低于对照组的(130.±1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疗效为95.12%,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囊髋关节置换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相比,不仅切口小、中出血量少,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保留关节囊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稳定性 疗效
  • 简介:摘要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手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髋关节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病变,它可以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脊髓病变甚至可能造成四肢运动功能损害、感觉异常等。人工间盘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另一设计理念是降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它既能保持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又能避免临近关节受到连累,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实际意义。2013年11月,我科成功为一名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经颈前路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的系统、精密的观察和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重要作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始发于中,肺栓塞和DVT有一定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下肢大关节置换手术应采取预防措施;即便如此,择期关节置换手术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仍有很高的风险。早期DVT监测以及系统性抗凝预防DVT非常重要,一螳高危患者需要延长预防治疗。术后用超声常规监测DVT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早期联合低分子肝素和机械方式可能比单一方法有效。但是,对一些抗凝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仍有争议,血肿形成的发生率和程度应该引起注意。DVT预防治疗的安全性和性价比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按循证医学的观点,要进行多中心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 标签: 人工关节 血栓形成 治疗 关节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