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10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医治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瓣膜心脏病的治疗模式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创新技术之一。自2002年第1例人体经导管置入人工主动脉瓣膜起至今,全世界已有超过近6万例患者接受TAVR。

  • 标签: 介入治疗 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26例患者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住院8~12天,平均10天,患者无术后感染、电极移位、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中、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
  • 简介:(解放军第187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571159)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3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至关重要。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4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均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现状,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得分为(6.52±1.48)分,服药信念得分为(7.54±1.8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6.49±1.39)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付费方式、居住地、社会支持、病程、抗凝知识掌握水平、是否术前服用华法林、其他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康复程度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受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4例,性别不限,年龄45~64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Dex组于常规麻醉诱导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继之以0.5 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毕;NS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停止即刻(T3)及停止后24 h(T4)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8和IL-1β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NOD样受体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及消皮素-D(GSDMD)的表达。记录中丙泊酚、舒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浆IL-18和IL-1β浓度升高,单核细胞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上调(P<0.05);与NS组比较,Dex组T2~4时血浆IL-18和IL-1β浓度降低,单核细胞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下调,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中丙泊酚、舒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和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外周血单核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炎症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访及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康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康复 瓣膜置换术 阶段变化理论 健康教育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1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阶段性康复护理。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期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期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6.0%较对照组72.0%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较对照组84.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心功能,且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8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前后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由本院同一个医生记录主动脉瓣环内径和钙化斑块情况等,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瓣膜和心功能情况行比较。结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三维的主动脉瓣环内径、钙化检出率和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患者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1),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术后(P<0.01),术前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显著低于术后(P<0.01);中5例主动脉瓣环径变大,采用大号人工瓣膜手术;3例钙化瓣分裂,采用人工瓣膜固定,83例患者术后复查瓣膜开启正常。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中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提升其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上采用。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手术期肺功能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比较比较两组训练后1周、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ERAS肺康复训练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肺康复训练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以我收治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 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20.8-2021.8收治)。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均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5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7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接受过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共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依从性。结果: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配合的干预效果。方法:86例样本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接受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将86例样本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予以无缝隙护理配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配合度93.02%(40/43),相比于对照组的76.74%(33/43),观察组的中配合度更高,结果比较(P<0.05)。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开展无缝隙护理配合,能显著提升患者在中的配合度,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无缝隙护理配合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单元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单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元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单元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后高危患者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心脏病择期行瓣膜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